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0-28 23:17:08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028反馈

今天没有讲新课,老师继续讲题,内容还是最短路径。因为感觉帆昨晚做得不太好,今天出差回来,让他和我面对面清对这部分。出差期间跟帆说申爸表扬他前天的清对做得好,现在很乐意做,不需要先做陈述数学。
1. 课堂→教案
最短路径主要是考一条线段的转化,主要是用轴对称,对称出来一条线段,有时也用全等。它只考两个东西,有时也考3个。好吧,说实话,是4个。第一个是轴对称,把点对称过去;第二个是全等,有时要用到;第三个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第四个就是你画得出来不。“就是辅助线对吧。”对,就是看你会不会做(辅助线),教案上根本没有。我说:“你还是落实一下吧。一个是知识结构,一个是重难点。”帆一口咬定没有。我说重难点不是有轴对称吗?你就说一下教案上的轴对称在讲啥吧。帆果然中计,“我感觉被骗来做轴对称了”,开始在教案上找起轴对称来。一开始说教案上没有轴对称,不在三角形那里,是在前面;可能在平面几何初步?可能在四边形?翻回目录,平面几何初步260页,然后发现找不到。“教案上不讲轴对称,好像说不过去哦。”再翻,轴对称不是一个单独的点。哦,有,在三角形的重难点这里。定义、性质,但今天重点是在最短路程,那我就不读了。只有在转化与化归思想这里,有一道题。我提醒说第四部分公式定理有没有。帆说,最短路径是一种题类,不是知识点。好吧,那就看看书上。

2.教案→课本
第85页,先是讲将军饮马,然后讲要建一座桥,这些我昨天不是说了吗?你看啊,就给了两个例题和解法,你不要让我讲题哈,不然待会儿申爸批评你。我拿过书,看书上的确是这样设计的。便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最短路径用的两个定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和“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你是什么时候学的?还记得是怎么得出这两个结论的吗?帆不确定地说可能是小学,如何得出的却不记得了。我手边没有课本,只能让他自己去想一下。等过两天课本到了再看。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2 23:07:56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029反馈
今天找出一些之前的课本,先去找找最短路径用的两个定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和“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帆先拿起六上的课本,直接翻到目录,看到之前居然学过“比”,忘记了要找的是几何的内容,直以为是自己头脑中的正比函数、反比函数,于是非常不相信地翻到对应页码去看了起来,虽然一下子就确定了课本只是在讲比的基本知识,还是饶有趣味地看了一会儿,直到我提醒他该继续找了。六上没有几何,再看六下,主要是圆柱与圆锥,没有讲到线段;他怀疑是一、二年级的内容,但我们没有那两年的书。于是再拿起手边的书,是七上,翻看起来。七上第4章是几何图形初步,帆一页页看下去,终于在第129页找到了一句话:“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问课本是怎样引入的,帆说就是通过比较。他继续寻找垂线段到直线最短的定理,我也拿起手边的课本,是四下,没想到却在第62页找到了“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样一句话,哈哈哈,帆说感觉自己被雷到了。在七下第4页,相交线与平行线章节里,终于找到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完成昨天的任务,开始正式mapping。

1.课堂→课本
学了整式的乘法中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老师引用的例子是可以进行一万万亿次计算,就是10的17次方,课本上一千万亿次计算,就是10的15次方。就是拿它的定义,10*10*10……,15个10这样子,就是10 的15次方;10*10*10就是10的3次方,这样子加在一起就总共有18个10,这样做几题找到规律,就是同底数幂的相乘就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老师是用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引入的。完蛋了,我不记得他是怎么说的了。没关系,我不需要记得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我们知道,幂的乘方就是a的m次方这个幂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2. 课本→教案
(翻目录)第39页因式分解,导图:因式分解概念、方法……哦,这个不是,我被骗了。在因式分解前面那章,是整式的运算。以前我们学过整式的加减。我问:“哦,是吗?其实什么叫整式?”帆说:“就是一个不是分式的东西。”这里有代数式的概念、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到整式的运算了。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系数、次数,升降幂排列、整式加减、整式乘除。乘除这里有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好了,这两个是今天学的。那么呢,思维导图这里找了,重难点这里,性质:乘法,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指数不变,指数相乘。接下来就一大堆例题,跳过去,后面到了公式定理,读一遍。再用公式表示了一遍,明确了a,m,n的取值范围。(思考了一下a能不能为0)教案上加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两句话。然后没有任何引入,课本上是通过引入来讲到这两个问题的。

不知是不是课本就在手边的缘故,帆今晚的清对就变成了一边说课堂内容一边翻课本,因此开始是课堂→课本,然后是课本→教案,我感觉顺序乱了,他那里似乎没受任何影响。最后请教了帆,什么是整式?帆想表达又感觉说不清楚,开始在书上一通找。七上第58页找到后给我念了一遍单项式、多项式,这两个加起来统称整式。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2 23:08:40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030反馈
今天清对了物理第一章。比较起来,物理的知识点清理似乎更容易。噼里啪啦说了一通,我心神不宁,只坐着听,19分钟的录音不想写反馈了。给自己放一天假。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2 23:09:38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031反馈
今天清对物理第二、三章,从教案到课本,用时25分钟。给我的感觉是物理清对思路清晰些。把声和物态两章内容在教案和课本上分别找到,读了一遍;至于两者的不同,课本上有具体的引入,比如声这章,一开始就从声音的产生来引起思考的,从而引入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然后由此发散开去,讲到跟声音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声源、频率、介质……“声的利用”这部分,教案里没有;课本会用很多实验来辅助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使知识变得生动。后面来了朋友我就让帆自己清对了。要期中考了,今晚把所有古诗文背诵了一遍。帆要求暂停几天清对。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2 23:09:53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01反馈
今天复习迎考,没有清对。明天要默写古诗,于是把古诗背了一遍,让帆拆一遍字他也不肯,说自己明天早上起来去抄两遍。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2 23:16:22

20211101早课笔记

关键点:从识记到高级思维能力
高中的使命就是要让孩子从“识记”转变成会用高级的思维过程---"概括”“分析”“欣赏",来对待学习。关键是怎么转。你怎么才能够让一个人,在关键期“长”出高级思维的能力来呢?

