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无心 发表于 2015-11-11 10:47:58

忆爸闲谈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2-1 14:24 编辑

忆爸闲谈
一个女同学
2015-11-11忆爸-粤-0901B
给大家分享一个忆爸同学的小故事。忆爸有一个同学,也是多年的好朋友。这个朋友是一个女性,和忆爸同学多年。这个女生从小相对文静内向,不过和忆爸话多一些,也是正常孩子天性。
这个女生母亲很用心,对孩子的阅读,朋友,都会把关。这个女生课外阅读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因为个性相对安静,会自己一个人琢磨比较长的时间,无论是课外内容,还是课堂内容,还是关于自己喜欢的人文读物,都是如此。
初一初二的时候,这个女生成绩上游,整体表现比较好。忆爸和这个女生同在一个实验班里,老师从初二开始,就着重培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能力。从初一到初三,这个女生的学习轨迹可以说就是各科均衡,成绩较好,竞赛不是班上最好的几个,不过老师教授的内容这个女生虽然接受有一些难度,但是无论早晚,这个女生总会弄懂。
那段时间这个女生和忆爸经常交流数学的问题,当时学校要求的确比较高也比较难,所以课内外,和忆爸都会聊,这个女生学习的最大优点,也慢慢凸显,就是系统化,不一定是最早学会的,不一定反应最快的,但是无论早晚,该弄懂的,会弄懂。
更重要的,她心态好,和忆爸说说笑笑一会儿,又能互相探讨作业,题目,又会一起玩儿玩儿乒乓球什么的。学习对于这个女生,就仿佛一件力气活,总是需要花功夫,但是不心急,没有太大得失心,自己不会,就弄懂。
到了高一,她和忆爸还是在实验班,不过积累到这个时候,这个女生开始凸显个人优势了。从高一起,这个女生参加的任何大型考试,总分都是,年级第一。这个女生和忆爸一样,参加奥数,也参加奥物,从高一开始,她在奥赛的优势也显现。这个女生神奇的一点,就是普通的非奥赛考试,从来都是年级第一。但是奥赛一直比较稳定,这一点最终在高三超过了忆爸。
忆爸这个实验班,有一个同学,后来是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现在某网站CTO, CEO。这个女生,最终选择奥物,发挥非常稳定,最终进入国家代表队候选。在国际比赛赛前,国家选拔,考虑到女生发挥可能不如男生稳定,最后这个女生虽然没有进入最后的国家队5人,但是也足够她上清华了。然后这个女生在清华一贯的表现稳定,基本上是清华本专业头筹。然后她在清华恋爱,男友也是相关专业的佼佼者。
故事还没有完。这个女孩在清华读了本硕,要出国读博士。这个女生多年来表现实在太稳定了,美国各名牌高校给这个女生抛出橄榄枝,不过这个女生开了一个价码,光接受我,可不行,要收需要连我男友一起收。
最后,美国一顶尖高校招收了这个女生和她男友。她男友是因为她,才得到这个博士留学机会,这在后来她们回国后,访谈中也谈到。后来,她的老公,也就是和她一起出国的那个男生,成为国内另外一家主要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
这个女生是忆爸印象异常深刻的同学,不仅因为学生时代关系比较好,而且忆爸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女生强在哪里。都是多年以后回顾良久,最后发现:这个女生最大的优点,学习有耐心,系统。
系统化,完整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她可以做到从中学到博士,一直稳定拔尖。分类,分析,归纳,算是比较基本的要求,达到她的程度,的确是没有短板。我是指,如果按照顶尖学生的要求的话,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要求,必须掌握的。
但是和我们这些男生相比,这个女生最大的优势,的确就是系统全面。我们会浮躁,我们波动比较大,我们会顺着自己的性子紧一会儿,驰一会儿。但是这个女生不一样,平常心看待所有科目,要求的,就弄懂,时间长短,总之就是弄懂。
如果要忆爸来评价这个女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化和耐心。忆爸和其他几个男生,曾经在竞赛成绩上超过这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总是笑嘻嘻问大家,之后就自己想,做了对,或者不对,又会来问大家。
这个女生非常有耐心,心态非常好,平时和忆爸说话都笑呵呵的。她认为需要掌握的,我们但凡做对,她没有做到的,她就会自己做,然后问我们,然后弄好了,就笑笑。其实这个过程,真的是我们这些男生的弱点,我们比她浮躁。
心态,是原因。忆爸自己就是和这个女孩子,以及其他人朝夕相处中体会到的。其实,不应该算是男女的差别。心态如何锻炼,我不能给出标准答案,只是我回顾自己多年的感触,至少从我自己的解读上来说。能够持续系统化的学习,无论是因为学校,还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己,对于孩子的成长,最重要。有天分,没天分,天分多少,整体上不如坚持系统化的学习。
竞赛,或者某些时候的拔尖,都不如持续系统化的学习。要保证这一点,当然需要耐心,心静,环境,之类。这个女生家庭状况没有什么太过人的地方,大部分时候都是妈妈在管孩子,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和我们一样上学,晚自习。从初一开始,学习就已经自觉了。也没有什么‘独创’的方法,初中打基础的阶段,这个女生就是严格跟着我们老师的布置走。
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男生,其实也涌现过不少一段时间内出类拔萃的人,但是都不如这个女生稳定,系统全面。而至少到现在为止,人生轨迹上,这个女生算是顶尖的人。当然,这个女生也是中国学生顶尖的,她的经历已经算是清华的一个传奇。如果说小聪明,反应快,或者某些天赋,忆爸和一些男生也算有过。即使忆爸,奥赛数学,物理也在省级竞赛得过省前几名,但是不如这个女生稳定。
现在做家长,我一直在反思当年的事情。至少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培养孩子系统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

尘世无心 发表于 2015-11-11 11:06:06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2-21 11:03 编辑

安宁心态,系统学习
乐妈-深-0512b   10:40:59
@忆爸-粤-0901B,奥数什么时候开始学比较好?
忆爸-粤-0901B   10:45:05
@乐妈-深-0512b,我不敢给出标准答案,只不过我认为数学上,从小学开始就要保证完全弄懂教纲内内容,至于开始接触奥赛内容,我和这个女生,都是小学最后一年才开始接触奥赛内容。
元妈-闽-0412G   10:45:24
为什么,忆爸会觉得她更系统?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方面不如她系统?
忆爸-粤-0901B 10:46:41
@元妈-闽-0412G 忆爸中学英语还算一直不错,但是一弄竞赛就容易偏科,或者觉得,我是竞赛生啦,英语什么的没那么难,但是这个女生上课基本上不走神,也不在上课的时候和忆爸聊天什么的,即使普通科目也用完全的专注去对待。
忆爸和其他男生,上普通课,或者教纲内课程的时候,不太听,但是这个女生只要花时间的科目,就会专注。如果说道家长,这个女生的家长很聪明,她从来不限制这个女生学校里和我们的交往,但是课外,尤其私下想找到这个女生,她妈妈会一定程度限制。
乐妈-深-0512b   10:48:40是因为我听一个奥数老师说初中学太晚了,思维会固化,麻烦解答。
忆爸-粤-0901B10:48:58
@乐妈-深-0512b 现在孩子学习内容超过我们那一代
桂-迅雷爸0710B   10:49:16
乐妈:@忆爸-粤-0901B 这个确实,个人体会是学校让小学生长期机械刷题造成的,把小学生的数学脑都格式化为算术脑了。
忆爸-粤-0901B10:49:19
我认为小学3,4年级开始比较合适。但是3,4年纪前,一定让孩子完整掌握所有的教纲内内容。
桂-迅雷爸0710B   10:50:07
2年级起格式化启动。
元妈-闽-0412G   10:50:08
忆爸,怎么理解“数学脑”和“算数脑”?我家正好喜欢数学。
乐妈-深-0512b   10:50:44
我认为这些问题关键在家长的认识。
忆爸-粤-0901B10:51:01
不要太去区分XX脑。
粤-北晨妈-0901G   10:51:02
啊,用家庭教育对抗格式化吗?
忆爸-粤-0901B10:51:20
这个女生的家长,会人为的避免别的事情分散孩子注意力,这个做法很奏效。这个女生心里比较静,也比较单纯,有好胜心,但是能耐心。

元妈-闽-0412G   10:52:19
没有太多生活琐事的纷纷扰扰。
乐妈-深-0512b   10:52:46
好胜心,很重要,但现在总是将就,平常心,其实也是看孩子本身的情况。
忆爸-粤-0901B   10:52:49
@浙-豆妈1007G 一个是尽量给孩子留学习,自己学习的时间。然后家庭气氛保持稳定,不让孩子有情绪波动,尤其外界因素情绪波动。我作为这个女生好朋友,却很难约到这个女生假期里玩儿。

乐妈-深-0512b   10:53:47这就是静心的环境。
元妈-闽-0412G   10:53:20
创造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
元妈-闽-0412G   10:54:00
那么,她玩得太少,你赞同吗?
忆爸-粤-0901B 10:54:07
她玩儿不少。我们参加省集训队的时候,一起上课,课间,中午,下课后放学回家,都会一起玩儿,聊天。忆爸中学比较喜欢的女生,就是这个,和另外一个同班的。
乐妈-深-0512b   10:55:41
如果这些都提供了,还不能达到,那就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但现在家长往往矛盾,如果给孩子如此纯净的环境,最后也没成就,还耽误了其他方面成才的可能性。所以家长的预判很重要,这个对家长要求有点高。

忆爸-粤-0901B10:55:56
她妈妈非常用心,虽然看似放养,但是她妈妈一直在关注。这么说吧,表面上家长松,实际上大小事情都会注意。
元妈-闽-0412G   10:56:40
嗯,怎么解决,静心与多方面社会能力之间的协调发展呢?
忆爸-粤-0901B10:56:41
系统学习的孩子,沟通能力不是问题,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要维持系统学习,孩子首先跟人交往的心态就好,会取长补短,能够和蔼待人,而且说话做事直达重点。
坤铃妈―邕―0811g   10:57:54
忆爸,请问怎么才做到系统?
忆爸-粤-0901B10:58:09
系统,首先就是严格完成正规教育的要求,我反复强调这一点。我和其他男生,多少都在这点上吃亏。我们会浮躁,或者因为自己的单科优势,有点看不起别的科目。但是持续几年下来,这个女生后来的优势完胜我们。首先,简单的东西,她也会回顾,以及不折不扣完成。简单的东西,她完成快,之后会做其他事情,但是前提是她会不折不扣完成。
忆爸喜欢的另外一个同班女生,其实也有这种特质,只不过没有这个女生明显。另外一个女生也是整个中学,大学都稳定,高考的时候忆爸和另外那个女生成绩基本一样,那个女生去了北大,现在是某世界百强公司的中国市场总监。
不必过于担心孩子课外读物,不必过于担心要提前多少学这个,学那个,这些代替不了正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完整,全面完成正规教育。现在教育理念千差万别,然后各种培优拔尖。但是以忆爸自己的经历,接触的顶尖的学生来看,都比不上系统,不折不扣的学习。
元妈-闽-0412G   11:03:49
体系越完整,整体基础越宽越扎实,金字塔就可以垒得更高。
忆爸-粤-090111:03:56
的确这样。一定戒骄戒躁。就是说,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要求的,就不折不扣完全掌握。忆爸也曾奥数,奥物都超过过这个女生,但是最后关键的比赛,这个女生是赢过所有人的。给孩子安宁的心态,静下心系统学习的习惯。我认为这些更优先。
粤-北晨妈-0901G   11:07:22
就是说,系统、踏实地完成正规教育(就是迅雷爸说的格式化)对构建一个人的知识架构,思考能力等一系列软体,也无甚妨碍?
忆爸-粤-0901B   11:07:47
忆爸有那么点小聪明,有的题忆爸会,女生不会,这个女生会很细致问忆爸怎么想,怎么做,这些过程忆爸现在回想,很清晰。时代略不同,主次,主还是全面系统学习;次,则是尽可能给孩子社会远景。毕竟,我用的是亲身经历,朝夕相处多年的朋友的经历。这个女生妈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太突出,但是方法很好。
元妈-闽-0412G   11:10:32
对,对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例,长时间的观察,最有说服力。我们这个领域做科研,也是长期跟踪的,最有价值。
忆爸-粤-0901B11:10:55
学习,越到后来,家长越没有办法介入和取代,但是方式和习惯,家长可以约束和影响。这个女生从中学到博士,到工作,都是世界一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拿到麻省理工的全奖,因为男友原因才去的加州。小学时候就是一个踏实的学生,整体成绩不错,但是不显眼。
当然,男生普遍会有个性,男生天性也比较难太心静。不过忆爸同学中,优秀男生至少基本的全面踏实都有做到,忆爸的男生同学里,还没有真正偏科的。偏科不能成为男生的借口。忆爸自己虽然也小偏科,但是也参加文学社,也做学生杂志小编,也参加英语竞赛。基本上忆爸同学的这些男生,英语都好,写做水平都高,有一个男生,是化学竞赛国家集训队,北大毕业以后是一家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负责人,业内大有名气。这个男生却英语极好,而且写一手好文章,科幻小说比赛拿过第一名。优秀的男生,基本上不会太偏科。不是个例,而是整体现象。
正规教育的要求,是按照学生能力以内,以及高等学习需要,以及社会需要指定的,没有理由偏科,实际上都是基础要求。而且很难想象在某一刻特长,别的科目太无法进入状态,因为学习相通性很高,虽然是有个例学生偏科 。

忆爸也认识这样的人,不过这些人学好别的科目,本来能力以内,偏科更多是自己人为因素的结果。而从概率上来说,绝大部分优秀的学生,其实并不会偏科。偏科的学生,整体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全面系统掌握的学生。再次强调一点,就是对正规教育的内容,全面系统不折不扣地完成,不必过于依赖某些创新方法。忆爸还没有发现有哪个全面发展的同学,现在有任何沟通障碍,或者社交障碍之类的。

元妈-闽-0412G 11:24:37忆爸怎么看待现在越来越“潮”的超前学习?