申爸在浏览过无数的教辅资料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说:高中的教辅资料,无用。当然了,孩子各科用于做作业的练习册除外。这个是大家全都知道的事情。
从这个事实,不难得出一个引论: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而言,他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基本上是“牵移”不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去的。
(申爸看高中老师的课程),在看三样东西。第一,申爸一边看,一边再不断地试图绘制总体的图景。这个意思是说,申爸想搞清楚,他的课,到底想讲什么?老师的意图是什么?还有,这门课,在高中整体的教学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第二,就课程内容上的具体细节来讲,申爸在不断地印证、质疑、求证、纠正、置疑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把这些活动作用于他的课程内容。第三,申爸也在欣赏,欣赏他们是怎么把自己抽象的意图,化作具体的例题和例子,给学生们讲明白的。

总的来讲,申爸的感觉是说,申爸的兴趣并不在于他们讲授的知识本身,兴趣点在于跟他们讲授的知识相关的部分。抽象地说,申爸感兴趣的第一点是对于他们讲授内容的概括过程;第二点是对他们讲授内容的分析过程;第三点是对于他们讲授的技巧的欣赏。甭管你“概括”“分析”还是“欣赏”,这些都是“高级的思维过程”。乐趣存在于这些课程所引发的内在的这类高级思维过程。乐趣并不在于对于老师具体教学内容的识记。事实上,高中的课程本身,其重点也不在“识记”上边。
“背”……就是识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说对于成年人困难,对于孩子,同样困难,这个识记。以最少的量,牢记最基本的内容,这是一切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起点。但它不是全部。

总得来讲,高中的使命就是要让孩子从“识记”转变成会用高级的思维过程,来对待学习。有这个认识不难,关键是怎么转。你怎么才能够让一个人,在关键期“长”出高级思维的能力来呢?这是个大问题。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2 23:19:23

2021-11-02早课笔记
关键点:
建构高级思维——每天写作业前,切半小时,做陈述数学课本、变车道陈述古文、捋重点词的词义引申体系,清对几门课的教案

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只要再加上陈述数学课本、变车道陈述古文、捋重点词的词义引申体系,加上清对几门课的教案,就足够整个初高中阶段孩子高级思维的建构了。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从初中一年级起,每天花30分钟左右,一直持续到高考,就可以了。初一,可以系统地陈述数学课本了。

只要孩子陈述一段时间,“进入了状态”,这三十分钟,每天都可以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沉静愉悦地开始作业,心无旁骛,效率极高。其实,从后边做作业时效率的提升,可以把前边的30分钟全部补回来,还远远不止。当情感中枢被前额叶压抑之后,孩子不仅表现在作业的时间缩短,更表现在学习的效果提高。既能保证有效性,更能提高整个学习的效率。

最贱的应对方案应该是从大申七年级开始,每天回到家,学习之前,先来上三十分钟的前额叶热身,让每一天,前额叶都能牢牢地掌控着孩子。让前额叶发挥作用,让孩子宁静淡定地应对每日的学习任务,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玄思。现在呢,我们已经有了有效的手段,来做到这一点……手段还不止一个。事实上,我们有四个!……

“焦躁”是很难克服的,除非妈妈下决心去做切割。获得不难,人生最难的是放弃。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2 23:20:32

本帖最后由 粤帆妈0803B 于 2021-11-2 23:27 编辑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02反馈
今天复习,没做清对,妈妈急也没用,当作弛豫吧。
——早课看得热血沸腾,以为长缨在手,终将束住苍龙;晚上落不到地,听见啪啪的打脸声——从昨天开始,孩儿说要复习,没时间清对,妈妈认识不足,还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细想也还算是有道理,复习就复习,就当弛豫几天吧。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6 23:35:43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05反馈
今天考完试,回来很放松,要求先休息,放松半小时。半小时后跑去写作业了,没能在作业前切到时间清对。课间出来客厅,我让他捋古文,帆说不想捋,太烧脑了,就背一遍原文吧。于是背了三篇古文。晚饭后开始清对整式的乘方。
1.课堂→课本:
同底数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先是用例题把M次方乘a的N次方,这个拆分成M个a与N个a相乘,等于M加上N个相乘,等于a的M加N次方。然后证明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然后让我们做一些例题。这个例题我就不说了哈。【你想说的就说,不要求。】这些我感觉没什么意思,待会可以解释几道那个今天数学作业上面的题,那个挺恶心的。前面那些填空最烦,比后边的拓展还烦——因为那个填空有一定的难度,就是你直接用脑子想有点头疼,但是又懒得拿笔去做。就是把握在那种难度上,老师贼恶心,烦。后面的拓展题呢,是一个真正的方程题,列式子下去的那种,就边写就边做,就觉得简单多了。【那填空题你也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比划两下啊!】就懒得搞啊,然后直接算,也算得出来也算了,就可能就有点头疼。【万一错呢?哪一步的转换弄混了呢?】不会的啦,我很厉害的!然后现在幂的乘方,上边举例给几个题,算是让我们找规律。对于任意底数a与任意正整数N,a的M次方的N次方,a的M次方括号的M次方,aM次方,等于M加M加M加M加M加M,N个相加,等于a的MN次方。因此,我们有a的M次方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也就是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然后又出了几个例题,还举了些例子让我们自己去找规律。任意底数a 、b与任意指数n,就是a乘b的积的乘方,a乘b的积的N次方等于ab乘ab乘ab乘ab,N个ab相乘,等于a乘a乘a乘a,N个a,乘以b乘b乘b乘b,N个b,等于an b n【你是说A的N次方,B的N次方吧】对,就是这种题我就容易那样子读,听的人可能很懵,但是我懂我在说啥。【我会听不懂,不会知道你说的是a的N次方b的N次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接着就是很多计算和例题。【
2. 课本→教案
【好,现在把课本上的mapping到教案上去】我不懂你在说什么。好吧,我不知道在哪里,让我先翻翻目录。【翻目录是个好办法,可以让你快速定位】那现在就是第18页或者第39页。第18页是第二章整式的运算,第39页是第三章因式分解,我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因为我们书上的那一章叫做整数的运算与因式分解。【刚才你说的内容在哪里?】在18页。不过呢,我要去看看39页在讲什么?啊,真的吗?只讲了这么一点因式分解,看来它讲的比较简单哈。那我们就来看整式的运算。我是把这里面所有的东西都说呢还是说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就把你刚才说的那部分mapping过来吧】好,那就是这个思维导图,代数式的概念、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到代数式的初步知识,到整式的运算整式;然后呢,整式预算分三条,整式、整式的加减和整式的乘除。整式和整式的加减是以前学过的,反正现在我们没有弄。整式的乘除呢,它这里有同底数幂乘法,幂乘方,积乘方,还有除法。我们只学了同底数幂乘法、幂乘方、积乘方。把相关知识朗读了一遍。在38页第四部分,也有这些知识点。朗读了一遍。
【我想问一下,这部分内容,你们书上也叫做整式的运算对吧?】书上是整数的运算和因式分解。【跟教案有什么不同?】教案第18页是第二章整式的运算,第39页是第三章因式分解。【我听见你讲代数式的什么什么……什么叫代数式?】代数式啊,代数式……代数式……总之就是一个由数字或者代数或者两个都有组成的一个式子。代数式就是有带数字的一个数字。【什么叫代数?】就是一个可以代表数的符号。【那你可以为啥不说字母呢?】也包括符号。比如说你画个正方形上去,理论上来说它也可以算一个代数式。【哦,小学的时候经常有这种类型的,对吧?好,这是代数式。那代数式和整式有什么不同?】代数式和整式啊,整式包括了代数式和其他的一些式子。【比如说?】让我想想,比如说那个只是数字的也可以算一个整式。好久没学了,概念我有点不懂了。(我把书扔给帆,他开始翻书)肯定还是七上学的。看到整式的加法了。整式的加法,先是整式的定义。啊不对,没有。它先讲了一些式子,说是单项式,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单项式是只有一个项的整式。然后多项,多项是有不同几个的式子加在一起或者减在一起,就是用加减连起来。单项式和多项式合称为整数。对,然后代数式可能也包括分式。这是个问题。没关系,概念这种东西,卷子上不会考的。(看他已经混乱了)【教案上有没有代数式的概念?】应该有,好,我看看,代数式分为有理式和无理式。然后呢,有理式分为整式和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这下清楚了,原来如此。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6 23:36:11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06反馈
昨天商量把清对的时间固定下来,周末我希望帆早点做,做完了才休息,他不肯。说平时什么时间周末就什么时间,不然不习惯云云……也罢,只要答应了作业前清对就行。
昨天的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混得一塌糊涂,今天先把几个概念再过了一遍。然后开始清对。
先清对数学。帆说所有老师讲过的内容都清对过了,我说那就在前面部分任选一节。他懒得选,让我指定。于是清对“最短路径问题”。来吧,但我根本不用看了,我已经很熟悉了。【是吗?说来听听。】我不知道教案上在哪里是最短路径?【那你就来看一眼嘛】根本连看都不想看,就这样讲吧。最短距离呢,主要就是说,一般是一条线或者两条线,或者三条或者四条线,最简单的是一条线的同一端有两个点a和B,线叫做L,要在L上取点G使GA加GB的长度最短。【哦,这是最基础的题型吧?有些什么变化?】变化呀,比如说有两条线。或者你有两个动点,是在一个角里面。有一个点P,要求在两条边上分别求A和B,使三角形PAB的周长最短。还有,老师讲的关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做。【那你就把老师说的讲一下吧】我忘了。【最短路径用了哪些定理?】垂直平分线到两端点的线段长度相等,就是要做对称来解题,相当于用了这个。连接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最短的距离是垂线段。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点到两端的距离相等。【相等,这不是最短距离吧。你的意思是说有时候会用到这个。】对啊,就每一次用对称的时候,都相当于在用。还有可能包括等边,然后问你某个角是多少度,也可以给你几个数字,然后让你写上它的最短距离,就求最值的那种。它可以几乎什么可以都用上去,很综合的。巴拉巴拉说了一些题型。