忆爸-粤-0901B   11:24:53
我认为量力而行。给孩子一个萌芽,一些耳濡目染,一些思路开阔,熟悉一些思考的方式方法就行。而那些超前学习本身的内容,实际上对于孩子一生的学习,实在只是太基础太基础,微不足道。

元妈-闽-0412G(805490165)11:25:58
我的理解是,如果能力许可,可以超前,但是,这个“超前”,一样是扎扎实实地学透。

忆爸-粤-0901B 11:26:03
对,超前学习,是超前掌握系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内容本身,内容本身,之后的教育会轻松搞定。踏实专注,就是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方式方法可以按照孩子特点,是让孩子多想,还是多交谈。先让孩子要学一个东西,就要弄懂,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全面系统,不折不扣。这两个词可以概括今天我说的。

豫-睿妈0811女2015-12-21 8:41:40我分享一个故事,这个女儿的成长过程几乎都印证了申爸以及最近忆爸一直坚持的,学生要不折不扣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有余力再搞兴趣这个话题,以及董进宇博士提倡的,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最近有联系上了,周六一起吃饭,说起了她的女儿。她的女儿今年刚考上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从3岁半起开始学钢琴,刚开始只是想让女儿有个技能而已,但是慢慢发现她女儿是比较有天赋的,辨音能力非常好,六七岁时弹琴就会自己改谱子那种。
但是妈妈本没有想让她走音乐专业的路子,所以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是上的普通学校,学习成绩也很好。因为学钢琴占用了很多课余时间,这个女孩文化课几乎没有额外上过培训班,就是不折不扣完成学校课程,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钢琴方面呢,朋友家住郑州,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时不时的去北京学习钢琴课程,后来到了初中,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到北京,学习弹奏,乐理以及作曲。然后高中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因为学习成绩很好,从初中起就是学霸。期间,英语也没有耽误,高中毕业,申请大学,全盘自理。由于语言没有障碍,目前学校课程适应的很好。关于英语的程度,妈妈说了个小典故。在大学里,同去的国内同学问她英语上的一个问题,这个女儿不太确定,就让该同学问她的室友,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女孩,结果这个美国女孩说,你去问“波波”吧(朋友的女儿),她的英语比我好!
但是朋友说起来怎么教育的时候,我发现她给我讲的很多,几乎就和最近忆爸一直说的,“学生要不折不扣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有余力再搞兴趣这个话题”,几乎一模一样,朋友说,从小,每次考试她都会给孩子分析,那些是真正不会的,需要花时间去掌握,那些是不细心丢掉的。然后会建立错题本,做记录。
练钢琴还是很占用时间。我们也学了三年了,目前每天花的时间更多了。我之前总想,练琴浪费了多少伴听时间。现在不纠结了。练习,伴听,写总结,虽然没有入围优秀总结。
朋友还有一个做法,就是董进宇博士说的,“正确认!”,她说,小学时候每个期末学校会让家长给孩子写评语,她都会写“孩子聪明又勤奋,会明辨是非”等评语,其实孩子当时还不懂这个词语的意思,就问妈妈什么是明辨是非?包括“聪明又勤奋”,朋友说,如果直夸孩子聪明,孩子就会浮躁,但是带上勤奋两字,孩子就会慢慢知道,我很聪明,但是也要努力。
不过她这个女儿,音乐方面可能只是有些天赋的,5、6岁时听音、辨音,随便一串儿音符,高低音都能分得清,很多老师都做不到。
这个妈妈教育孩子也真是用心,从小学起,她会带着孩子,看每年高考状元的访谈节目。以至于孩子后来养成习惯,高考后,就会问妈妈,高考状元出来了吗?。高年级后,朋友会和女儿分析,问她,你有没有这个状元所说的共同点,如果总结两条的话,是什么?最后她们得出结论是:1.上课认真听讲;2.每个状元都有一个错题本。
朋友说因为学钢琴,所以孩子几乎没有上过额外其它的兴趣班,但是文化课能给她补习过历史和英语,但是时间都不长。我觉得这都应了申爸和忆爸所说的,“孩子上学了,兴趣班最多两个。学生要不折不扣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有余力再搞兴趣”小学阶段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
听说孩子现在的初中英语老师提到这个孩子,还是非常激动,因为成绩好,又勤奋。
至于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期间,整个就是学霸,因为文化课好啊。因为这个孩子学的是作曲,做出来的曲子必须要找人弹奏出来才能展示,所以她经常要邀请其它拉小提琴的,吹号的之类的同学要配合她。咱们国内学风不太好,很多人觉得占用自己的时间,都不乐意去,据说有的还要收钱。但是因为孩子学习好,经常给同学补习功课,她的作品演奏时拉过来的同学,基本都不用付钱的。
发现码字真心不轻松啊,越发敬佩申爸、忆爸,韵爸以及冬雪爸这些不间断的,成段、成段给予我们力量的大咖啦。人太多,恕不一一鸣谢啦!
湘-可妈0801女10:36:49
确实觉得所有的经验都很简单,明了,就是靠坚持和积累。

豫-睿妈0811女10:46:53
孩子在坚持的过程中,最后很多时候需要的就是家长的无条件接纳和陪伴。我这个朋友的女儿,北京高中的三年,每个星期都去趟北京陪伴。到现在,她最不愿意的就是出门,还有坐火车。好在最近几年郑州、北京开通了高铁,前些年去北京,都是坐卧铺,然后孩子在火车上还要写作业。

京-思思妈1303女 10:51:16
这路线适合女孩,或者说这类性格的人,忆爸也许自己都没发现。学习路线什么的,因人而异。

豫-睿妈0811女10:52:54
嗯,教育就是个因人而异的过程。

京-思思妈1303女   10:53:42
有些男孩,小学调皮,中学有自己想法,你让他不折不扣,真叫一个难,这时候悄无声息激发兴趣最重要。有了兴趣,自己会去钻,钻到什么程度,只能靠他,因为他有自己想法了。

鲁-明妈0803男   10:55:24
能持续练琴的孩子,都不会太差。再喜欢再兴趣,也是枯燥的,也是有很多的挫折,需要很多的自制。同时也考验了父母的水平。

京-思思妈1303女10:57:34
所以,性格的磨练,不容易,考验家长。

粤-豆妈09男13女 10:57:50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不会可能不重要。克制自己贪玩的心理,遇到困难不回避,可能这个才是重点。

京-思思妈1303女11:01:07
感觉,最近都在说心性,有些娃就是能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有这种个性的娃,学习不好,别的方面也不会差。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2 11:40:30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2 22:40 编辑

跳级
2015-11-11
忆爸-粤-0901B11:29:37忆爸小学跳级过,然无卵用。扎实学好基础,是基本要求。全面系统掌握之后,再谈优化。
元妈-闽-0412G11:29:57一直不是非常理解,忆爸,你觉得,这种做法和扎实学好基础,怎么理解?有冲突吗?
乐乐妈-京0706B11:30:18我想到了,年龄。全面系统,不折不扣,开始的年龄应该是很重要的。大家也关注一下。
鲁-宝蛋妈1309B11:30:19谢谢,忆爸的意思是再聪明的孩子,最好还是按部就班的意思吗?
粤牛仔妈0906B11:30:30有种观点,说超前学习时,不必力求全部理解,理解不了的,往后推进,后面的学习了,会发现不知不觉已经化解了前面没懂的内容。 有没有重复的地方。。。。给孩子一个萌芽,一些耳濡目染,一些思路开阔,熟悉一些思考的方式方法就行。
忆爸-粤-0901B11:30:59我强调的是正规教育的要求,正规教育的要求没有理由不掌握,没有理由就是不理解,只留印象。正规教育的要求,就应该不折不扣的掌握。至于一些过高要求的东西,才谈得上开拓孩子,启发萌芽。但是决定孩子的,绝大部分比重是在正规教育,先保证每一步吃透。尤其现在的学科,对基础要求非常高,似是而非基本上等于什么不懂。
乐乐妈-京0706B11:33:09有时家长不知道孩子哪块没学透。。。
忆爸-粤-0901B11:33:27作业啊,考试啊,还是很直观的。先保证正规教育的全面系统,不折不扣完成,这个基础上,再优化,或者专攻。忆爸的同学中,无论男女,无论哪个学科的竞赛生,竞赛做的好的,基本上英语,语文,地理都学得好。
粤牛仔妈0906B11:34:19在家就是思维的锻炼或者是查漏补缺的练习,可以这样理解吗。
忆爸-粤-0901B11:34:52对,能查漏补缺,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弄懂,以正规教育的要求为基准。过于拔尖或者超前的教育,要彻底掌握往往不切实际。
乐妈-深-0512b11:35:57@忆爸-粤-0901B 奥数算正规内还是正规外?
忆爸-粤-0901B11:36:11我是这么看的,如果是学校老师根据孩子制定的奥数,我算在正规内。如果是学校外的奥赛班之类的,酌情。
粤牛仔妈0906B11:37:17自己买一年级的奥数来陪着孩子做么?
忆爸-粤-0901B11:37:20是的,一年级的奥数,最好陪着孩子做。
宝0804京141011:37:34他们分别在干嘛?现在?我家参加迎春杯报名了,还没学过,怎么办?他跳级报了三年级的,昨天报名后,晚上我们花了二十分钟发现他需要两个月才能把三年级搞清楚,他只有28天了。
忆爸-粤-0901B11:38:19这些人现在基本上都过得不错,在业内属于高阶层。没学过可以突击,忆爸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奥数。花了两个星期学习,就考上了数学实验班,当然,时间短,基础差点。
宝0804京141011:39:27他在机构集训队,我怕他丢脸。全队倒数第一我又不是很想突击,在犹豫中。
忆爸-粤-0901B11:39:35不怕,学习怕什么丢脸。忆爸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转校的原因,考过倒数第一。并不影响什么,成为之后的笑谈尔。
宝0804京141011:41:01参与参与,原定计划?不突击?突击?纠结啊。
忆爸-粤-0901B11:41:08突击啊,有时间,有精力,为什么不突击。是因为我在普通学校读了几个月才转到重点学校实验班。教材不同,数学就考了倒数第一。
宝0804京141011:41:21他突击肯定扫了所有奖项。那试一试?真是没玩过,刚空降进去。我恶补就没有他自己思考成长的空间了,会不会不妥?按部就班?
忆爸-粤-0901B11:42:48不过没关系,后来慢慢补嘛,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认为孩子必然横扫奖项,这个心态会产生问题。目的是每个阶段充分学习和掌握,忆爸当年也浮躁过。数理两科都有过省竞赛全省前三,前四的经历,但是不稳定,自己也急功近利过,也曾沾沾自喜过。
鲁明妈0803B11:44:51有哪些年级不能跳过呢?
忆爸-粤-0901B11:45:09没有哪些年级一定不能跳过,只要保证可以完整,不折不扣掌握正规教育内容。能跳多少都不是问题。
鲁明妈0803B11:45:48如何保证呢?
忆爸-粤-0901B11:46:01以考试,作业,测试为准。大学少年班,14,15岁的大学生,虽然超前,但是整体表现还是优于普通学生。跳,还是不跳,前提是是否能够完整,系统,不折不扣掌握正规教育内容,不以非正规测试,非正规教育内容评定为准。
粤牛仔妈0906B11:47:33我自己的感触:全面的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基础内容,这个是跟着学校的步伐去走,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斟酌看看孩子的进度,要是跟得上就增加一些益智游戏,练习专注力或者逻辑思维的游戏或者玩具,要是孩子作业考试出现了一些缺漏就要及时补上,以学业内的东西为主,务必脚踏实地走过每一个科目,不管主副课都是一样的道理,有能力之余可以试试奥数,和孩子年级一样的奥数,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以不影响学业的前提去努力,这个是理科的,文科的话就是在读熟课本之后加强对阅读的坚持,在广度深度上下文章,但是还有注意的是要深度阅读,而不是一扫而过,申爸的那些先听的多少其实就是在过大广度,理科文科都是一样的涉及。
忆爸-粤-0901B   11:48:45我自己小学跳过一级。
鲁明妈0803B   11:49:04几年级跳的?
忆爸-粤-0901B11:49:143年级,我自己看高年级的书,除了语文外,别的都会了,就跳了。我是看着玩儿的。所以我中学是班上最小的两个人之一,不过读书偏小容易有问题。
鲁明妈0803B   11:50:33什么问题?
忆爸-粤-0901B   11:50:54沟通,社会能力,还是和同班同学嫩点。
鲁-宝蛋妈1309B   11:50:39忆爸,你如何看入学前,提前预习上学内容的问题。
忆爸-粤-0901B   11:51:17能预习当然预习,忆爸自己从小到大学都预习。
鲁明妈0803B11:51:36忆爸,他说入学前,就是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这个恐怕不是自己预习了,是家长教。
忆爸-粤-0901B   11:51:59可以家长教,但是请轻松一点。预习不要占据正规学习的精力,在学有余力前提下,再提前。
宝0804京1410   11:52:05您的大学?@忆爸-粤-0901B 本科哪里?
忆爸-粤-0901B   11:52:19某985,具体的就不想说了,哈哈。我跨专业的,C9联盟的我高考比北大录取高30分。我没有选择北大而已,选择的话没有理由不进。北大专业也有强弱,我对专业有偏好。我比清华高十多分分,本科学校全球排名前150内, 研究生学校全球排名前50内。到C9联盟水平的学校,真不觉得哪个学校有必然优势。后来留学了,细节就不说了吧,就事论事谈教育而已。
忆爸大学同班同学,高考分数在各自省份都是可以自由择校清华北大的。忆爸参加的是全国统一高考,忆爸和忆爸同班大部分同学的成绩,如果放在北京上海,那是完全碾压,这是中国教育某些不平等因素造成的。对于忆爸这些人来说,能在本省高考竞争中,比较大比分超过清华北大录取线,算是无愧了。
最近会忙一段时间,有可能来不了,能分享的,基本上都分享了。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2 12:23:51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2 22:47 编辑

创新
2015-11-11
有一小会儿空,我再多说几句,看到申爸理论,有些感触。
忆爸自己过去工作曾经用零碎的时间申请过专利,也算对国际专利申请流程有一定认识。忆爸自己呆过研究类,也呆过产业类,而且是在目前发展比较快的,新概念层出不穷的行业。创造性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的确无论诺奖,或者企业家,实际上从本质看来,都是在本领域内寻求突破。无非一个是研究类,领先产业十年或者更多一些,一个是产业,需要从可行的模式上突破。

忆爸自己作为发明人(所有人是公司,这个是行业惯例)申请过数个专利,其中有美国专利,有日本专利,有大陆专利,有台湾专利。目前这几个地方的专利都有通过的,尤其美国专利,公示期较长,通过比较难。忆爸申请专利的领域,基本上都是日本企业占优,比如Sony,东芝之类,不过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团队申请成功,创新也好,发明也好,并不是拍脑袋空想。实际上科研的创新,和产业的创新,在现在的社会,首先是力气活,需要对本行业,本领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创新,发明实际上就是突破既有的边界。首先得知道边界在哪里,这就要求熟悉本身产业,行业,学科,然后是发明,创新的想法,基本上是会从边界的各个方向去探索能不能往前一步。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领土扩张,要谈领土扩张,首先得知道领土边界在哪里,然后在边境线上分段探索扩张的可能性。所以发明也好,创造也好,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的人没有得诺奖,未必是他们的想法不好。大多数的情况是他们的想法也有创造性,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还不可行。
科研是一个百分之九十多尝试会失败的事情。产业,由于盈利,商业的需求,对成功率要求更高。不能像科研这样过于前沿和高端,更看重发明创造与可行性的统一,毕竟商业需要满足经济基本规律。但是无论科研或者产业,发明创造都是在既有领域前沿上,从前沿各个方向探索突破可能性。
首先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在于想法多奇妙,不在于拍脑袋就能闪现灵光,而是在于对专业,领域的熟悉和精通。在这基础上,才是因人而异的,根据积累不同,灵活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创新程度。归结于孩子的教育,那就是不拘束孩子的想法,但是始终培养孩子在扎实学习的基础上再去创新。真正的创造力,大部分都是在处理实际科研,技术,产业问题的过程中,熟能生巧之后,更进一步的产物。
创造力本身是可以创造的,系统的学习,系统的认知,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创造力,虽然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尤其在小孩子阶段,不必过于强调创新,创造之类概念,在系统掌握知识之后,孩子自然会更进一步。优秀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都会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创新,完成论文,只要不扼杀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一方面习惯发散,拓展的思维,另外一方面保障知识体系系统完成,我认为这是最恰当的做法。还是那句话,系统,全面掌握知识体系是主,创新创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举个例子,忆爸深造的时候,全实验室的学生,首先读论文,知道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大家商量一下,分派每个人从不同领域尝试新想法。实际上这些科学论文,创造性的论文,产生过程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并不是拍脑袋的。
探索求知,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孩子从事研究,那么创新是第一要务,不必过于把‘创新’神话。有的场合,能够‘模仿’就是极大成功。
中国学生并不缺创造性,比如中国人山寨手机行业,搞熟悉以后,各种尝试都出来,甚至有些概念,比苹果还早。但是为什么只有苹果得到认可,就是因为苹果是系统化工程。一年就推出1~2款手机,设计非常周密系统化。基于这种基础上,每一次苹果产品的创新,才能够真正被认可至于爱因斯坦之类的科学家,这真不是人为可以控制。当然,苹果的系统工程,包括市场,营销,甚至包括饥饿销售的策略不能把爱因斯坦当成必然模式去培养和期望,因为不切实际。

中国学生不太存在创造力问题,主要还是社会条件不足,不过现在情况正在明显改观。整体科研,产业站在最前沿的话,那么每往前面走一步,都是创新,复述一次,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创造,是系统性的,在既有熟悉学科和产业基础上完成的。哪怕是Facebook创造者扎克伯格,也是在自己玩儿转程序设计之后,才在大学里推广社交网络,搞出来的软件。而且很多创新,往往有的人完成了90%,最后停止了,接力者可能完成了最后10%。就像软件商店概念是诺基亚搞出来的,但是在苹果和安卓开花,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最早苹果在做,最开始繁荣在微软Windows。

创新,创造一个是失败率高,另外一个是未必有所得,U盘应该说是发明在中国深圳,但是没有申请专利,所以然无卵用。所以延伸思维,想象力,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素质,但是不应以此为目的。至少学生阶段,以全面系统,不折不扣掌握正规教育要求,为第一要务。大部分创新,创造,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那种。
瑞妈-昆-12B   13:44:05
忆爸能问问,现在哪里申请专利的最多;创新最多呢?从专利到商品,需要漫长的过程。请问,你觉得在哪里申请最快呢?

忆爸-粤-0901B13:44:24
中美两国现在是科技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专利一个是申请量,一个是批准量。申请未必都能得到批准,从发明创造,专利来看,与国家整体科研,研发投入,经济总量直接相关。中国在预期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最高的国家,必然发明,创新最多的国家会从美国变成中国。发明创造,创新,都是领域前沿的事情,都是人力物力财力堆积出来的。而且都是足够投入,系统化运做就会有相应产出的事情。
忆爸-粤-0901B13:48:21
专利,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专利一方面是发明,一方面是大公司之间利益游戏的事情。专利整体上是大公司之间的游戏,有专利,就可以为自己的商业,产品赢得更广阔的路,排挤他人。美国在专利-商业保护上做的比较成熟。美国也是国际专利诉讼最多的国家。
鼓励孩子创新,是鼓励孩子在自己已有的知识边界上,能再前进一步,有所突破。这本来是奥赛的精髓。说实话,所谓奥赛什么的,基本就是用小学工具去解决中学问题。用中学数学物理知识,去解决大学问题本来也是为了培养孩子,在孩子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下,更进一步。所以家长只要呵护好孩子的思考,疑问,寻求解答的过程就好。这个过程就是孩子一步步拓展自己边界的过程,也是未来发明创造的雏形。
所以孩子无论文理科,也许突然发问历史人物喜欢吃什么,或者想知道鸟类睡觉到底会不会躺着,还是趴着。这种突破自己已有边界的问号,或者解答,都视作创造性,家长呵护好这个,然后保证孩子全面系统,不折不扣掌握正规教育的要求。不拘束孩子的问号,不轻易用标准答案衡量孩子的想法,但是在正规教育范围内的内容严格要求,我认为是比较好的做法。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2 12:49:17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2 22:59 编辑

数学
鲁明妈0803B14:07:11@忆爸-粤-0901B 我有个问题,当孩子表现出明显对某科特别的兴趣的时候,如何保护和发展呢?比如呢?如何挖坑?比如,我儿特别喜欢数学,就给他数学相关书?要指导他什么吗?同好哪儿能找到?同龄的不行,他说的时候,对方是蒙的。
忆爸-粤-0901B14:07:36
@鲁明妈0803B 给孩子挖坑,让孩子陷进去。适合孩子水平的挑战,给他足够的相关书籍,给他一个机会和同好接触。相关数学书是必然要准备的。
呈妈-鲁-0702B14:10:40
不喜欢的怎么办?俺家呈呈不喜欢数学。
鲁明妈0803B14:10:44
能推荐一些吗?我家现在买了李毓培的数学故事,可怕的科学数学的,数学真好玩,还有什么呢?
忆爸-粤-0901B14:11:15
指导的话,我个人建议找本地数学老师,找机会让孩子和老师聊一聊,然后家长听取老师的看法意见。
鲁明妈0803B14:11:35
他自己的老师不行是吧?他自己的老师没说过啥,毕竟才2年级。他只是喜欢,超前或者够高都需要一些训练的吧。

忆爸-粤-0901B14:11:43
他自己老师做参考吧。如果孩子超前,或者水平够高,就找机会找奥赛老师聊一聊。

呈妈-鲁-0702B14:12:14
明妈,如果忆爸有时间你可以让孩子和忆爸网上聊聊,视频最好。

忆爸-粤-0901B14:12:24
不一定。
鲁明妈0803B14:12:42我就是感觉给他一个什么,特别容易理解。

忆爸-粤-0901B14:12:46
好的老师,从一些互动和反馈,能知道孩子的潜力,情况,我一贯的建议都是。

鲁明妈0803B14:13:00
这个好的老师……,我怎么能找到呢?什么建议?我是否需要先跟他自己的老师聊聊?他老师没找过我啥。

忆爸-粤-0901B14:13:17
在家长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带孩子去见相关的老师,比较有名的老师。你想办法联系到老师,说明情况,只是找一个机会请老师和孩子接触一下,然后给一些建议。
忆爸-粤-0901B   14:14:12首先相信专业人员,就是老师。呈呈多大?
呈妈-鲁-0702B14:14:42八岁半。
忆爸-粤-0901B14:14:42和他自己的老师聊聊是必然的。
鲁明妈0803B )14:14:42没说孩子好,也没说孩子不好。
忆爸-粤-0901B14:14:50得主动问,如果老师没有特别关心孩子,那么就和老师关系好一点。
呈妈-鲁-0702B   14:15:09明明数学是不是成绩很好。
忆爸-粤-0901   14:15:13让老师有特别的关注,然后给家长反馈。
鲁明妈0803B   14:15:13@忆爸-粤-0901B 太谢谢了,说实话,跟老师打交道,我是弱项。虽然我小时成绩不错,但是我超级不善于打交道。
@呈妈-鲁-0702B 2年级的数学是看不出什么的,太简单了。
忆爸-粤-0901B   14:15:40就像生病了,找专业医生自己孩子的事情,首先找老师。孩子小,学的简单,但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简单。
鲁明妈0803B   14:15:55周末不知道怎么想的,又给我在家算正负数了,谁都没教他,他从小就表现的很喜欢。2岁多,2位数就认识了,然后小班加减法基本就会了。中班是不需要手指头算了,大班乘法明白了,问题是,我们没有任何的引导。
二年级的成绩是看不出啥的,他也会粗心错误,口算错误,没啥特别的。只是他表现的太喜欢了,我有点儿怕浪费了他。另外就是,他现在求知欲超级旺盛,昨天小主持背了几句百家姓,今天早晨一起床,便穿衣服边背诵。似乎任何东西,只要给他,他就会喜欢一样。
忆爸-粤-0901B   14:16:21再简单的内容,对于孩子,都是他一直在突破,所以老师比较大可能给出准确的结论。数学有长处,就找不同数学老师给看看,带着孩子去数学老师那里聊聊。
呈妈-鲁-0702B   14:16:59也是很厉害,月妈家的孩子也是数学很好,幼儿园,你可以找他聊聊。
忆爸-粤-0901B   14:17:53有对数学的喜欢,就已经是非常明显的征兆了。不同孩子喜好不同。我另外强调一点,孩子的喜好培养起来是很难的。已经产生的喜好,家长尽量呵护。喜好什么,就给他足够的学习空间。
忆爸-粤-0901B   14:19:14@鲁明妈0803B 我觉得你的确应该带孩子去找更高阶的数学老师聊一聊,带上孩子去。
忆爸-粤-0901B14:20:10@呈妈-鲁-0702B 一般而言,足够接触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呈妈-鲁-0702B   14:13:50@忆爸-粤-0901B 请问忆爸 俺家呈呈不喜欢数学我怎么引导?其实我也是不喜欢数学的。呈呈一二年级数学真的很吃力,三年级开始有很大好转,最近作业没有再问我有不会的了,以前只要有数学题,就说我有不会的妈妈。
鲁明妈0803B14:20:49
@呈妈-鲁-0702B 我儿小时候,我没有告诉他怎么算,只告诉得数,一切都是自己想,怎么想都是对的。

呈妈-鲁-0702B14:20:50
明妈给孩子买的书我家都有,除了李毓佩,其他的都不是很喜欢。

鲁明妈0803B   14:21:23
他从小就自己巴拉计算器玩。

忆爸-粤-0901B14:21:23
@呈妈-鲁-0702B 从这句话来看,你的孩子谈不上不喜欢数学。

呈妈-鲁-0702B   14:21:35
@忆爸-粤-0901B 我怎么让他接触呢?生活中我拿实际事例和他说他会意识到,然后就不让我说。
鲁明妈0803B    14:22:20
呈妈,说句我的看法,靠鼓励,明的暗的,让他不断尝到数学的甜头。

呈妈-鲁-0702B   14:22:35
他最近数学有了很大改善,不过考试没有考高分的时候。

忆爸-粤-0901B   14:22:49
@呈妈-鲁-0702B 呈呈比较倾向的是什么呢?

呈妈-鲁-0702B    14:22:58
你指的是?他喜欢看科普书 。
帆妈-上海-0605b   14:23:11
忆爸,一般数理化成绩好的孩子语文英文的确也不会差,不过我老公是除了语文,其他都很好。我也觉得奇怪。他从不看书。初中自学了高中物理化学课本,高中自学了大学物理化学。进的也是核物理系,不过毕业后从事it。他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引导和教育。

忆爸-粤-0901B   14:24:21
@呈妈-鲁-0702B 喜欢科普书,那就不用担心,这个年龄对事物的敏感度不同,喜欢科普,自然离不开数学,不必过于担心。

呈妈-鲁-0702B   14:24:28
@鲁明妈0803B 我也有鼓励,他就是一到比较难得思考不出来就问我,现在的题有不会的我就转弯点播他,一般他也就想明白了。

呈妈-鲁-0702B   14:24:58
这样啊!谢谢忆爸,那我就放心了孩子在家都是跟我多。

鲁明妈0803B   14:25:01
我感觉是不是你们学的比较难呢?2年级跟不上我有点儿想不出来。都是课本拿点儿东西,无非就是加减乘除呀。

呈妈-鲁-0702B   14:25:29
也不是跟不上,就是中游水平。

忆爸-粤-0901B   14:25:30
@帆妈-上海-0605b 所以毫无疑问他也是整体高素质,只不过这一代人条件所限,未能尽量发挥个人潜力。

呈妈-鲁-0702B   14:26:17
@鲁明妈0803B 他对加减还理解的不错,乘除就不怎么样了,而且放完长假就把上学期的一些数学知识忘记了。
忆爸-粤-0901B   14:26:22
@呈妈-鲁-0702B 我自己父母都是纯文科,纯到小学应用题不会做的那种,但是我爱看科普书,也看得到科普书,不影响的
呈妈-鲁-0702B   14:27:04
他缺点就是不怎么爱思考,喜欢问我,我就尽量引导他。三年级现在好了很多,会自己去思考了,可能一二年级我管的太多。现在学会放手反而好了很多,幸亏遇到申爸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忆爸-粤-0901B    14:27:25
@呈妈-鲁-0702B 喜欢问,不等于不爱思考,呵护孩子的问号。
忆爸-粤-0901B   14:30:01
@帆妈-上海-0605b 正规教育内的要求,孩子还是要尽量达到,没必要给孩子判断不好什么的,孩子往往在年龄稍大点,主动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强一点的时候发力。 你先生上清华,主要发力也应该是高中阶段。
忆爸-粤-0901B14:32:31帆妈的话提醒了我过去一代人,有相当部分,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大部分孩子,都会产生竞争心理人类天性,类似的人扎堆,就会不知不觉模仿比较,这也是好学校重要的原因。大部分学生价值观接近(这也是我反对某些贵族学校的原因,孩子太多的想法都在自己父母的权势上面)。所以保证孩子完成正规教育要求,孩子年龄稍大,竞争心显现,基础足够他投入竞技,就不用太担心是否在低龄的时候爱好足够与否。

帆妈-上海-0605b   14:38:09
忆爸,你这话跟我老公说的一个样。

忆爸-粤-0901B   14:38:21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爱好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小时候条件都没那么好,稀里糊涂,都是从年龄较大的才更懂事。只不过所幸父母保持自己有比较好的习惯,或者有足够的条件去学习。

帆妈-上海-0605b14:40:26
现在这一代普遍竞争力比较强吧。从小就提供了这么多书,这么好的资源。不过竞争也更激烈了。

lisa妈-京-0603G   14:41:56
竞争意识和主要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
忆爸-粤-0901B14:42:02
现在这一代竞争力的确强,条件也好太多了,所以我一直认为,保证正规教育内容不折不扣完成就好,孩子任何时候产生竞争心理的时候,都有足够基础。
忆爸-粤-0901B14:43:01
@lisa妈-京-0603G 孩子会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尤其到了中学,以及高年级,即使我们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决定志愿,甚至会分析哪些人是竞争对手。考前几名和没考前几名,心情都会写在脸上。无论各位家长自己情况如何,尽量不要把社会的复杂过多带给孩子。
因为现在学生已经足够复杂,就是中学生,也会拼爹,靠家里。比如某实验外国语学校,这个学校私立,为了招生,为了名气,舍弃大部分学生,通过淘汰制专门培养部分高考生。让这些高考生冲省状元,打名气。但是哪怕孩子成绩优异,为了学校私利,不让孩子保送。尤其对于女生,女生是有生理因素有更大发挥失常风险的。剩下的学生,家里背景好的,觉得靠拼爹将来什么都无所谓。家里背景差一点的,就觉得人生绝望放弃。结果这个学校经常有状元产生,但是出来的学生发展,比不上传统名校。
孩子成长心态的把握,多一些正能量,孩子一生会受益。这就是英美私立牛校,统一校服,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进行精英教育的原因精英教育都是严格的。
lisa妈-京-0603G(1303231494)14:55:11
说得太对了。
忆爸-粤-0901B14:55:17真正的精英教育是不太会对孩子背景妥协和屈服的,家长自己也得注意这一点。

忆爸-粤-0901B15:08:52
近日,山东某小学取消低年级数学课持续引发关注。24日,推出这项改革活动的校长李志猛接受新浪记者采访,谈起自己做这件事的初衷,校长说:“上世纪90年代,我在教育局当党委书记的时候,看到了孙云晓写的《夏令营的较量》,写的是中日两国少年儿童组织的夏令营,记录了当时的活动和一些数据。我看了之后触动很大,感觉到日本的教育方式方法与中国差别很大。”所以谣言害人,创作新闻害人。这个《夏令营的较量》基本上是作者凭空想象的。当然,可以妄自菲薄,轻信谣言的校长,也只能说,不足以教书育人。
深多妈07G12B   15:24:19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把孩子送到只有10多个人的蒙氏学校,一年学费10万,无作业、无考试、无竞争,美其名曰培养创造力!我开始以为她会彻底离开传统学校,没想到她说初中会回到传统初中。这个妈妈的想法和上面那个校长的想法同亮。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2 13:37:38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2 23:00 编辑