物理清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先看课本。首先,它讲光的直线传播。举例讲光源,拿激光笔在那儿晃啦之类的。然后就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我注意到了,同种均匀介质】是啊,那是重点。后面讲了一些应用,然后讲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2.99,2.99792乘以10的8次方米每秒,一般近似为3乘以10的8次方米每秒。后面是一个古老神话,就是牛郎织女那个,说明这两个星体之间非常远,他们根本碰不上。所以其实,就是他们两个都ge’er了。后面讲反射,反射规律(读了一遍反射规律,中间突然乱入语文,吐槽老师先讲古文单元,结果考试的时候都快忘记了……)教案上,它没有专门的光,它只有光的反射第五章。基础知识的这个思维导图: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的类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反色的应用没学,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法线与入射角共面,法线与反射角共面,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下面的我不读了都没学哈。接下来先讲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关联……把第三部分相关内容读了一遍。反射定律这里三线共面,我总会和三线合一混了。【怎么会混呢?共面是在一个平面,合一是变成一条线。】但是都有个三线啊,然后都是理科。(多么无厘头!)【比较一下教案和书本的不同吧】教案说光沿直线传播,这不完整。完整的说法是,在同一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这个书上是这样说的吗?】是的,书从来不会骗人,书上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教案上说光线其实不存在,是一种形象表达。【书上没这样说哦!】有的啊,书上说的是,我们可以想象,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一条带箭头和方向的线来表示,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这已经暗示它不存在啊。【哦,书上这是暗示的,教案上是明示的。】接下来是反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反射定律,光线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反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的时候,会有一部分光改变方向。【这个好像课本上很不同哦】课本是说,光遇到桌面,水面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对啊,教案说得很清楚,是涉及到两种不同介质啊,应该把这说清楚。】说清楚干嘛?课本这个要说的东西太多了,那如果每一个都要说清楚的话,第一章还应该讲加速度啊,变加速度啊。这个就是很基础,初中的很基础。【嗯,是的,所以初中要把概念搞清楚】(后面讲入射角和反射角,说班上有个同学跟老师吵了半节课,非说先有反射角)【他为啥会那样理解呢?】我也不知道,可能脑抽了吧。就跟我考试脑抽了,不会算平均值了一样。(一顿吐槽让我知道了他在期中物理考试中脑抽,不会算平均值。说自己已经知道有4分不该错的地方丢分了)【那**学霸会把你嘲讽死的!】我已经被他嘲讽了。我们考完对答案他突然开始笑,我就发现了。【然后物理老师会不会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光荣的在这道题上,仅有一位同学,在这道题上错了!平均值是小学数学的题目吧?唉,看来你这次物理凉凉了,平均值都要搞错。这种题,就是老师给你们的送分题啊,老师说,你们需要这分吗?需要就来拿走;然后你非常帅气的说,我不要!啧啧啧……】啊,不要说了。我把后面的读一下就行了。后面的反射定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分别朗读一遍。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0 15:46:48

感冒了几天,没有整理帆的清对情况。今天继续反馈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09反馈

1.课堂到教案:写作业前清对,整式的乘法。先翻看教案,第18页整式的运算,思维导图这里,代数式的概念、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到代数式的初步知识,到整式的运算整式;然后呢,整式运算包括整式、整式的加减和整式的乘除。整式和整式的加减是以前学的,整式的乘除呢,今天我们学了整式的乘法,前面有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后面是整式的除法。但是教案只有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把相关知识朗读了一遍),为什么没有正式的乘法呢?因为整式的乘法就是这三方面知识的运用。
2.教案到课本:课本上就是先讲了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之后,用一个计算速度的例子来引入整式乘法的。它说,如果把运算中的数字换成字母,该怎么做呢?其实就是整式的乘法呢?计算的方法就要用到前面都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讲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最后这个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就要注意每个都要乘到,容易漏算,容易出错。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0 15:51:09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0   旧早课笔记(7月20日)