发明专利
忆爸-粤-0901B 15:32:08
再来看发明专利的授权。2014年五局共授权了95.54万件发明专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国,30.1万件,占31%。其次是中国,23.3万件。日本、韩国、欧洲分别是22.7、13.0和6.5万件。中国的增速12.3%最高,美日韩欧的增速分别是8.2%、-18.0%、1.9%和-3.1%。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都来自全世界,不只是自己国家。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中,86%来自中国,4%来自美国。而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申请人中,只有50%来自美国,3%来自中国。在授权方面,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权人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分别占70%和7%。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权人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分别占48%和2%。显然,美国专利的国际化程度比中国高不少,吸收外国智力成果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研发投入处于世界第二位,接近美国的一半。2014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经合组织2014年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中预测,中国的研发支出将在2019年前后超过欧盟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专利授权是公示可查的,不过专利有有效范围。

浙-豆妈1007G 15:35:47
作为基层的人员,深有感触,从我接触的小范围来看,具有普遍现象,这水分不是一般的大。专利是通过专门的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是必须要有几项专利的,所以很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就会“创造”条件。

忆爸-粤-0901B 15:37:58
即使美国专利,也有90%左右的 Junk Patents,数据只是一个参考。

浙-豆妈1007G15:38:42
大概国外的专利,更有实质的内容。

忆爸-粤-0901B15:39:09
国内外专利水平的确有差异,我作为发明人的专利,在美,日,大陆,台湾也有授权,也有体会。美国专利公示了几年才获得授权,日,大陆,台湾很快就申请成功。
瑞妈-昆-12B15:43:05忆爸,问个隐私,你那么多专利,让你的生活物质上应该没啥担忧了,对吧?
忆爸-粤-0901B 15:44:49汗,没有呢,因为是工作期间做的,所有权归公司。。。行规如此。
宝0804京1410 15:44:55我同学每个月可以申请十来个专利,每个专利5000元,他说自己不好意思了,那个领域随便他怎么来,都是专利。所以,现在他固定每月申请两个专利。
忆爸-粤-0901B 15:45:37看领域,看国家啦,刚才不是说了么,即使在米帝90%以上的专利,都是Junk。国内比例只高不低,不过作为数据参考一下还是可以的。
美国专利不是那么容易申请的,专利不一定用来转化,往往是用来作为专利诉讼的武器。国际企业一个常有手法就是,我知道你的做法可能涉及我的专利,我也不一定直接做相关产品,等你产品有一定相关规模了,我就诉讼你,当然也有死磕最后判罚的。
美国专利如果能够运用的话,有可能牵涉数百万,甚至更高金额的专利纠纷,所以并不是那么轻松和无所谓的东西。比如这个专利,公示是2010年5月13日。

最后授权是2013年6月18日。
米帝的专利申请过程比较麻烦,周期也比较长,并不是那么轻松申请的,而且至少我们领域,申请专利通过的平均比率只有1/3左右吧,不同领域不太相同。我所知的美国专利分类,貌似没有外观专利这个分类吧,查了一下,的确有外观专利。不过应该不太多吧, S类的,具体比例没有查询过。


我们都是A1类,的确我自己的国内专利基本没被拒过,美国专利能过1/3左右,而且时间都很长,还要按时反馈审查员的咨询。




冀当妈0806B 发表于 2015-11-13 15:19:43

认真学习。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3 21:37:29

本帖最后由 书香流韵 于 2015-11-13 21:43 编辑

地理
2015-11-12
忆爸-粤-0901B11:35:01地理我是这么看的,因为现在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对地理理论,比如湖泊水系,山脉气候,时区交通,都会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要求也高---现在的中学地理题挺烧脑袋的。所以孩子启蒙阶段,我不太担心系统的地理知识,更侧重孩子对地理的直观感受。
我个人认为地理比较难的就是实际体会和理论的联系,我冬天,夏天都有过带孩子爬山看日出,时间是不同的,太阳升起点也不同。
孩子小,不会太明白黄赤夹角之类的概念,但是他会有直观的感受,天体运行有季节性。还有月亮的阴晴圆缺,给孩子讲月相的时候,还引入古文,比如和月相关的古诗,比如月明星稀的概念。对孩子来讲,夏雹冬雪,带孩子接触一下各季节固有的天气气候特征。
瑞妈-昆-12B 11:36:25香港的地理课 应该会趣味性很强吧?
忆爸-粤-0901B11:36:44港式的接近国外,说到这个,我就谈谈自然遗产的问题。这个是孩子老师给家长说的,我也给家长们分享一下。
世界遗产,一般分为文化,自然,或者文化自然双遗产然而自然遗产是相对最难的。因为自然遗产的标准,一定要是具有独特性,全球的独特性。比如英国有众多文化遗产,但是自然遗产就只有白悬崖之类极少的几个带孩子去就近的自然遗产,是非常好的学习地理概念,培养地理思维的方法。
因为任何一个自然遗产,都有非常‘明显且独特’的地理地质特点孩子在接触地理初期是没有系统的,这个阶段尽可能让孩子先体会鲜明的地理特征。所以最好的场景,莫过于附近的世界自然遗产。
我带孩子去九寨沟,从长海走到山脚的芦苇海,一路都没有停止过互动,相当多的因素都是孩子自己发现的。比如雪为什么只在山头有,比如为什么水里的木头上有那么多毛茸茸的东西,为什么九寨沟的水比别的河流湖泊的清。
有的概念孩子可能先有一个印象,未必能详解,但是我也只求他有个印象,将来的正规教育会给他完整答案,我也希望培养孩子带着问号,自己去探索解答,毕竟我们这一代也是这么过来的。
各种儿童地理读物就可以了,父母只能给孩子一个框架。真正的内容还是正规教育系统培养的,父母是不可能取代正规教育的。我只是让孩子有一个印象,知道地理是需要掌握的知识面之一,培养敏感度。
瑞妈-昆-12B11:47:22忆爸你认为孩子多大开始旅游,也就是你说的地理之旅最恰当。
忆爸-粤-0901B11:48:05没下限,很多国外家长用胸兜装着孩子,就各国旅游,不乏刚会走路的孩。路线不必太挑剔,就近的自然景点做起步就好。家长可以先搜索一下,坐基本的知识预备,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印证,不用高大上,就近起步,效果已经足够了,只不过国内的自然遗产是很推荐的,因为一定有非常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非常容易让孩子识别。海边非常好,自然,生物,地理,全都有,还有潮汐和月球引力的关系。
忆爸-粤-0901B   11:53:15我也给孩子看寄居蟹,还问孩子寄居蟹钳子一般不一样大,为什么。孩子给我的答案是,因为寄居蟹有一面更挤,有一面更松。我觉得这个答案不错,其实就是对称性的问题,孩子接触自然,对免疫也有好处,太干净了未必对孩子健康好。带孩子抓宝螺,就顺带给孩子普及人类钱币历史,以及‘宝贝’这个词的来历。
楠妈-粤-0804G/1208B 11:57:50@忆爸-粤-0901B 我们有时候引导的少,不过孩子自己喜欢观察了和我们说这说那的。
忆爸-粤-0901B11:58:42@楠妈-粤-0804G/1208B 其实家长主要是引导思维,给个框架,主要都是孩子自己去思考,而且孩子的表达欲一定要保护。
国外教育特别重视孩子的表达欲,不仅是求知,对于个性发展,将来人际交流,职业发展,都有好处。比如美国人,也许基础知识没有中国人扎实,但是普遍能说,孩子大点了,可以旅游的时候带孩子住各地的青年旅舍, Hostel,只要孩子不会吵闹影响他人的话,主要是让孩子习惯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旅行者喜欢小孩子,愿意和小孩子东拉西扯。
路过梅州的时候,带孩子去看客家民居,也带孩子去看过徽州的江南民居,现在孩子能直接分辨两种建筑风格,很多机会都是顺路完成的,我做事比较喜欢考虑边际效益,多花一点功夫,但是会带来较大的整体效果。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3 21:53:49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16 编辑

游泳
乐乐妈-京0706B 12:55:43忆爸能说说游泳这事儿吗?有人说游泳伤身体,不建议孩子游。大部分观点是游泳很好。
忆爸-粤-0901B12:57:35@乐乐妈-京0706B 游泳益处很多,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也带孩子游,我自己不忙的时候每天游泳1千米以上,游泳十多分钟以后就属于有氧运动,相当于慢跑,而且对关节冲击小,避免伤害关节。而且游泳算是基本技能吧,而且游泳锻炼孩子肺活量,肢体协调,游泳注意孩子防晒,注意游泳后清洁,注意耳朵不要积水就好。
游泳我举个例子吧,香港浅水湾泳滩上,大量白人小孩子能结伴游到远处浮台上,嘻哈打闹。游泳爬山露营什么的,国外家长对这些比较放养和推崇,因为水的阻力作用,游泳对关节肢体伤害是最小的。别说孩子,孕妇安全的运动,也是缓游,和水中运动,何况孩子。
爬山有可能损害关节软骨,球类可能对关节冲击较大。不管什么地方游,只要水质有基本保证,就行。水泥地上尽量不要打篮球,对关节冲击较大。快速下山,对关节冲击和磨损也较大,不推荐。带孩子户外游泳一定注意防晒,至少SPF30的防晒油是必要的。
游泳还有一个好处,让孩子对流体力学有直观感受,孩子会游泳以后,我给孩子说浮力,孩子很容易就能对应上。吸足气,密度减小体积增大,就容易浮在水面上。呼气出来,密度增大体积缩小,就容易下沉。孩子自己都会在水里呼吸,沉浮,边玩儿边探索,还有划水的时候,手掌和水的角度不同,手掌和拳头使力的不同,游泳是相当推荐的。
gemma妈-新疆-1202G13:36:03@忆爸-粤-0901B 你孩子是上了游泳培训课程吗。
忆爸-粤-0901B 13:37:26@gemma妈-新疆-1202G 我自己教的,小时候就会游泳,高考完还在洪水中掉进过河里,幸好会游泳,否则就挂了前几年还在泳滩救过一个快溺水的人,会游泳,是真的救过我自己小命的,所以我定义游泳是基本技能。
游泳没有年龄下限,小孩子在母体内呆在羊水中,天生就适应水,泳没有年龄下限,小孩子在母体内呆在羊水中,天生就适应水。对于学会游泳,指的是自己浮起来,并且游动走,可能有年龄限制,但是对于泡水玩水,没有限制。
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还保留了在母体内的本能,不怕水,全身浸入水中自动闭住呼吸,这是小孩子在母体羊水内的本能,随着出生之后时间增长,才慢慢丧失这个本能。
呼气会让浮力减小,下沉。还有水中分娩的呢,新生儿本能,避免在母体内呛水。所以小孩子孕育就是泡在水里的,游泳只要水干净,保障安全,注意防晒,也没有年龄限制,只是学会自立游泳,可能需要一定年龄。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3 22:08:30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5 18:05 编辑

足球
瑞妈-昆-12B13:50:59忆爸,说说足球,你会让孩子啥时候开始练足球。

忆爸-粤-0901B   13:53:16@瑞妈-昆-12B 足球我不会管孩子,男孩子自然到年龄了会和同龄人打成一片,足球伤害性较大,我自己中学踢球都两次把大拇指指甲彻底踢翻。
足球的头球对大脑损伤较大,我即使让孩子玩足球,也会禁止孩子用头球,现在足球比过去足球更轻巧,就是因为有这个顾虑,不过即使如此,接高球,或者高速球,对大脑的冲击依然很大。尤其大脑发育中的孩子而言,没有必要,孩子很早就会尝试头球的这也是国外较普遍的观点,虽然还有一定争议。但是从风险预防来说,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
总体来说,小球比较安全,大球篮球避免水泥地过硬,或者鞋子弹力不够造成关节损害,足球避免头球和肢体碰撞伤害,排球保护好手指。
橄榄球的伤害性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中国孩子的体格本来就不如白人。橄榄球对头部的碰撞,在国外是有不少永久性大脑伤害的例子,而且还是在全套服装情况下。
橄榄球的伤害性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中国孩子的体格本来就不如白人。橄榄球对头部的碰撞,在国外是有不少永久性大脑伤害的例子,而且还是在全套服装情况下。
足球避免头球,以及过于激烈的碰撞,给孩子灌输一个理念,球类是运动,别过于硬碰硬。足球,一个是别用头球,用胸部停球替代,另外就是如果对方动作太大,别硬碰硬,躲开一些。
排球注意保护好手指,尤其拦网的时候,手指容易受伤。排球有同学拦网被对方扣篮打到手指骨折,扣球。捡球的时候,有个同学莫名其妙的练习挥拍,没注意我在身后,打在眼眶上,差几毫米就是眼球了。
我自己因为单杠,乒乓球(球拍)都头部受伤缝针过,篮球被撞飞落地全手臂瘀青一个多月,足球两次大拇指被踢翻拔掉,运动伤害尽量避免。所以我自己比较注意孩子运动伤害问题。
畅妈-闽-0906B   14:41:54跑跳的动作比较多,膝盖会容易损伤么?运动总是不能避免,特别是男孩子,基本我还是鼓励运动,如何尽量减轻运动伤害?
忆爸-粤-0901B   14:42:25@畅妈-闽-0906B 鞋子弹性好一些,地面不太硬的话就没问题,激烈运动不要连续时间过长,注意休息就行。踢球,正常品牌的球鞋弹性一般足够保护了,我不太清楚你说的碎钉鞋是哪种,如果是跑步的碎钉鞋,主要是为了抓地牢靠,弹性可能偏弱,不放心的话,就买球鞋给孩子就行,正规品牌的都可以,运动鞋会细分种类,也是因为设计目的的确有所不同。
男孩子当然要运动,注意避免运动伤害,就是为的让孩子可以持续运动。
畅妈-闽-0906B14:45:58买了一款安踏的足球训练鞋,应该靠谱吧。
忆爸-粤-0901B   14:46:15安踏是国内体育用品大户,我认为靠谱,人类关节磨损,再生能力很弱的,这是医学实情决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也是社交,但是过度也会造成伤害(职业运动员,不少都伤病缠身,就是伤害最少的游泳什么的,都可能造成女运动员生理器官长期浸水病变),事情都有度的问题,两小时没什么问题。
有一些观念,也是我在后来工作,研究中才知道的。接触医学成像的研究时候,才知道骨骼关节磨损再生能力很差。比如广州恒大老总许家印,当年在武汉读的书,对武汉也情有独钟,许家印在广州弄了一个武大校友足球队,里面不少的武大校友,也帮他从事房地产的工作。
跑步机也会损伤膝盖的,但是整体来说跑比布跑要健康,成年人骨关节润滑程度会逐渐下降,所以运动期间可以服用软骨素,保护关节,只要别伤到关节过热过疼,运动总比不运动好。
瑞妈-昆-12B14:57:04你怎么不谈高尔夫?
忆爸-粤-0901B   14:57:32
国内高尔夫就像MBA,是一个交际场所,深圳观澜湖高会的会籍已经炒到几十万了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高尔夫如果作为运动,我个人没什么好印象。对生态影响大,占地大。至少在中国不亲民,不接地气。
我自己就是反高尔夫球场的,高尔夫球场用的球场草,耗水占地不蓄水土,实际上都是反生态的。更不用说高会会籍就是用来勾搭人际关系的如果孩子要移民国外,那么学高尔夫球可以,在国外还是竞技和运动。
骑马我倒是会,不过机会完全得取决于环境。跆拳道,空手道,散打什么的挺好,现在又规范,保护也做得好,有机会学或者体验当然好。
跆拳道是二战后才在韩国重新成立的运动,这一类运动对全身协调性要求较高,有机会学没什么坏处。
黑-雨点妈0904G 15:09:12对啊,中国的武术为什么没在中国兴起,却弄得到处是跆拳道,这是个问题。
忆爸-粤-0901B   15:09:26武术流派多,没能标准化。跆拳道是因为韩国的跆拳道协会标准化做得不错,再加上搭车韩流,所以推广不错,中华武术标准化不太好。
散打,太极,截拳道,咏春,谁都没法完全代表中华武术,反而难以标准化。跆拳道,空手道,全世界的道场从内容到服装,标准都比较一致,所以便于推广。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3 22:16:05

本帖最后由 书香流韵 于 2015-11-13 22:17 编辑

饮食

忆爸-粤-0901B   15:16:36说到饮食我就啰嗦几句:我是吃货。
这里面就有历史故事了,中国古代是没有炒菜的。中国古代一般都是煮或者烤为主,煮或者烤,都需要沾酱。
脍不厌细也有这个由来。脍炙人口,脍不厌细,都是把烤或者煮的肉,沾酱吃。所以切得薄,切得细,沾酱更好吃。而中国料理的这些风格,也就传到了韩国,日本,有游牧民族的影响。
而中国是在之后,尤其油料作物大幅度增加后,才催生了炒,不过这个时候,日韩已经形成了继承早期中国烹饪的方式,所以日韩以煮,烤为主,而没有什么炒菜。寿司,鱼生,都有早期中国餐饮的起源,只不过在日本发扬光大了。
日本对寿司要求高。寿司用米,一般用越光米,或者特定产地的越光米。日本大米一般都是粳米,支链淀粉多,粘度较好。好的寿司不会散,好的寿司不是用筷子,而是需要用手指捏着吃的。
日本也好玩儿,很多食物是从国外传到中国,再传到日本。对于中国,是外来事物,但是对于日本,他们看来是中国事物,比如辣椒,日本叫唐辛子,炸鸡,在日本属于唐扬。唐不一定是唐代,一般在日本指代中国传入的。和服在日本的旧称,就是吴服,日本接触中国的历史高峰,主要就是唐宋。
所以日语汉字音读,多唐音,宋音,当然还有汉音,再加上日本靠近中国东部沿海,传统的吴地,所以还有吴音。所以日韩饮食,其实或多或少有古代中国饮食特征。
有一种食物,更是搞笑,在日本,普遍认为是中华料理,在中国,普遍认为是日本料理,这就是日式拉面。日式拉面本来是上世纪初,一些中国厨师在日本把汤面改良做成的,所以日本拉面馆比较多的中国风,认为是中华料理。但是在中国的日式拉面,又富有日本风格,这点有意思。
“鱠”这个概念还是来自中国的,鱼类刺身追根溯源,做法应该还是中国传入日本的,古称鱠。只不过中国大部分内陆地区少鱼,且淡水鱼有寄生虫问题,不适合生吃,所以在中国始终是小众饮食做法,估计也就只有中国,可以把舌尖上的XX拍成N集,主要是高端餐饮不景气。
反腐第一线,高端酒店主动降低星级,餐饮行业有自己比较特别的商业模式。品牌忠诚度整体不高,性价比一低,或者口碑,吸引力下降,会很快业务萧条,这个我也给孩子说过。电器孩子喜欢Sony的,但是吃东西,孩子就喜欢不同的尝。不敢给建议的说,孩子对品牌的概念形成较早。
瑞妈-昆-12B15:50:22吃的时候,忆爸,你会说史地?
忆爸-粤-0901B   15:50:40我会给孩子说美洲,孩子说他吃东西像印第安人。因为孩子喜欢辣椒,玉米,土豆什么的都是起源美洲的作物,还有花生。为了孩子思考,基本上坑蒙拐骗,无所不用把。就怕有一天孩子大了不吃这一套了,哈哈,不过那时候他应该已经完全自主学习了。
做肉菜的时候,会撒胡椒,会让孩子常常胡椒的味道,会给孩子说为什么带个胡字,然后就把中西历史交流的一些东西给他说说孩子举一反三,碰到胡字开头的,都会问是不是国外传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孩子问道胡锦涛,小孩子的思维,往往出其不意。孩子知道鸡蛋可以孵出小鸡,孩子也问人有没有人蛋给孩子说人其实也有卵细胞,但小得多,基本上看不见。之后的,还是等孩子大点再说了,听多了还是知道的。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3 22:20:09

本帖最后由 书香流韵 于 2015-11-13 22:21 编辑

看新闻
豫-萌萌妈-0502G16:05:38忆爸,孩子多大看新闻好?我女儿五年级了,还不爱看新闻。爱看电影、连续剧。到初中时是真正该看了吧?
忆爸-粤-0901B16:07:41初中应该开始看了,培养孩子同步获取信息,以及慢慢懂得筛选信息。其实一般是反过来的。一般是不太让孩子过早接触某些新闻,尤其是夜间新闻。孩子一般天生会跟着大人看新闻什么的,夜间新闻比较多 犯罪啊,或者偏向成人的话题。
一般来说,是孩子越大,对孩子看新闻放的越松,如果孩子一直不感兴趣,那么陪着孩子一起看,比较好。孩子看动画是天性,所以要筛选一下。
孩子有兴趣的内容,我的态度是,都允许孩子去接触,只不过内容把关。我看国外家长在新闻这点的态度,整体上,也是孩子有兴趣,就允许孩子看,只不过年龄小,允许看的新闻内容会收紧,年龄大了再慢慢放松。内容把关。负面的东西需要一定年龄才能理解,孩子理解都是从简单分明到复杂。
孩子认知的过程,其实是学习大人的行为,判断过程,很像人工智能里的Deep Learning。负面和过于复杂的事情,对于孩子模仿,分类的学习过程来说,会扰乱孩子的认知过程。
孩子的认知过程,是从英雄打小怪开始,到能理解小怪也是生命,到能理解英雄未必有理由打小怪。
忆爸-粤-0901B 16:44:08孩子一般对直观的内容,尤其图画感兴趣,抽象内容是逐渐培养的,所以只要孩子有兴趣,不反感,就可以让孩子看,知识类接触一般没有年龄下限,也就不需要人为制止。
百科类,孩子肯定是要看许多年的,所以早一点,晚一点关系不大,只要孩子能接受。百科类,孩子是需要反复看,逐次深入理解的,即使到成年,都还需要不时补充常识或百科知识,一代肯定更比一代强,只要接受完整正规教育,不折不扣完成教育要求,必然比上一代强。
还是那句话,孩子学习内容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正规教育中得到和培训的,家长做的是培养习惯和搭框架。家庭只是启蒙,保障正规学习正常进行就好。
种花不需要设计每一片叶子走向,阳光浇水除虫就好。在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把孩子的特点当优点。
贯妈-川-0711B   17:31:30
@忆爸-粤-0901B 亿爸,有个疑问。我家娃马上8岁了。目前感觉自我意识很浓,不是以前你叫他干嘛就干嘛,比如昨晚,马上10点了,他还有个老师布置的任务没完成。我觉得太晚,想让他睡觉。他不肯,自己气呼呼的跑到一旁生气,也不睡觉,也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很生气,就说你这样的话,就请到家门外去生气。他反问我,为什么,我硬是没回答出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了,他对你的安排,总是会问为什么。我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了

忆爸-粤-0901B   17:32:49
有自我意识,会和家长互动做事原因,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应该高兴。你可以不用急着给孩子答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你可以告诉孩子,现在得按照我说的做,你和孩子约定好某个时候,谈原因到时候再把你的顾虑,考虑,充分表达。
早睡晚睡也许不是原则性问题,如果是原则性问题,可以给孩子解释,但是对孩子别让步。如果非原则性问题,可以根据和孩子互动调整。
再说一个基本理念,只要不是孩子犯了大错,当教育孩子变困难的时候,其实是孩子成长了,家长应该高兴。当家长没什么好教孩子,或者反过来孩子教家长的时候,其实是家长教育大成功。
今天有篇好文章,各位父母值得一读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5229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2:19:58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18 编辑

通讯技术
2015-11-13

忆爸-粤-0901B
量子物理也是同样的情况,信号处理中的时域分辨率高,那么频率分辨率就低,脉冲信号时间上分辨率无穷精细,但是频谱则是全频谱,而正弦信号基的频谱分辨率无穷精细,但是时间上是无穷延续信号。

竹爸-北京-0608-G
你说的是理想冲击信号。

忆爸-粤-0901B
是的,所以才有了折衷时域,频域分辨率的小波变换。

竹爸-北京-0608-G
可以这样理解吗?我的理解不是这样的。它们没有任何本质的不同,都是一个集合,只不过这个集合的正交基不一样而已。所以才会有各种变换,比如FFT,Wavelet Transform, 希尔伯特变化。。。。都是正交基之间的变化。小波也是有一组正交小波基才能存在小波变换的。事实上,所谓时域和频域也仅仅是两个特例而已。

忆爸-粤-0901B
可以这样理解。 芯片设计中的流水线,也是牺牲面积,换取高等效执行率。时域和频域,在分辨率上是矛盾的,虽然时域和频域的确有对称性。的确这些变换,时域和频域之间是对称,可逆,但是分辨率上,却是正好矛盾的。小波基本身,就是具有有限时域分辨率,有限频域分辨率。不同的小波基,要么是时域分辨率精细一些,要么是频域分辨率精细一些。

竹爸-北京-0608-G
3G通信广泛使用的WCMDA,CDMA就是在码域正交。

忆爸-粤-0901B
小波基是做不到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分辨率上无限精细的。CDMA本质上就是扩频通信。所以CDMA也不能同时做到带宽优化和信噪比优化。

竹爸-北京-0608-G
扩频不就是先有一组正交码,才有可能实现的吗?

忆爸-粤-0901B
正交码在通信中比例较大。雷达扩频应用中,还有一些伪正交码,不必严格正交。

竹爸-北京-0608-G
点到点的扩频通信对信噪比有意义,公众服务的多址扩频通信就意义不大了。嗯嗯,挺好。

忆爸-粤-0901B
不过扩频通信抗干扰的能力,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竹爸-北京-0608-G
忆爸涉猎广泛,牛人。点对点通信,扩频体制抗干扰能力强。

忆爸-粤-0901B
公众服务的话,码间干扰是现实问题,尤其在信道饱和情况下。多址通信,差很多,需要多用户联合解调才能提升性能。是的,本质上是如此。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2:25:32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21 编辑

宗教。。哲学。。科学。。
桂-迅雷爸0710B
换个话题,聊聊科学家眼中的上帝是咋回事吧?这个也是大图景哈~

忆爸-粤-0901B
我认为没有人格化的上帝。非人格化的上帝,天知道呢!毕竟物理世界是一个被很多奇怪的特性束缚,所以物理最前沿的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基本上都有哲学性质,甚至宗教性质。

竹爸-北京-0608-G
上帝在科学家眼里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追寻的终极问题。哲学本身就是科学的先导。正反物质湮灭后,是虚无,这是一个物理事实,再往前走,就是哲学了。

忆爸-粤-0901B
在现行的科学体系下,的确哲学是框架,所以博士学位普遍是PhD,哲学博士,不管什么专业。宗教的终极问题,一般也是哲学问题,而且也涉及前沿物理观念。物质是什么,能量是什么,空间是什么。。。。上帝是什么?也许上帝正看着我们过家家呢。

桂-迅雷爸0710B
有哲学性质同意,有宗教性质不同意。我个人的感觉,科学上说的"上帝"和"神",与宗教上说的"上帝"和"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包括牛顿与爱因斯坦。

忆爸-粤-0901B
这个区别,是人格化的神,还是非人格化的神的区别。宗教倾向于人格化的神,而科学中,如果有神存在,则概念上倾向于非人格化的神。

桂-迅雷爸0710B
人格化还是非人格化,不是本质区别。

竹爸-北京-0608-G
宗教的神是虚无的,科学家的神是未知世界中的真理。

忆爸-粤-0901B
如果说终极目标,比较有意思,每个人生下来也不知道为什么生下来,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也没有人先和自己商量,自己也没有选择和决定,所以未必人类有终极意义,只不过恰巧生物进化到人类这种自我意识强烈,能够超越一定时空束缚的生物。

竹爸-北京-0608-G
终极可以是无限远。

谦妈-鲁-0407B
我不敢想像一个十一唯度的空间会是啥样子,四纬度就是时间了,再往后呢?

忆爸-粤-0901B
弦论,不过维度就抽象了。当然,如果是数学,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现在比较前沿的,无穷维流形空间。新教缺乏产生这种东西的土壤。

竹爸-北京-0608-G
维度很多,有待证实。数学更是不可言妙!