今天,我们小组恩妈转了申爸7月20日的早课。一开始看很有陌生感,慢慢联系着现在小作坊的系列做法,能更加明了的认识是:
1.锻炼大脑,其实就俩事儿:一个是找到孩子的大脑做啥事儿,做起来感觉不太好使;第二件就是找到了慢慢做。天天做,每天做一点点.....
2. 申爸以自己的考试经历来说明,捋的重要性。捋,是实现孩子自己对自我认知水平的方式。而高考,考的也正是这个。


拿多少分,跟你捋多少套题有关系!
每门课捋8到10套卷子。
申爸无意中跟大申要求道:“你看到一道题,你马上就知道,这道题自己做过没有;如果做过,你肯定做不错;如果没遇到过,你大概做不对.......”大申那边的反应:“就这个‘做过的不会错’难,这怎么能做得到啊!”

作为一项普适的选拔性考试,它的每一道试题,都不允许偏难险怪。事实上,所有的高考复习方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历年真题,还有根据今年高考命题组的命题说明,新组的高质量模拟试题来做的。要避免的事情,当然是避免校外再给孩子搞一套辅导。
入学考试的命题特点。作为一项普适的选拔性考试,它的每一道试题,都不允许偏难险怪。对于偏难险怪,有一项衡量指标,叫做难度系数。高考试题中,不会出现难度系数低于0.50的题。每一道题,都要保证一半以上的人做得对,这一定意味着一件事:你孩子学校老师的复习,已经完全覆盖了高考。你不需要找任何别的辅导方案,就借助学校的方案,就行了。事实上,所有的高考复习方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历年真题,还有根据今年高考命题组的命题说明,新组的高质量模拟试题来做的。对于孩子而言,重点不在哪套方案“更好”,而在于把手上的方案落实。要避免的事情,当然是避免校外再给孩子搞一套辅导。高考复习方案,本质上一样。不同的,只是复习的进度安排,先后次序,有差异。你孩子如果学校有一套,自己家里再花大价钱,搞一套,那孩子就被搞混乱。学校那套你是躲不掉的,你就不能再搞一套。马上要高考了,劲要往一处使,才能出爆品。我们不做不一样的事情,我们以不一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怎么才能把学校的方案落实?我们来看孩子。

捋,捋到会的东西,做不错,这种标志性的感受,申爸总是留意到的。岂止是留意到,简直就是很重视。
事实上,从小学,至迟五年级,申爸就跟大申灌输:自个儿心里要清楚,自己考试的题,哪些肯定是对的;哪些肯定是错的。没有可能对,可能错的情形。大申听不懂,当然也做不到。就今天的大申而言(高中),还那儿疑惑:你考完试,自己怎么可能没有不知道对不对的题呢?
怎么装进脑子里去的?你捋几遍,它自己就进去了!就这么简单。你硬装,是装不进去的。

高考到底考什么。它其实考的是一个孩子,自己对自我认知的水平。自我认知水平最高的0.67%的孩子,进清北。它考的不是谁的知识多!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1 16:56:33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0反馈

今天的数学新课是多项式相乘。清对情况和昨天差不多。还是在教案第18页整式的运算部分,把相关知识朗读了一遍。Mapping到课本,则是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项及次数,升幂降幂,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要注意每个都要乘到,容易漏算和出错。
清对完做了期中试卷分析。双减后学校不给具体成绩和排名,只给等级,但还是能感到没有考到理想的水平。历史的材料题、道法的材料分析本质上都是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历史还考了一个小作文,文科的核心能力都指向语文,都归结为阅读和写作。理科的科目,不该丢的丢分不是一处两处,究其原因,有计算的、有“没看到”的、有不规范的,甚至还有因错别字而扣分的。这一轮分析下来,重新调整计划,后面重在落实。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2 17:42:04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1反馈
今天的数学还在讲多项式相乘,帆说老师让大家练习了很多题,然后提到了一个立方和公式。于是在教案上找到立方和公式,读了一遍,特别说到第二项那里是a的平方减ab加b的平方,很容易错。回到课本,他惊讶地发现课本只有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然后说起这次的物理考试有一道题,要填使用了什么实验方法,当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惭愧的是,写反馈时才发现我也忘了……),他没有记在书上结果就忘了。“所以清对过程中有时会问你:哪些内容老师上课讲到的,哪些根本没提到,对吧?老师没提到的地方,很可能是默认大家都会的内容,然后会补充其他内容,你一定得记下来呀!”回答得很好,不知能不能做到。没有捋古文,背诵四首词。然后去写作业。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3 00:18:34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2反馈
今天的数学是考试,我说清对考试的内容,帆说是整式的乘法,都清对过三次了。我想了下,让帆打开教案,看着目录,把有关整式乘法部分的内容讲了一遍;然后打开课本的目录,把还能想得起的内容回放了一遍。帆还能记得课本是从计算器和光速的例子引入。于是数学清对很快结束。
物理今天做了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帆自行清对了一番,把教案和课本上的相关部分都读了一遍,最后提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说这跟数学的对称联系起来了。讲到平面镜成虚像,顺带说了一下实像和后面的凸透镜成像,说自己这部分记得还不是太清楚,以后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刚才为了写反馈去翻课本,才发现熊孩子自行省略了好多内容,比如实验的过程说得很简单,平面镜的应用根本没提。难道妈妈每次都要先备课,才能知道他清对的细节是否到位?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7 10:11:58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3反馈
今天周末,但无法寄希望于多做一些清对,推不动,只好先维持着。
先清对物理,我说昨天写反馈时才发现你清对课本省略了很多内容哦,实验的过程说得很简单,平面镜的应用根本没提。帆说应用部分还没教所以没提。我心想,那部分就是常识还要老师教了你才说?你清对到那里顺口说出来不就得了?让帆再清对一次。人家也不看书了。我说不看书就看着目录了,他也不肯。闭上眼睛,就着头脑里所想清对起来。我只好自己翻开书,一边听一边给他补充没说到的地方。然后清对到教案上,倒是翻开来把相关点读了一遍。
数学也不想再清对整式乘法,说往前找一节进行清对也不愿意,不知今天是怎么的了。我建议就脑中画图吧,帆这才振作精神。我说只画图不用证明(我也是脑抽了才这样说),他更高兴了。于是把课本第十一章里面的练习题和习题部分的图选了一些,练习了大概十道。愉快结束。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7 10:12:18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4反馈
今天清对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很自然地,帆先拿起了书本。从目录里找到47页,然后开始挨着介绍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节介绍温度计,包括不同种类、单位和单位的定义,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和温度计的不同,在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是否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等,科学世界部分介绍了其他测温方式;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做了一个实验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熔点和凝固点以及两个物理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汽化、液化、沸腾、蒸发的定义,沸腾和蒸发的区别,汽化液化中的热量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各自的定义和热量变化。在教案上找到相应点,朗读了一遍。今天的清对感觉有点机械。课本上还好,会就着例子来加以解释,在教案上,则只是朗读。内容排列的不同和具体表达的不同,没有进入帆的关注视野。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7 10:12:44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5反馈
帆从这周开始自己清对,我只用听录音。把清对情况简单反馈一下,再帖音频转文字的啰嗦版。
1.数学清对:整式的乘除,在教案上、课本上分别把相关内容找到朗读。给的清对莫班上问:这些部分哪些和课本上的描述是不同的?不同在何处?帆的回答:其实都差不多,就是教案上没有例题,直接讲规则;课本上没有说a的负p次方等于a的p次方分之一,这个是教案拓展的。
2.物理清对:声音。教案上、课本上分别把相关内容找到朗读。吐槽教案的一个图不好(现在手上没有书,不知道说的哪个图),还有控制噪声的方法那里表述也不好。教案和书的不同呢,主要就是还是跟上一个(数学)一样,书上会有例题,会讲的更详细一些,教案肯定就没有。书上讲的教案上没有的呀——书上比如说讲了不同介质里边声音传播的速度,教案上没有,还有声波传播教案上也没有。教案上有的书上没有的呢——主要就是科学世界里讲的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超声波有较强的穿透力,书上的一个声音的利用里面有。那好像就是教案上有的书上都有,书上有的教案上不一定都有。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7 10:13:14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6反馈
1.    数学:教案到课本
整式的乘法部分已经述过多遍了,于是用mapping预习后面的乘法公式。教案上,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课本,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都把公式及文字表述读了一遍。中间听到他说:“这个公式用文字解释了,文字解释也在,但是真的很难读。”教案和课本的不同:在书上只讲了两个公式(“这个版本的书可能太老了,它只讲了这一个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差和立方和。这很令人失望,你对得起我们吗?”)课本有引入。教案上有课本上没有的——就是平方和公式。
2. 物理:课本到教案
折射与色散。不知为何就先拿起课本了(可能是课本就在手边),跟着课本这部分一直读。说到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比如说看起来池水变扁了,然后插鱼要瞄鱼底下才能插得到之类的,补充了一个例子:以前有一道题,说你要拿一个激光炮去打鱼,要瞄哪里?虽然我不理解为什么拿激光炮打鱼。教案是在第六章,光的折射,这章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但它没有光的色彩。课本与教案的不同,教案差引入,然后课本上有的时候会差一点东西【差什么?没说出来】教案上有、课本没有,就是定义,严谨的数学定理,课本上是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讲的;课本上有,教案上没有的,肯定就是例题和引入。
——听录音感觉到的问题:公式读法不规范,听他读写出来的公式要错;公式转文字的表达是块狗头金,要继续挖;录音清对更容易放飞自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头表达一堆“然后”“那一个”,录音转文字有时不知所云,不清楚是软件的问题还是表达的问题;无法及时互动,比如帆说到教案和课本的不同:“课本上有的时候会差一点东西。”面对面清对的时候妈妈肯定会追问“差什么”,听录音他自己就放过去了。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9 08:21:28