谦妈-鲁-0407B
看不见的,不代表没有存在过。对于量子纠缠这些,有时真说不清的。

竹爸-北京-0608-G
这就是哲学和科学的边界,那已经进入哲学范畴了。一直想去看看上帝是啥样,最后发现上帝就是自己。

桂-迅雷爸0710B
科学家在探寻终极真理,一直在探寻看看"上帝"到底是咋说的,探寻"天何言哉?天何言哉?"而宗教,说上帝就这么说的,旧约,新约和古兰,里面全是上帝跟代表说的话。
宗教的三个代表之间还互相吐槽,乃至打架,战争,百年不断。。。犹太教说摩西是上帝的代表,耶酥不是,耶是邪教,基督教说耶稣是代表,犹大是叛徒,伊斯兰教说都别吵吵,上帝派来了新代表了是穆罕默德。。。

忆爸-粤-0901B
别尼采就好。

竹爸-北京-0608-G
我倒是觉得尼采挺好。真正的哲学家,脑子就是不太正常。我相信我们都是虚无,凝聚的“能量”而已。

忆爸-粤-0901B
尼采有一部分著作,是否妹妹代笔还不清楚。所以尼采的定位,是个争议话题。当然,尼采也是石破天惊的人物,那么多年,也就这哥们儿喊上帝死了。

谦妈-鲁-0407B
正因为他们有另类的思维,另类的条理,所以才会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的。所谓正常不正常只是一个立场的问题,作为我们,看起来他们不正常,可是作为他们,我们又是极不正常的。

忆爸-粤-0901B
曾经迷过尼采,后来发现被周国平之类的国内哲学家拐带偏了。我比较粉老子,虽然这个人的存在性,问号不小。这凭空出现,扔下个道德经,又出关化胡,太金庸了。

谦妈-鲁-0407B
不管是不是存在,至少精神及他所倡导的,一直影响着我们。乘物以游心,来的实在。

竹爸-北京-0608-G
老子传世作品太著名了拥粉众多。我觉得得以平常心看之。

忆爸-粤-0901B
老子论调幻想空间大。从武功到宗教到神话,都可以穿凿附会在老子上。万灵丹,多好。

瑞妈-昆-12B
老子,天地界之人唯一一个。

桂-迅雷爸0710B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上帝到底说的是啥?科学路漫漫,科学家正在探寻。。。“上帝”(终极真理)是科学的信仰,不是宗教的信仰。宗教信仰的是“上帝的代表”,追求的是“能代言上帝”。上帝“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又岂能为仨代表站台?上述涉宗教言论仅是近来个人的阶段性感悟,求索过程中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仅作心路历程的记录,不必当真。

忆爸-粤-0901B
如果有上帝,他一定会是操盘高手。绿教就真呵呵了。基督教沿用旧约,搞新约,还算承认起源,绿教可是山寨。老默抄完旧约新约,自认为超过耶稣的终极先知,空前,而且绝后。

谦妈-鲁-0407B
儒释道再加上什么荣格,费洛伊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什么古希腊。。。想必是极好的,诸事繁杂,也不知如何是好。

忆爸-粤-0901B
黑皮圣经,应该是南京爱德的版本。爱德是全球最大圣经/宗教经典印刷厂了。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2:54:25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22 编辑

学习
元妈-闽-0412G
忆爸,刚才又被一个问题触动了:身边同样是五年级的孩子,有的专攻奥数,低年级就获奖;有的专攻英语‘中高年级已经傲视同龄高年级。我家,是典型的均衡,好像各方面上手都还快。所以,在别人眼中,还不错。但是,和一科特别突出的孩子,又显得用力不够集中。但是,减掉哪个方面,侧重哪个方面,都觉得难以取舍。

忆爸-粤-0901B
在没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孩子已经‘足够负荷‘的情况下,把特点当作优点看。家长是没有办法去判断,趋向性的优劣。对呀,孩子看来进度,负荷都理想,那么平衡,是孩子的优点。大早上才和竹爸聊了一部分物理世界,这个世界的特征之一就是往往多因素互为代价。而且在没有足够的前提条件下,是无法判断某种倾向一定有问题。平衡的确可能单方面不够突出,但是平衡本身也是同样难得的优点,首先还是尽量维护维持孩子既有的优点。孩子一辈子学习路长,这个阶段平衡,或者单方面突出,只是方式不同,都是不分优劣的优点,只要负荷和效率已经足够。

元妈-闽-0412G
她单方面也可以突出,比如,奥数、语文校内外老师都对她期望较高,还有围棋。但是,时间精力,都不允许,所以时间是均摊。如果,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就会成就这个方面,但是,要砍去她原本不弱势的方面。

忆爸-粤-0901B
个人建议循序渐进。尽量保证平衡特点下,看能不能让孩子提高效率,在单方面更突出。孩子每一种优点得来都不易,家长在抹杀孩子优点前,三思,三思!

元妈-闽-0412G
是啊!一直是纠结我的问题。也许,就让她先这样平衡着?

忆爸-粤-0901B
如果是我,我会维护维持孩子既有的优点,别的,量力而行。孩子的优点,培养都不容易,更没必要无端抹杀。如果是我,我会把这个当成孩子的优点,加以保持。

元妈-闽-0412G
好!谢谢忆爸!

忆爸-粤-0901B
就像我一大早和竹爸聊技术的内容,大多事物互为代价,没必要的时候不必去牺牲,牺牲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元妈-闽-0412G
嗯,其实,从另一方面,其实,我在五年级这个阶段,已经知道,单科突进,在某个方面,会给孩子巨大的成就感,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带来明显短板。我了解的一些孩子的细节。当身边一堆“神牛”时,要淡定真不容易。

忆爸-粤-0901B
专深,和全面,都是这个社会立足方式。

帆妈-上海-0605b
呵呵,假如自己的娃普通得不能普通时,我们家长又能怎样呢。

忆爸-粤-0901B
对孩子持续保持高要求。孩子成长早一步,晚一步,并无决定性。

帆妈-上海-0605b
要求高,也要孩子达得到。

忆爸-粤-0901B
要求高的意思,就是基于孩子现状。维持高要求的意思,是尽量保证孩子整体上是在进步和成长。

帆妈-上海-0605b
学习好的孩子,父母想要他更好,学习差的孩子,父母就想要达到好的标准。

书海回头客韵爸
也许可以看看这样一本书《天才的童年:落后生成才记》。


该书获2007年法国青少年读物出版奖、2007年波兰图书奖。多位牛人,从巴尔扎克、拿破仑、达尔文、德彪西、爱迪生到爱因斯坦、达•芬奇。

桂-迅雷爸0710B
申爸今早说了一早上的在孩子哪里所作的"主题相关"试验,我的经验,孩子这年龄段的阅读兴趣那里是什么主题相关的?是"音文相关"才对,你想让孩子看二战史,那就让他先听二战史啊。所谓的"一个系列",是书籍的包装设计上,观感上是一个系列。孩子重形式不重内容。

妍妈-浙-0912
今天真热闹啊,我提个问题希望各位给出出主意。我家小孩在幼儿园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两人整天一块儿玩,以至于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有限,而这个好朋友比较强势,事事要争强,举个例子,幼儿园扔沙包,她要求我女儿一定要比她扔的近,不然不跟她玩,而我女儿真的故意扔的很近 ,这样的事情很多,而我观察我女儿好像也没有不高兴的样子。大家帮我分析下,我该干预么?

忆爸-粤-0901B
@妍妈-浙-0912 具体做法不干涉,孩子自己先决定,但是反复提醒她,交朋友不要被限制,家长期望她多交朋友,交好朋友,自由交朋友。然后定期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家长不能24小时守护孩子身边,首先让孩子知道家长期望要求,具体方式孩子自己闯,然后和家长互动,是比较好的过程。

桂-迅雷爸0710B
这年龄的孩子带着她按你想的去做就行,靠做不靠说的。不言之教。做出来,或演出来(游戏力)。

妍妈-浙-0912
@忆爸-粤-0901B 我上次也和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家的特内向,知心朋友特别不容易交,所以我目前也是不干涉她这样做。交友方面我以前很少给她互动,看来以后得改进。迅雷爸的办法我回去好好想想,试着跟她玩下。

忆爸-粤-0901B
@妍妈-浙-0912 我也是这个顾虑,除去原则性的问题,其他事情以引导过程中互动解决,帮助孩子比较判断。古语克己复礼,领袖才能之一就是克己,换个角度,孩子能够克己,本身说明孩子有一定自控力,和理性。具体方式,多互动,多商量。重要的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家长判断的过程。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3:02:38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25 编辑

读书
豫-萌萌妈-0502G
鲁迅全集的哪个版好?

忆爸-粤-0901B
鲁迅文风不太适合少儿。鲁迅文章在正规教育的比例,也在下降中。钱钟书的通俗类作品,可以早于鲁迅作品,如果课外阅读的话。鲁迅的太辛辣,而且不太符合理性批判。

谦妈-鲁-0407B
没啥不符合的,存在即合理,而且,要想了解一个人,得须把这个人放到他自己的背景里去了解,而我们在自己的眼光和背景中是无资格做出评判的。

红红火火
三国演义经典段的,拿出来让二年学生可以搞定的??请教。

忆爸-粤-0901B
三国演义,个人认为没有问题。日本流行三国,其中几个漫画家的功不可没。比如横山光辉的三国系列漫画,低龄儿童都可以接受和喜欢。所以三国可以早接触,孩子能懂,三国这类经典读物,都是常读常新的。水浒原著中,有些血腥细节提醒一下孩子,就可以放手给孩子看。

红红火火
三国演义经典段的拿出来表演段哪些好啊,拿出来让二年学生可以搞定的??

忆爸-粤-0901B
空城计,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

lisa妈-京-0603G
@忆爸-粤-0901B 钱钟书的通俗类作品有哪些?

忆爸-粤-0901B
@lisa妈-京-0603G围城,人鬼兽。鲁迅的笔法,现在很多传媒人都在借鉴,所以一段时间内舆论浮躁,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教育部教纲删减鲁迅作品,是有原因的。鲁迅的目前只读过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的确要成年人的程度,理解才基本够,尤其是他的杂文。另外鲁迅对内冷嘲热讽,但是却无多少言语指责日本。国人愚昧固然可恨,但是只视同胞为国奴,不见国人之挣扎求生。鲁迅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而且偏向于成年向。毕竟鲁迅一生,都没有实际体会到过贫贱百哀。

运动
忆爸-粤-0901B
男女都要运动。爬山好,我有时候会早上带孩子爬晨运径,来回5.6公里,上山40多分钟。爬山慢跑,量够的话,已经可以把孩子体能培养出来。如果只是为健身,体能,比较和缓的有氧运动就行。当然不限定别的运动和爱好,只谈基本健康和体能。我个人觉得孩子小的时候,运动以爱好和享受为导向。


蒙古
忆爸-粤-0901B明代对元朝的持续战争,彻底打散蒙古黄金家族,导致全世界的蒙古帝国没有一个足够权威公认的血脉,所以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各自为政,相互征战,轰轰烈烈的蒙古大帝国很快就衰落。
瑞妈-昆-12B蒙古大帝上帝之鞭。忆爸,你的意思,明朝避免了再一次的诺亚方舟。
忆爸-粤-0901B上帝之鞭,最早是阿提拉,匈人(学术界认为有可能是被汉击溃的匈奴后裔)。
瑞妈-昆-12B现在的蒙古国是后裔的吧。
忆爸-粤-0901B匈奴,突厥,蒙古,中国至少三次从根本上瓦解了世界这三大蛮族。现在的土耳其,只是当年突厥大帝国中,塞尔柱突厥人的后裔。即使这个分支的突厥人,也搞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如果没有隋唐对突厥根基的瓦解,突厥的上限不可想象。现在的蒙古和外蒙古,只是过去蒙古帝国元朝汗国的分支。包括印度最引以为傲的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的。
瑞妈-昆-12在俄罗斯?我看俄,有这个基因。不客气的说,很正统的后裔了。
忆爸-粤-0901B实际莫卧儿就是蒙古的音译,是伊斯兰化的蒙古分支之一。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共和国,就是蒙古后裔。应该和土尔扈特部落是同源的了。
瑞妈-昆-12B上帝之鞭,很邪恶之意。
忆爸-粤-0901B正统的后裔应该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是蒙古大帝国唯一有全帝国公信力的部族,可惜被明朝持续攻击最终散败,所以明朝间接救了世界,否则持续统一的蒙古大帝国,是亚欧非大陆不可想象的。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3:20:18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28 编辑

乐器
瑞妈-昆-12B
忆爸,说说你娃学啥乐器了,如何引导。平息作息怎么安排?

忆爸-粤-0901B
钢琴。孩子爷爷会钢琴,奶奶在学,我小时候也学过一点皮毛,再加上喜欢放钢琴音乐,孩子对这个接受度高,还比较自然接受。学琴比较懒惰的时候,我就给孩子聊我自己年幼学琴的一些经历,以及学琴好玩儿的事情。

潼妈-陕-0905B
孩子每天能坚持练习多久。要求他练老师教的新课呢,还是自己可以随意弹一些喜欢的曲子。

忆爸-粤-0901B
孩子作息现在有问题,所以我不是好例子。按照老师要求,因为指法,双手协同,和弦都需要系统培训。时间在学琴的孩子中不算久,我只是以爱好为要求。(我自己心里想的就是将来孩子喜欢小女生什么的,可以用音乐表达个小相思小倾慕什么的就行)


乐乐妈-京0706B
忆爸说说优秀学生都有什么好习惯吧。

忆爸-粤-0901B
这个问题很大,哈!不过我自己认为共性是做事完成度高。音乐乐理基本相通的,一门乐器熟悉一点,别的乐器学起来基本上熟悉技巧就好,我自己选择钢琴,除了条件因素外,钢琴和五线谱的对应更直接,算是乐器乐谱对应相对简单的。

从’爱好‘的程度来说,钢琴相对入门容易一些。吉他的六线谱到五线谱,还得有个转换。小提琴发标准音,把位首先就是个门槛。乐理熟悉一些,各种乐器将来用电子合成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现在音乐软件合成,也是大潮流。从五线谱开始,可以完全跳过简谱。钢琴到五线谱的对应关系再直接不过了,这也是音乐创作多用钢琴的缘故。
当然,我说的一切,只是以‘爱好’的程度来看。如果专攻音乐,那么各种乐器各有所长了,吉他到大学再学都不晚。早一点方便练童子功,嗯,双手协调就是幼年学,掌握度更高。在肢体运动神经发育过程中,如果就培训,效果最好,小提琴也是。

如果孩子专攻乐器,选择面就很大了,我的看法不足以参考。比如爵士小号的Chris Botti,专辑就拿过相关音乐销量第一,例如日本寺田典子之类的现代鼓乐。我自己的做法就是,干脆直接定位乐器作为‘爱好’,作为专长的话,乐器的培训和要求高很多,基本功和技巧是中国人强项,现在欧美古典音乐界有点青黄不接,包括朱利安在内的学校,达到苛刻技巧基本功要求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白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我自己小时候就是放弃钢琴,攻学业去了,不过也因此对钢琴带着缺憾美,反而一直很喜欢。

当时和陈萨聊天,她算是新生代中国女钢琴家最好的水平了吧。陈萨家庭条件不算特别好,不过一个是她学琴坚持,没有打断,而且她的老师也算是可遇不可求那种。所以我思考之后,认为乐器的确比常规教育对孩子天分,机遇要求更高。刚才说到钢琴,陈萨还真是个性好,亲切爱笑,那次采访没协调好,还得带着她翻墙爬窗去琴房,她一路也笑嘻嘻的。而且那个时候陈萨小姑娘,脸圆圆的挺可爱,虽然拿了中国国际钢琴赛青少年第一,然而完全还是质朴的学生气,至今印象极为深刻。

磨练艺术过程,一般会有特别辛苦的过程。甚至就是力气活,和楠妈说的一样。我还是觉得无论哪个方面,在能享受前,都得吃一定的苦,只是自己相信有快乐的预期。就算玩儿游戏,磨练操作的时候,也是得压抑心中时不时的怒火和暴躁的。我个人认为文艺类完整的体验,是包含丰富的感触的。不一定是某种单一情绪。我最喜欢的钢琴片段,也是Ravel的致逝去的公主孔雀舞曲。我听Ravel都是上中学的时候了,都已经经历过学自己学钢琴,因为学业放弃钢琴之后了,然而听这段乐曲的时候,却能让我把自己的思绪带入,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尤其是自己有些伤感,感叹的时候,特别喜欢边听边走。我个人认为教给孩子的技能,应该足以承载孩子正常的喜怒哀乐,这才是人生常态

大概20年前流行说貌似莫扎特,不过之后又研究认为莫扎特没有特殊效果,不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最好不要有音乐。。低强度的脑力活动的时候,可以辅助音乐。

桂-迅雷爸0710B
写作业时我们也听书呢,不绝对的。边看书也边听书。有时担心分心,有时担心分不了心,反正两种能力都练练。

忆爸-粤-0901B
这个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音乐对脑波的影响,高专注度的时候,音乐的确更容易降低专注度,具体内容记不清了,不过音乐欣赏,无论深度浅度,四中脑波比例和高专注度的四种脑波比例,差异明显。δ波(DELTA/δ wave),θ波(THETA/θ wave),α波(ALPHA/α wave)和 β波(BETA/β wave),这四种脑波在不同大脑状态比例不同,大样本统计的结果,可信度较高的。而且脑神经兴奋区域,在完成复杂逻辑和艺术欣赏的时候,兴奋区域也是不同的。

米妈-苏-0806B
@忆爸-粤-0901B 这样说,看课外书的时候也不适合伴听吗?