20211115帆清对-录音转文字啰嗦版

三角形全等和轴对称讲过了,我就继续讲整式的乘法吧,后面那个整式的除法还没上。我先在教案上找。好,那么教案上的乘除好像是18页,(确认了一下)是的,第18页。那首先,有个很肥的知识结构图。我只需要刊整式的乘除这里。前面都说过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那现在就主要是同底数幂的除法这一块。这里有代数式的相关概念,继续往下翻,我要投诉一下排版,两个例题里面夹一个点,这怎么看?我不理解。
整式的乘除。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公式: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的次方。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公式:a的m次方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在把所得的幂相乘。公式:ab的n次方等于a的n次方乘以b的n次方的积。
单项式相乘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有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系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的指数作为。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然后呢,同底数幂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公式:a的m次方除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减去n的差次方,a,b,n都是不等于零的数。整数的负p次方,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a的负p次方等于a的p次方分之一,a不等于零。P是正整数。单项式的除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值得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每一项我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所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然后呢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就不讲了,这个。然后那这个题呢就是在18页到25页,然后接下来这一个就是就是例题了,18页到25页有题题,然后最后呢就底下这个第四部分公式定理就是38页也也有讲这是幂的运算性质,就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m加上n次方同底数幂相除指数不变,底数相减,m次方除以a的次方等于m减n次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

指数相乘am次方的n次方等于a的m次方,手机的乘方等于把积的原因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的积的n次方等于n。好,那就换上就是这些书上的。在数学课本的哪几页呀?那等我一下。95页。到这一个103页,那这一个呢它就先讲了这一个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用立体,然后一些练习,然后接下来讲了密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然后积的乘方讲了这个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方代表所有的幂相乘,然后呢整式的乘法用一道物理题引入这个单项式乘单项式。然后呢讲了规律,接下来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就是用这一个就是用一个什么东西的面积来讲,用这一个叫啥?用圆的面积的好像对绿地面积,所谓扩大绿地面积。然后呢这个装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规律。

最后讲了这一个同底数幂相除指数相减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这一题,然后呢还规定这一个a的零次方等于一a不等于零,然后还有这一个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底数同底数幂分别分别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是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一般的多项式与单项式先把这个中式的影响处于这个是大人的,然后书上就是这些。那么呢就已经到六了哈,这中这些部分哪些和课本上的描述是不同的?

不同在何处?那那都其实差不多,就是加上没有立体,就是直接讲规则,但是呢是一个密的乘法除法,然后呢这一个密的乘方《盒子》,一个在的老师和积的乘方这一个讲都讲了,然后用词也差不多,单项单项单项乘多项,多项乘多项和单项除多单项除单项单项除多项,除单项这些都也都讲了,然后用词也差不多。然后呢这样的是那种课本上没有的,那课本上没有说a的负p次方等于a的p次方分之一,这个是这样拓展的,然后除此之外就都差不多了,心率的那种哪些是这个课本上有没有这些的立体教学上肯定没有,人家教育上也有其他的立体课本上没有这样子说差不多就打平了,知识点两个都一样的,非常罕见的一次,那那我数学就数完了,那现在看一下这个阴间的鬼东西,那今天我是哪里呢?今天物理数学温度变化,昨天说了昨天输了不了,光也输了好多次了,那我输这一个我还是出平面,我还是输光。

可以。我说这个声音吧,那么声音先从现在开始,那么在这上翻开声音,声音第12页,然后呢知识结构与声源振动,然后振动会有振幅、频率和振幅和频率,振动产生声音振幅与响度有关系,频率决定音调,声音有三个特点,音调,音色和响度。然后程度呢这个就是这个东西很糟糕,这个图长度长度没有脸的了,他连了个人耳朵感受到人耳朵那里,但是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用,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这个图我觉得做的很不好。声音介质传播是什么?比如说这里震动产生声音,但声音介质传播是什么声音需要介质传播。我知道是这个意思,但声音介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声音不需要介质传播,这个就很清晰哈。然后呢既然说噪音的方法减弱,这一个人耳朵减弱,传播减弱,声音人耳朵又是什么?好,不管这个鬼东西了。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震动,发出声音产生离不开声源振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水温度升高增大。然后呢15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震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振幅和频率。震动向量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取决于振动物体本身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不同发声发声的音色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反应声音品质。声音品质特征的不同。发声体他们的级别,他们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一样,人们也能区分出来。响度都是主观。主观感受联系音调。声音高低响度是这一个声音大小,政府这这个频率决定音调,政府决定响度,然后呢噪声等一下,我把这个。然后呢这个噪声物体做无规律的运动划分等级。他这里写的不好,他说控制噪声的方法正好与声音产生传播和人耳朵的感受这三个环节对应起来,怎么对应呢?他这做的不好。这里其实是应该说这一个防止噪声产生在音乐那里前面或者防止它传播或者防止噪声。

而不应该直接说跟这三个联系起来。怎么联系?他这样子说说了等于没说要做就做好,真的是重难点的声音产生和人的感受震动的物体产生声音,然后呢响度和这个响度和频率,那接下来回声声音创造到障碍物传播到障碍物上会被反射形成回声。区分回声和原声需要0.1秒的时间是0.1秒以上,这个两个要隔1.1秒以上才能区分,然后呢音调和政府。

要和政府就是频率频率的事了哈,然后这幅呢就是一小角度的,然后。讲了这一个公认的四大污染就是噪音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然后呢控制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那为什么这个不写到前边呢?是很垃圾,然后剩下的就是立体和科学。漫步科学部这里讲的是次声波出来,然后呢他说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很远,但是人们听不到,就是动物可以听到声波,然后呢地震之险或者大猫叼着老猫叼着小猫跑的事情,然后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力。然后呢他说收水是充满朝气的,关于生日的问题还在探索之中,然后剩下的都是题了,然后呢这个是教案上怎么讲的?在哪里?那书上呢它在16页到后后边的题我为什么在我看错了,看错了,他在27页到这一个到45页。那么呢他先讲声音的产生,也就是抖动刚才说过了,然后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然后是以声波传播上没有是以声波传播是需要介质,然后呢这个传播的介质就可以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这个也说了声讲电影,然后呢说的是35度11,空气是340m每秒。然后讲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不用被听说这个就按下没用,然后呢声音特性,音调振幅决定的频率决定,然后响度政府决定,然后音色这个有物体的结构和材料距离,然后前面还提了赫兹,然后接下来呢声音的利用主要讲了声音与信息和声音与能量,声音与信息呢比如说拿来车、地震火山站呢,比如说b超,比如说倒车雷达,我举了些例子,然后上英语能量呢。这里是正能量这一个用,比如说超声波清洗机,然后这一个去结石的东西之类的来做例子。然后呢接下来科学世界上讲了这一个天天坛回音壁,然后天坛的环球。

接下来第四节就是讲噪声危害与控制噪声,物理学角度讲物体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然后从环保环保的角度讲还是人们影响人们正常,就是学习和工作程序都算造成。那么这一个了,以及这一个太太大声音对人的影响这个教育上也有,然后控制噪声从讲了三方面控制,就是防止产生,防止传播,防止不好,然后那这样和书都做完了,那这样和出的不同呢,主要就是还是跟上一个一样出这一个会有例题,然后你知道会讲的更详细一些,教案肯定就没有,因为这样很很拉黑,然后还有什么呢?书上讲的教案上没有的呀,书上这一个教案上没有的,书上比如说讲了不同不同介质里边这一个声音传播的速度,教案上没有,然后呢我再看还有声波传播教案上也没有,然后教案上有的书上没有的呢,主要就是他的科学事件的里面讲的这一个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然后超声波有较强的穿透力,书上书上书上有书上的一个声音的利用里面有,那好像就是教练上有的,书上都有的,舍友的教练上不一定都有,所以这样就超垃圾。好吧,那我物理也可以说完了,拜拜。我现在去把语文朗读了。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9 08:25:06

20211116帆清对-录音转文字啰嗦版
数学:
1.教案:
数学呢今天昨天没有讲新课,老师只是把上次考试的东西过了一遍了,现在乘法与除法我已经差不多过了二十多遍了,这个述了二十多遍了,所以我就不再述了。我复习,对,老师讲了多少次的除法,那个我最近也述了,那我就开始复习一下呗。那么我看一下哈。或者我预习一下乘法公式。
好,那我接着预习一下,没想到吧。那么打开它的18页,在这个思维导图里边,整式的乘除里边翻到最底下是乘法公式,重难点。这些前面的这些无关的全部跳过。这里好像没有整式的乘数,有,有乘法公式,这里有乘法公式。那么呢,乘法公式这里的是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用公式表示为a加b的和乘以a减b的差等于a减去b平。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它们的平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可用公式表达为:a加上b加减b的和或者差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加减b加上b的平方。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等我一下,我调整一下。好了,这个灯光没事儿了。立方和和立方差公式,对,这个重点。乘法公式重点,这里是25页,两数和或差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的积的差或和等于两数的立方和或差,可用公式表示为:a加上一加减,b的和或差乘以a减去后的加上ab加上b的和等于三a二等于a的三次方加上或者减去b,然后呢就没有了。最后剩下的它就给了个例题,接下来数学思维,都是例题,然后规律方法技巧呢没有乘法公式,然后剩下的都是些例题,然后继续翻。说的就是这个误区。
误区现在也都是算例题。那这个往后翻就现在只有那一个公式,那就翻到了38页,公式定理。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可用公式表示为:a加b的和乘以a减b的差等于a平减b平;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它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二倍,用公式表示为:a加上或减去b的和的平方等于a加上或减去二ab加上b的平方。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两数和或差乘以它们的平方与它们的积的差或和乘以这两数的立方和或差,可用公式表示为:a加上a加减b的括号a加减b反括号乘以括号a减去或者加上ab加上b平反括号等于a的立方加减b的立方。
ok,那这一个是教案上,接下来是在书上。
2.课本:
在书上呢,这本可恶的书呢,我这个比较上翻的,呀,烦死我了。尴尬。不是因式分解,乘法公式。好。是170 14.2《乘法公式》。首先他介绍呢是说某些特殊形式多项式相乘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然后遇到这一个相同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可以直接用公式得出结果。然后呢半个班的人都已经开始这个流口水了哈,然后14.2.1《平方差公式》,他给了一些例子,上面几个运算都是行为a加上b的多项方式与行为a减去b的多项式相乘,由于a加上b乘以a,加上b的和乘以a减b的差等于a减去ab加上ab减去b,所以对于具有一次相同形式的多项式,我们可以直接写出运算结果,即a加上b的和乘以a减b的差等于a减b,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然后以后我就不读了,这么写了剩下的几个公式。那就是接下来平方差的几个例题,最后完全平方公式就是呢要给例子,然后呢差一分这个a加上a加减b的和或者差的平方得出a加b的和的平方等于a加上二ab加上b平,a减b的差的平方等于a减去二ab加上b平,然后呢这个就是完全平方公式,我就不讲这个文字解释了,文字解释也在,但是真的很难读。然后呢接下来完全平方公式,这一个完全平方公式的这里一些例题,那咱们就都加点括号了。这么在书上只讲了两个公式。至少这一个版本的,书可能这个书老了,他只讲了这一个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差和立方和。这很令人失望,你对得起我们吗?然后呢这个表述不同——那教案对于课本上有个引入,然后呢这一个教案都是直接给我们这一些东西,直接给这些公式和他们的表达方法,让我们直接写。课本上有教案上没有的——就是那个引入。教案上有课本上没有的——就是平方和,平方差是有。