忆爸-粤-0901B
@米妈-苏-0806B 前提是‘高专注度工作或学习’,如果是较为轻松,机械化的过程,音乐甚至可以作为增强联想和记忆的方式。孩子最高专注度的时候,尽量别放音乐,尽量安静。神经处理信号是有兴奋窗口的,兴奋窗口之外的是压抑的,否则大脑会烧出问题。但是如果在高专注度过程中有别的环境刺激,专注窗口是容易被引偏的。这个有点像一手画圆,一手同时画方,比较困难。孩子持续高专注度,是需要培养的习惯,孩子写作业,不太挑战,听音乐没关系,但是试卷,或者比较难的题,最好创造安静环境。

人为什么在专注的时候怕打扰,因为专注的时候,外界信号刺激,会引发连锁的大脑神经反应。大脑兴奋区域的改变,彼此是有一定相互抑制性的。



这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大脑功能分区。高专注度的时候,人类甚至会本能闭眼思考,降低视觉区域刺激。


听觉刺激会唤起人类大脑会有反射性活跃,容易影响别的区域兴奋度,所以不要在孩子高专注度的试卷,难题,技巧难点的时候放音乐,但是在浅专注度的事情,无论是运动,读书,作业,伴随音乐或者伴读,没有什么大问题。
人类经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专注的时候,屏蔽掉周围刺激和信号,就是类似专注到了随手煮怀表之类,但是孩子往往没有这种能力,人类每个毛囊都充满神经元,大脑要处理全部神经信号,是靠窗口选择,优先排序,来进行处理的,否则大脑就烧掉了。所以安静,是培养孩子专注的必要因素。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基于科学根据进行考虑和判断,多少有点职业病的因素吧。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3:38:12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32 编辑

文学、阅读
庭明爸-赣-1503b
忆爸也喜欢文学么?喜欢哪些作家作品?

忆爸-粤-0901B
喜欢是有的。我能说我很喜欢四大名著不,反复看了很多遍。工作以后,才从《红楼梦》,试图接受《红楼梦影》。最近在看沃尔夫的《到灯塔去》,还没有太解滋味。

庭明爸-赣-1503b
但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似乎好的作品较少。

忆爸-粤-0901B
嗯,同意,儿童文学吃力不容易讨好。吸引眼球商业价值高的作品往往内涵疑问,尤其在年龄大一些的青少年的读物。

庭明爸-赣-1503b
《金瓶梅》和《儒林外史》也很好。

忆爸-粤-0901B
《金瓶梅》中学开始看,家里有,不过到工作后,才略懂,为什么独独这一段情节,可以单独延伸出这样的作品。中学看过《废都》,基本上是看刺激描写的。。。《儒林外史》读条件不细,可惜了,倒是《三言二拍》比较有吸引力,就是情节不少不适合低龄向。

庭明爸-赣-1503b
海豚出版社有套民国儿童文学怀旧系列,可推荐。


忆爸-粤-0901B
嗯,我找来看看,民国儿童文学怀旧。

庭明爸-赣-1503b
鲁迅受儒林影响深。

忆爸-粤-0901B
看到过这个说法,不过由于鲁迅的经历,鲁迅思维模式也有局限性。建设者和批判者,思维方式差异较大,互相不能取代。可以想象得到鲁迅做观察家,可以做到如何精深,但是难以想象让鲁迅做建设者。和鲁迅对应的,应该是钱学森。

庭明爸-赣-1503b
鲁迅是新文学的建设者。

忆爸-粤-0901B
这个是没错,不仅仅是鲁迅。

庭明爸-赣-1503b


这套,封面挺有味儿。

忆爸-粤-0901B
恩,这封面就有古意,第一眼就很舒服,收藏了。背景色有点儿意思,旧书的色。其实我现在读童书,或者一些青少年读物,自己小时候未曾读过的,也觉得颇有意思,受益不浅。

现代汉语实际上经历了变革,吸取了大量西方语言的语法,并且改良,新文化运动那个时代多人的结果。鲁迅是其中之一,还包括胡适之类的贡献。我自己始终觉得阅读量是自己一个硬伤,是需要一辈子来补的事情,尤其是完整的书籍。

语妈津0407G
能推荐下时间简史的版本吗?

忆爸-粤-0901B
时间简史不太推荐给孩子入门看。时间简史晦涩,是按照大学生教育的思路下笔的,作为普及读物,不如时间之箭。
时间简史,从中学看到大学,都是学了一部分相关课程以后,回过头才基本上看懂这本‘普及’读物。尤其是大学学了熵和焓之后,再理解时间简史里的概念,对于时间单向性才有更到位的理解。原书中,并没有说清为什么时间单向,所以时间简史,我认为还是推荐给有兴趣的大学生看比较好。中学生可以接触一些概念,但是里面大量运用了一些高等数学的思维,比如圆滑,极限等。读的比较通,我还是认为大学才靠谱。不仅仅是概念,是有这种思维,还包括虚数信号在物理世界的映射,以及比较系统的波的特性,一定频域变换的思维,都不太是科普能培养出,就光是一个视界附近光逃逸比较精准的理解,也需要有光频率,红移,能量与频率关系,光速的相对性等。

坤铃妈―邕―0811g
请问忆爸怎么关于书籍通读,并且根据需要延伸参考的具体操作,谢谢。

忆爸-粤-0901B
这个就只能说我自己了,对孩子的要求是以后的了。首先是通读内容,然后考虑立意,换位思考我自己会怎么写,我能写出什么,我写出来的和作者又有什么异同,我写不出的部分作者高明在哪里,我和作者共鸣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就看各种别人的评论,我特别喜欢看各种别人的评论,往往书评,评论比书籍本身还精彩。然后过段时间反复再看,好书都是常看常新的,哪怕儿童读物,成年之后重读,都有新发现。比如,小时候看过一千零一夜,后来成年后看一千零一夜的时候,在看阿拉丁这个故事的时候,发现有的版本中有一个非常小,只在文中出现过很少次数,但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阿拉丁是中国人,在原文中是中国人,阿拉丁的故事也是发生在中国西部。然后我就在网上找阿拉丁的资讯,发现的确早期版本的一些海报,演出,话剧,都不同程度有中国特征。


然后就会想,为什么阿拉丁的故事,会被认为发生在中国。于是就查阅阿拉丁故事写作的历史,宗教背景。然后发现伊斯兰圣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要探求知识,哪怕远在中国。对于阿拉伯,或者MSL社会来说,东方是一个在当时象征了智慧,富饶,又有一定亲和度的社会,毕竟东方和阿拉伯社会没有过大的宗教冲突。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查到了,中国西部地区伊斯兰化的原因,历史过程,以及蒙古征服中亚屠城,毁灭佛教国家造成宗教真空的历史。再延伸下去,就是新疆几个主要民族形成过程,等等等。。。。。。所以我看书,比较慢,发散思维比较重,而且常看常新,不过看完后,却也多少有些收获。

瑞妈-昆-12B
你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忆爸-粤-0901B
就是陪着孩子,用我的方式无边无际。

鲁-宝蛋妈1309B
所谓完整的阅读就是发散性的撒网阅读吗?

忆爸-粤-0901B
首先还是内容整体把握,立意,以及作者思路的换位思考揣摩,之后才会专注具体细节进行发散。比如,首先自己就得归纳,这本书好,好在哪里。正好重读丁丁历险记之前,去造访过天主教鲁汶大学,比利时的最高学府。丁丁历险记的有一集,蓝莲花,就是作者埃尔热和当时的一个中国学生张合作的。也因为张的原因(漫画中中国张的原型),作者一面倒的同情中国被日本侵略,以及漫画中中国特色,中国文字的精准。而介绍这作者和张认识的,就是一个鲁汶大学的神父,而作者埃尔热,也是比利时人。所以哪怕是一部儿童的漫画,背后都可以有这样的延伸。所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给这种思维更少的束缚。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和追求的,也就是,稳扎稳打了。

当然,继续延伸,还有很多内容,比如丁丁历险记的动画片早期版本就有英文版和法文版,英文版可以理解,法文版的原因,则和比利时的历史有关。比利时本来是二战后从荷兰和法国一部分独立出来成立的国家。所以比利时有法语区和荷兰语区,鲁汶大学本身也分为荷兰语鲁汶大学部分,和法语鲁汶大学部分,最受认可的是荷兰语鲁汶大学部分。而比利时现在就面临法语区和荷兰语区分裂的问题,而且逐年加重。

乐乐妈-京0706B
忆爸,你现在的状态,是丰盛的,自信的,幸福的吗?

忆爸-粤-0901B
@乐乐妈-京0706B 丰盛和幸福算吧,自信谈不上,自己一直在恶补中,而且这几天过了,还要投入比较挑战的工作,结果还未知,压力不小。

鲁-宝蛋妈1309B
我现在存在一个疑惑,这种发散性思维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储备量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些知识量,如果能够那么深入的挖掘出来呢。

忆爸-粤-0901B
@鲁-宝蛋妈1309B 首先保证正规教育内容不折不扣完成。我自己的知识框架,绝大部分是从中学到大学培养出来的,一直收益。我相信正规教育内容,是学习思考需要的知识的最大公约数。

@乐乐妈-京0706B 很自信还谈不上,自己知道专业内外,自己要做的事情,恶补的事情还很多。比如专业外的,我Kindle里有英文版福尔摩斯全集,狄更斯全集,很多人都已经通读过,我还没有完成。

鲁-宝蛋妈1309B
父母的高度在决定孩子的高度上不能取代孩子本身,主要还是孩子本身的构建。完整的全面的打好学校的基础知识,孩子本身就会受益匪浅了。忆爸的出现,很大程度了改变了我对中国应试教育的看法。

忆爸-粤-0901B
说道应试教育,我有一些话要说,也是这些年一些小心得。现在是韩国高考时间,估计今年一样有不少学弟会在考场门口跪拜,为学姐学长祈福。因为韩国高考真的很变态,具体详情可以搜索,会有比较多的阐述。日本高考也是近乎疯狂的事情。我们看二战后经济奇迹,首先是日本(二战没有损害日本科教体系,科技积累,相反哪怕中国东北出生或者生活的日本人,都陆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没记错有3位)。日本之后,就是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都是传统东亚应试文化地区(香港也是,我之前曾经说过)。之后,就是韩国超脱于四小龙,率先接近日本水平,中国大陆紧接其后。

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奇迹,纵横二战以来七十年,最显眼的,先后都是‘应试教育’社会。我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美日的研发人员,企业者。日本缺乏创造性么,并不是,日本在‘深入/再次/延伸发明’做的不错,比如随身听之类的延伸发明,日本一直是长项。

日本经济衰退,也并不是因为缺乏创造性,其实日本的精英研发人员创意不亚于欧美,只是被制约于日本财阀/家族企业的封建体制。在这种家族/财阀企业体制下,即使精英的研发人员,对于行业走向也没有太大发言权,企业决策过度依赖于高层的判断和水平。

发展黄金阶段的台湾,倒是没有太多这种问题,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一家给我们协作的台湾企业,不大,人也不多,但是在调试排查的关键时间,老总和技术人员都背着睡袋就来了,晚上就睡现场。台湾那一代人,有超脱阶层的一致拼搏精神。日本现在企业,老板是不太能放下身段陪着一线员工这样拼搏的,不过刚战后的时候,应该也会是这样的。所以在我看来,日,韩,台,新,大陆,并没有因为‘应试教育’而束缚住发展,反而世界发展的亮点,反复在这几个应试教育地区闪现。

而且就我所知,现在欧美音乐学院中,即使他们强调天赋,强调领悟,但是现在受的高水平学生,越来越多的中日韩裔,因为现在普遍亚裔学生基本功过硬,将来深造可能更高。而硅谷也是这个情况,毕竟我自己呆过,亚裔随处可见,有的公司亚裔之多,往往如果团队没有外人,就直接用本族语言沟通。

整体上,我认为是东西方社会条件差异,让‘应试教育’的学生还难以在东方完整发挥。搜索先驱公司之一的yahoo,是杨致远创办的;Youtube的创始人,是个华人;电脑显卡的两大公司ATI,NVidia是华人创办的。这些产业都是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创新力才能办到的,而这些创始人,无论基础教育是在中华圈内外,都延续的是传统的重基础,高标准化的学习。

加州就已经因为亚裔学生过于突出,采取平权法案,亚裔必须要跨越更高的成绩门槛,而拉丁裔,非洲裔却低很多
说到这里,我必须说,没有绝对的平等,平权法案形式上就涉及种族歧视,空谈平等,自由,是不切实际的。
在美国人观念中,亚裔,一般特指东亚的中日韩三国,包含港澳台地区。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3:50:33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35 编辑

续谈产业问题
钱学森,和我读的本科大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庆的时候,我专门负责的恰好是钱学森老人家的相关内容布置,有机会和一些当年的学长请教一些问题。这些谈话给我的触动也相当大,这里也分享给大家,首先是我之前说过的,钱老过关回国的时候,一手牵着孩子,一手就拿着乐器盒(实在记不清是小提请盒还是吉他盒了)。而且钱老夫人,蒋英,著名音乐家,也可见钱老生活态度的取向。

印象更深刻的,是钱老究竟做了多大的贡献。钱学森,在回国前,是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至今NASA还会定期几年他的贡献。这是在民国接受基础教育的钱老的‘创造性’的直接肯定。钱老的理论创造,钱学森弹道等等,都有相关著述。对于中国,钱老的贡献不仅于此。

国内谈到钱老,一般都是说他是两弹一星元勋,因此有的人才会误会钱老,以为钱老是搞核物理的。的确,钱老的专业是空气动力,但是钱老在专业领域外有一个当时中国无人能替代的贡献,就是系统工程怎么做。

建国时连汽车,飞机都造不好,依然处于复制苏联技术的中国,能够在64年原子弹试爆,紧接其后氢弹,导弹核武器,就是因为这个领域有良好的系统规划。

说钱老是两弹一星元勋,其实非常恰如其分,因为钱老是当时唯一能把原子能人才,和航空动力人才都统合在一起的人。系统工程,包含了原料来源,人才培养,设备要求,技术指标,计算方法,验证方法,等等。

如果我们看中国核爆历史,会发现无论是基地建设,实验场所,离心机到位,铀矿开采计划等等,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整个两弹一星工程,是在原子弹,氢弹试爆,并且完成核武器小型化,空载化,导弹化之后才告一段落。

而统合所有人才,做成一个大工程的,钱老是最主要的人之一,这也是他能作为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建立者的能力。
改革开放前,中国别的产业,很少有类似两弹一星这样迅速和成就巨大,因为不光缺乏专业人才,更缺乏系统人才。


如果论个人,钱老算是必要条件,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充分条件,除去邓稼先之类必要的专业人才,其他人都有可替代性。晚了也许中国就没有独立发展两弹一星的机会了。

竹爸-北京-0608-G
太绝对了!不说别的,原子弹成形的车工,八级工,在那种条件下,车床的精度控制只有那么一个人能搞定。这就是必要条件。

忆爸-粤-0901B
这个说法我是见过的,但是缺乏实证。而当时国家把两弹一星工程,包含人才培养,整体牵头给钱老,是有足够考虑的。后来即使全国之力,再做其他工程,由于缺乏这样的全面系统人才,就难以得到这样的效果了。