物理:
然后呢到物理。物理呢,我这个老师还没有讲新课,所以我前面的东西差不多全都过过一遍了,要么呢我今天就把光的还是再讲一遍,要么我把运动述一遍呗。你看运动在上面,两章感觉有点多,那我把测量说了吧今天。怎么可能,我我要学习这一个物理的不讲武德的玩法,我去预习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等一下下。我这个我还没找到,我先在课本上找。
1.课本:
平面镜成像已经述过了,折射与色散,即光的折射。先介绍了这一个,水位,就是这个水中光会折射;然后呢,可能是游泳池看起来很浅,然后呢,你这一个一走下去,结果直接摔了;然后呢这个折射现象点了个实验;然后他这一讲,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情况又会怎样呢?那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然后这里的实验是,当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痕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全部方向是否发生了改变。从哪个方向偏折,那么我们观察到它会朝下偏折,然后呢这会导致射角大于折射角。然后呢如图4.4-2,线已经经过入射点并垂直于水面的光的直线作为法线,射线与法线的夹角还有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在实验中可以发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然后呢,这个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找角度折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然后呢垂直射入时,这个传播方向不变,然后他说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然后讲了一下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比如说看起来池水变扁了,然后插鱼要瞄鱼底下才能插得到之类的。我记得那个以前有一道很贱的题就这样,说你要拿一个激光炮去打鱼,要瞄哪里?然后呢反正就是一个选择鱼顶上,一个瞄鱼身上,一个鱼底下,然后一个鱼的左边还是右边,我忘了。然后这个就特别贱,我选对了。但是我感觉有些同学可能会选那个鱼底下,因为这个是拿激光炮打鱼,所以那个激光炮自带折射,所以可以直接瞄着鱼打,虽然我不理解为什么拿激光炮打鱼。然后呢接下来,是这个想一想议一议,讲这个往茶碗里边放一个硬币,是这个碗壁挡住看不到的,往里边灌水,直到折射,把这个硬币弄出来;然后解释了一下海市蜃楼,这个是因为是因为介质生命不匀,光发生一直折射,然后弯着传过来,然后你就看到很远,然后你就游一下飘空中。然后呢折射都讲完了,这很神呐。然后就到色散了,这一个引物,就是说太阳的光照亮了地球是万物成灰。然后呢,人们一直以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然后呢,牛顿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色光的色彩,光的颜色之谜,然后说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然后色散这里有个演示,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就是彩色的啦;然后这里没有给我们还没做演示哈,也还没学好呢。接下来说太阳光是白光透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叫做光的色散。如果拿白瓶来承接,就会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一直是红橙黄绿蓝,怎么一个清一个病毒定吗?为什么是蓝钉。【不知所云,转换问题?】
怎么知道是黄绿青蓝紫吗?好吧,那我可能记错了,然后想想做做,这个深盘中盛一点水,然后斜号一个平面镜,镜的下部就用水中一束阳光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然后还是彩色的光,就相当于教你私自才冷静【不知所云,转换问题?】,非常的非常的坏。然后色光的融合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然后呢各种颜色的光,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gb,然后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颜色就是由三原色光的三原色光混合成的,然后呢给了我们看这个光的三原色的这个图,然后一个电视机的显示屏的这一个放大图,放的贼恶心大的放大图,然后看不见的光这一个给了个可见光谱,然后太阳的能量与辐射这一个射到地球,把敏感的温度计放在摄像后,不同颜色的光处都能检测到温度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也会上升,这里有能量辐射灯也看不见,然后呢把红光以外的辐射红外线,然后物体升温时外表不变的红外线辐射的红外线会增高,然后这是红外,然后呢第一个遥控红外遥控,这个测温和遥控哈就是它的作用。
接着讲紫外。是的,说了这一个可以帮助骨骼生长和和这一个身体健康,然后呢能杀菌,能使荧光物发光。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轻者使皮肤粗糙,重者引起皮肤癌。好了,我再也不去晒太阳了。然后呢这个就结束了。
2.教案:
接下来的这个中学生手册还是这中学生教案上边呢,咱们就可以翻到这一个光的反射的一部分,这个带色吗?这不带色散,这只是光的反射,也不带折射,它只是光的反射。然后第六章是光的折射,它是一章,包括了这一个平面镜凹面包括了这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但它没有光的色彩,太垃圾。那我这里只需要说这个折射的基本原理。
因为凑近就是下一章的。快点,那就是一种介质,然后光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就会折射,然后界面交界面处还会折射。基本原理,微视角法线和折射角,法线跟入射角和折射角共面,微视角和折射角不等,然后应用能看水底。然后呢知识点,这一个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是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个光的折射;然后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然后呢波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就会这个折射或者光在两种不同均匀介质的交界面传播,我这从空气射入水中时规律这一个折射时后入射角法线和折射光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它们的规律是,这一个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向介质垂直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然后折射光线可逆。
接下来呢就讲到这一个光线发生折射时眼睛会受骗,可怜的眼睛。那么冷,这光发生反射的时候,人的眼睛不能区分出反射光和入射光,光这个突然发生折射时,眼也不能区分进入眼睛的究竟是复色光还是折射光,所以这一个下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考察折断了,不懂这个意思,然后盛满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考察变浅了,就是都是因为发生了折射,然后眼睛被骗了。然后呢接下来就是这一大堆这一个关于这个透镜的,然后难点。这里有一个折射于眼睛受骗感知的主要工具,然后折射会引起视觉错误。然后呢反射和折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的时候,一般发生反射和折射,请注意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区分和联系,光发生折射时是有严格的折射定理,然后呢目前学生数学水平不够,这个地方不深入讲解,我很生气哈,我真的很生气哈,数学水平怎么不够了?怎么不深入讲解了,太垃圾!然后呢接下来,接下来就是一大堆透镜了。然后就开始例题了。科学不讲了,用凸透镜看,这就用望远镜,就是初中就是望远镜,然后这个哈勃望远镜之类的,但是它是凸透镜与我无关,那就没了。然后呢这个,然后就没了。
在教案上与课本上的这一个不同呢,那主要是,其实这课本上的教案上的不同差不多不用说了,但是这个教案差个引入,然后课本上有的时候会差一点东西【差什么?没说出来】,就是教案与课本的不同。教材上有的课本没有——这个就是定义,有严谨的数学定理,然后课本上提问题;然后呢课本上有,教案上没有的肯定就是例题和引入,那么今天就说到这里,拜拜。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9 08:26:51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7反馈
清对数学:
第二章整式的运算。今天只学了完全平方公式。教案第25页,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二倍,可用公式表达为:a加上或者减去b的和或者差的平方等于a平加上或减去2ab加上b平;翻到38页的公式定理部分,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二倍,用公式表示为:a加减b的和的平方等于a平加减2ab加b平。这节课学得内容真是很少。【你说公式的时候能不能述成a的平方,b的平方?这样清楚点。一节课学得少,是老师要给你们足够的时间把这个内容彻底掌握,对吧。】就拼命刷题嘛,烦的要死。
接下来是课本上109页完全平方公式,用了一些例题引入,上面几个公式都是a加上或减去b的平方的多项式相乘,由于a加b的和的平方等于a加b乘以a加b,等于a的平方加上ab加上ab加上b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加上2ab加上b的平方;a减b的差的平方等于a减b的差乘以a减b的差,等于a的平方减去ab减去ab加上b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减去2ab加上b的平方,所以我们就得到了这,个a加上b的和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加上2ab加上b的平方,a减去b的差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减去2ab加上b的平方。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二倍。
由于昨天发现公式的文字表述有狗头金可挖,接下来让帆读了几个公式。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9 08:27:36

粤帆妈0803男八
20211118反馈
清对物理平面镜和平面镜的反射,把教案上有关内容都读了。书上平面镜成像,解释跟教案上差不多,讲了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是在科学世界里面讲到的,没有专门讲。听录音,教案上的内容比课本上多且详细得多。
数学清对“去括号”。今天公式读法很规范。教案翻到第18页整式乘除,在里面没找到。结论是:去括号教案上当做常识。那书和教案这里就很不一样了。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9 08:28:09

20211118帆清对-录音转文字啰嗦版
物理:
平面镜和平面镜的反射。平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反射镜叫平面镜,我们可以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和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如果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可以说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因为球面的不同,球面镜有凹面镜和凸面镜两种,凹面镜能把剩下它的平行光汇聚于一点。凸面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射到凸面镜的平行光线经过反射后变得发散,我们说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平面镜成像问题: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可按照右图所示如下,镜前的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镜面反射后进入人眼,引起视觉,我们感觉好像考查光是从图中s‘发出的,跟s’处有一个光源产生的感觉一样。由于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镜后的s‘,所以s’叫做s的虚虚,虚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平面镜所成的像,看上去好像跟考查物是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镜中的像与物体的左右是倒置的。严格来说,镜中的像与物不是完全相同的。当我们向平面镜靠近的时候,会感到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是像变大了吗?像和物是等大的,如果像变大那就意味着物体变大了。这样的现象是不可想象的,说到底是视觉上有近大远小的原因,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实际上像没有发生变化的。平面镜所成的像和镜面前的物体是一样大的,但是因为观察者站的角度不同,可能只看到像的一部分。如,我们拿一个小镜子放在面前,只能看到自己的面部,但这不并不说明像就这一部分。磨光的金属和平静的水面也可以认为是平面镜。然后是光路可逆。接下来呢就是一大堆例题,科学漫步,讲光学。就是比如说这个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一大堆这些东西,然后呢在教案上就是这样子讲的。
在物理书上呢我们翻到光的这一章。他说平面镜成虚像,解释跟教案上差不多,差不多一模一样。然后又说了一些平面镜的应用。然后凸面镜和凹面镜是在科学世界里面讲到的,没有专门讲。然后呢也讲到了凸面镜的扩大视野,然后凹面镜汇聚,然后列了几个他们的用法,比如说太阳炉,反光镜,那物理就到这里。

数学:去括号
运用乘法公式,有时要在式子中添加括号。第二章中我们学过去括号,即a加上b加上c的和等于a加b加c,a减去b加c的和等于a减去b减c,反过来我们就知道括号法则:a加b加c等于a加b加c的和,a减b减c等于a减b加c的和。也就是说,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接下来就给了一些例题。在教案上呢,他怎么说呢?要翻到第18页整式乘除这里。我就在这里面找。没有?这里没有专门讲去括号吗?那就很有趣,但他没括号号,前面都没有,这个公式定理里面也没有去括号,所以去括号教案上当做常识。那书和教案这里就很不一样了。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11-19 08:31:17

20211119早课笔记
(大申自己买书、看书:社会契约论、精神现象学、国史大纲等)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或者像《国史大纲》这样《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里边的书籍,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讲各自的一个道理,解决某个问题。所谓“主旨”然也。如果一个人对那个道理产生了智力上的兴趣,或者对于那个问题产生了现实的兴趣,那么,这些书的刻板面容,就不再是问题,可以看下去了。
作为基础教育,我们把孩子送到这个层面,产生好奇,能够自己主动钻到《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类书里边,琢磨一番,这不仅是“任务已经完成”,而是超额完成了。
孩子主动接触这类书籍的行为本身,只是一种标志。这种标志意味着,他的思维发育得非常好,站在十八岁的门槛前边,已经对这些书的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了。

现在小作坊力度“小”而不断,这是最理想的状况。要把行为长期化,明天讲理论

——力度“小”而不断,好,就是教育的放松而持续原则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B-粤帆妈0803男八语文小作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