竹爸-北京-0608-G
组织者是团队的领导者,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都是必要条件,领导也是一个团队。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航天工程后继有人,通信产业中国也占了一席之地。

忆爸-粤-0901B
我只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而且是当时来说。现在中国当然大不一样,基本各行各业都没有不可取代的人。还有一个限定条件,改革开放前。刚才那句话也是在这个条件下的。

竹爸-北京-0608-G
中国从来就不缺人才,缺的是决策支持。

忆爸-粤-0901B
现在中国的人才就多太多了。决策也不一定是核心问题。

竹爸-北京-0608-G
没有钱学森,自然有其他人会站出来。我不迷信任何人,总会有那么一个人。

忆爸-粤-0901B
真不一定!当时美苏英法已经收拢核试验的许可,如果中国再晚一点,恐怕核试验就没办法合法化了。当然从科技上来说,后人肯定总能超越前人,但是历史阶段不能重复。

竹爸-北京-0608-G
连朝鲜都能在全面封锁的条件下造出核武器,核武器原理并不复杂。

忆爸-粤-0901B
朝鲜不是合法拥核国。

竹爸-北京-0608-G
但是人家出来了。

忆爸-粤-0901B
核武器具体内容,可以另说,是另外一个话题。没有中俄支持,朝鲜能发展核武器?伊拉克核计划被以色列F16空袭
巴铁是有中国支撑,如果没有中国支撑,巴铁别说核计划,国家都亡了,说不定国家都肢解了。

在那个年代出现核武器,才导致后来无论什么风波,国家大的安全能保证。晚了,真的就可能大不一样了。
中国当时四面是敌,和苏联已经闹翻,和美国一直敌对。

竹爸-北京-0608-G
我要说话是因为我觉得有必要,不是讲故事,是因为过分崇拜一个人,只会对国家和事业有负面作用。

忆爸-粤-0901B
历史真的会因为一个人彻底不同。希特勒如果考进奥地利的美术学院,历史肯定大不一样。我回答了,历史进程已经数次因为某些个人的决定,大为改观。合理假设。

竹爸-北京-0608-G
历史不能假设。任何假设都没意义,因为时光不能倒退,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忆爸-粤-0901B
比如华盛顿是称帝,还是共和,两者皆有可能。时光倒退是两码事。不能否定某些个人,在历史中的决定因素。

秦始皇绝对没有任何‘必要’去书同文,但是书同文,就保证了中国哪怕方言迥异,但是始终是同文的国家。没有书同文,中国就极可能欧洲化。

伊拉克为什么没有核武器呢?因为伊拉克核武器工程,直接被以色列军事介入破坏了。而朝鲜,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其实是依赖了中国核武器成功后的保护伞。朝鲜和巴铁之间‘疑似’有核技术流通。并且,朝鲜的核计划,是在中俄保护伞下才完成的。

竹爸-北京-0608-G
中国没有输送核技术,朝鲜也没有钱学森。所以我说没有钱学森,一样搞出核武器。保护和钱学森没关系。

忆爸-粤-0901B
没有发生的事情,是怎么‘必然’发生的呢?既然你说不可以假设。当然有关系。

竹爸-北京-0608-G
我就问,为什么朝鲜没有钱学森,也搞出核武器了?中国为什么没有钱学森搞不不出来了呢?

忆爸-粤-0901B
我给你说逻辑吧,别急!一件一件说。

钱学森牵头两弹一星,所以中国拥有实用的核打击能力,因此中国才有对自己,以及盟国的保护能力。因此朝鲜作为中国法律意义上的血盟,才能够发展核武器,而不被韩,日,美所攻击(就像以色列中断伊拉克一样)。

我说的是,中国有了钱学森,才能必然在时间限定内发展出完整的两弹一星。我从来没有说,中国没有钱学森‘一定搞不出来’。

竹爸-北京-0608-G
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朝鲜没有钱学森,也搞出核武器了?为什么会有“中国没有钱学森就搞不不出核武器”的论断呢?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必要条件”吗?这个概念有非常明确定义

忆爸-粤-0901B
当时中国近有敌对的台湾,苏联,印度(62年),远有美日,最孤立的年代,而且再晚一点,就会面临全面禁止核武器发展的国际环境。因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必须 1. 按时, 2,完成。而两者,都是钱老保证的。没有钱学森,连一个可能的替代者,都找不到。

朝鲜导弹现在才到多少距离,朝鲜的核武器能导弹化么。

那我最后复述一次吧:当时,钱学森在空气动力专业上没有人可取代。当时,系统工程经验和能力,钱学森也无人可以取代。后来人也许可能超过钱学森,但是当时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有时间要求,晚了就没有国际环境了。因此,只能在那个时间段来看有没有人能取代钱学森,如果没有,那么他就是必要条件。所以我的结论,我不会改。

另外我的历史观呢,是因果的,一些事一些人,会极大改变历史进程。否则人或者事,如果出现,或者不出现,出现早,出现晚,对结果都没有什么影响的话,这样的历史也就是非因果的了。

再补充一句吧,我的意思是,钱学森是当年“及时,按时”发展出两弹一星的必要条件。加一个限定的确会更准确。
而且中国火箭发展要早于核武器,两者系统发展,统合是一个抢时间的关键。

忆爸-粤-0901B
我继续说系统工程和教育吧。

高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具体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渠道去查。我只说中国高铁最精彩的地方。中国高铁,的确从阿尔斯通,日本新干线,庞巴迪,西门子等借鉴技术。至今高铁不同的型号,实际上都还能对应相关的技术引进来源。

国际上说中国高铁,也往往是用剽窃啊,盗版,山寨之类的说法。但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说中国高铁山寨抄袭,几乎是所有国家的论调,但是中国高铁竞标国际工程的时候,几乎没有侵权的司法控告!

原因就在于中国的高铁工程,又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而且在国际司法层面上。

当年引进国外高铁技术的时候,在用国内市场换技术的同时,就有了足够的专利,法律部署,在和各国谈判的时候,施加了最大的压力,保证了中国高铁发展技术的完整转移,和侵权避免。。因此中国高铁,可以大大方方竞标印尼,泰国,美国的工程,而不会因为侵权官司缠身停止。

这里面还要说一句,刘志军当年腐败问题是有,但是高铁试车,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国高铁安全性的时候,刘志军是上了试车,以性命相信中国高铁安全度。

而后任的盛,则因为和前任划清界限,把一切问题推给前任,屈从于舆论,把高铁全线减速,尤其在建的高铁项目,350项目改为300项目,不仅大量工作浪费,而且高铁线路一旦确定,再提速是有硬件限制不太可能。

尤其是当年的那则新闻--中国高铁啊,请慢下脚步,等等你的国民。没错,几年时间内,不仅高铁,几个行业都有类似问题。。结果最近,又宣布高铁重新提速,但是已经建成的工程,问题就麻烦了。

中国的舆论,往往被沦为各种内外政斗的工具,理性的声音,一直以来都不太容易占上风。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14:02:44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36 编辑

产业问题再续

今天应该公布了最新的国家超级计算机性能排名,我没看新闻,应该已经有了。

想说天河二号,这又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天河二号的核心CPU,的确是美国Intel的,但是桥接芯片,以及运算调度算法,操作系统(基于linux)却是国产的。美国拥有核心CPU(天河二号用的,只是高端商用服务器CPU,并不是更高端的定制版本),美国拥有更先进的HPC理论和经验,而且奥巴马甚至要求美国在超性能计算上重新在这个指标上超过中国。

然而天河二号却在去年前年蝉联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这个,还是系统工程,以及专业领域的创造和创新。

这里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经过我自己多年的思考,应试教育虽然有问题,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不符合时代的,或者应该被彻底取代的理由。相反,当社会条件足够,当有足够的科技积累(包括重要的系统能力),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应试教育出来的这批人才,依然整体上是最适合这个社会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国外知名学者专家,读书经历中往往也是应试能力不凡的人。我的角度未必全面,但是基本上基于我所知,所想,尤其是应试教育这个话题。

再补充一点,台湾自从提高大学录取率,‘应试教育’水准也相应下降。正好也伴随台湾经济的下坡,除去台湾政治,产业因素(台湾和韩国产业重合度高,起点相近,没有必然没落的理由),台湾大学毕业生能力下降,导致整个社会竞争力下降,也是原因。

所以,应试教育的缺点,问题,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小孩去纠正,弥补,但是应试教育作为保障正规教育系统严格完成的做法,本身还是在保障孩子将来拥有符合社会竞争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其实还包括芯片行业,中芯国际SMIC的发展过程,就是为了出钱出地出人才,引进台湾技术专家发展大陆的芯片制造业,现在学会了之后,台湾员工的比例已经大幅缩小,基本上大陆人才接班了。

竹爸-北京-0608-G
但是中芯国际现在差的还很远。对它的未来,我挺担忧。

忆爸-粤-0901B
我个人认为SMIC公司本身发展已经不占中国芯片行业那么重要的位置了。SMIC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完成一大半了。
台积电上海,和舰,上华都在大陆落脚了,将来可替代的就更多了。我们比较早以前在SMIC Tapeout 过。软件现在美国优势还大,IC行业国内前途比较明朗。做过芯片,团队合作的。我自己做的是信号处理的基带芯片。其他同事做的还有不少模拟的。我对北斗不太熟悉,对GPS还算了解比较多。从星历历书,到跟踪捕获,码环,锁相环,锁频环。

米米妈粤0804G
对应试教育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如何化解?比如作业多,孩子成绩压力大。

忆爸-粤-0901B
按照我所了解的,成绩压力是贯穿始终的,只不过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话,家庭可以帮助提供一些别的出路,比如留学之类。 作业问题在升学初期会比较严重,帮助孩子适应的话,一般能安然度过。

米米妈粤0804G
这个作业不仅在升学初期严重,至少在我们这现在就表现明显,到了初中都没有自己的时间,整天围着作业和考试转,孩子都耷拉着的。

忆爸-粤-0901B
@米米妈粤0804G 保证孩子基本健康吧,如果是这个情况没的选,父母就尽量做好后勤,这种情况,家长也很难帮忙的。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21:38:03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51 编辑

读万卷书 VS 行万里路
2015-11-14
竹爸-北京-06088:47:33今年小竹9岁,已踏足北京、天津、内蒙、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四川、陕西、宁夏、上海、福建、海南、江西、青海、山西,凡十六省百余市县。所到之处,不用刻意贯穿史地,就能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回家之后,总能主动找书来印证所见所闻,每年出门不做30天,却带来全年的主动学习。是我最感欣慰的。

我觉得妈妈们教育孩子有一个小小的误区,说的对不对,欢迎板砖。妈妈们恐怕过于功利和形式化了,过于热衷买书,殊不知,即便能读万卷书,但行万里路,很多人却忽视了。
我家也算藏书不少,所能读者,却不多。为什么呢?概“兴趣”二字。大人姑且如此,稚子儿童又能如何呢。读世界,更要看世界。有人会说,我家条件有限,没有假期,没有那么多钱。一切一切都是理由。没有一个理由比得上为孩子建立一个开放的大格局重要。

有条件的可以实现环球旅行,没条件的每周郊野土丘之旅也能建立孩子对自然的情感,对外部世界的渴望。我也只是想提个醒而已,都是为了孩子好。我想有很多家庭是做得非常好的,但也有些家庭有所忽略。
历史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抽象的,要想深刻的长久的,给孩子建立起概念,多阅读是一个方面,寻找可以承负历史的载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办法。
那什么是这样的载体?博物馆,遗迹,遗址。。。。我见过很多人,在遗址遗迹面前,感受不到历史的沧桑,大概就是,对历史深度和广度的概念和关联没有建立起来。而这种内涵的建立,必须是在儿时。过了这个知识获取的敏感期,恐怕就再也难以建立了。就算很多人喜欢烹饪,很多人讨厌厨房。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小让孩子进厨房帮厨的,以后都会对美食,对于操作,对于烹饪,有的兴趣和乐趣。但是从小没有进过厨房的则不然。历史概念的建立,更是这样。
桂-迅雷爸0710   2015/11/14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孩子每天都能"接触"到一点,自然会唤起兴趣,持续而习惯。如世界历史,地理等。。。
如昨晚孩子主动要求看了最新一期的<鸿观>,今早,知道了刚发生的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这是发给孩子阅读的:普京智囊建言或动用"经济核武",将来真正对世界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发生在这里。多关注。
这个,今早上发生的。世界的"火药桶"现正在欧洲与中东间晃荡,不在澳洲。针对澳洲朋友这些天老抱怨中国人抢购他们奶粉的。

"知行合一"的知,我一直当作是"知道"或"知识"的"知"来理解的。例如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据说就是推崇"知行合一"理念,认为能"行"的才是真"知",所以才把原名"陶知行"改为"陶行知"的。才知道有另一种理解:"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的知,而是指"良知"。

忆爸-粤-090110:13:59
学习地理,一部分是为了记忆性的硬知识,意义更大的,则是让孩子建立地理知识与真实世界的对应,非常典型的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反馈认知的过程,所以竹爸说的万卷书,不如万里路,相当赞同。
这是提高孩子认知水平的过程,一次次反复让孩子体验真实世界,和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反复进行知识抽象化的过程。如果只是看书,无论看再多,理解仅限于文字上,无法和自然,世界建立联系,无法锻炼知识提取,抽象,印证的过程。

但凡知识水平高的人,无不擅长知识从具体事物抽象,也会擅长把抽象知识在脑海中建立直观模型。只不过随着知识体系提高,脑海中的直观模型越来越复杂。
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千万别小看,这是人类千万年,生物数亿年进化的结果,还是之前那句话,现实世界,哪怕沙滩一角,有海水的温度,液体的流动,五光十色,生物百态,软沙硬石,石头是大的沙,还是沙为小的石,大小不同的贝壳,纹理结构却一样,捧不住的咸水,可以埋进去的沙,。。。远不是文字公式图片可以涵盖的。

人类知识抽象和学习的能力与生俱来,这也是无论教育与否,人类都可以生存下去的原因,本能就有的天赋,父母应该呵护,借此帮助孩子培养完整丰富的知识体系,尽量不要让孩子敏锐丰富的思维被限定在文字中。 文字,本来就是人类传承知识不得已为之的做法,人类拼命发展多媒体,也是因为太需要多样化的媒体来承载知识和信息。
比如秋天厚厚的落叶,走在上面,心里想的是’自然的垃圾‘或者完全无感,还是走在上面多少有些时光厚重的感觉,丰沛的思维并不是简单的书籍或文字可以取代的。
小汐妈-豫-12g11:15:40怎么做到知道就行动?思想和身体合一,活在当下!
竹爸-北京-0608-G11:20:21至于什么是“知”,什么是“行”,我觉得很难用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概括清楚,一切皆为知,一切皆为行。执行相辅不分。虚的就说这么多。我来谈一下我的想法。
教育孩子什么最关键呢?是知识结构?是人生观?是兴趣爱好?还是情商财商?恐怕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不同。我也思考过,我也混乱过。
最后释然了,因为我发现我对孩子的要求,偏离最基本的本性了。老子说过“道法自然“,心学的”知性合一“,其实也是阐述了同一个道理。在教育孩子上面,道法自然,就是根据孩子智力和认知能力的规律去培养孩子,才是正道。
在培养孩子方面,知行合一,说的是培养的方法和要领,我理解就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始于实践,终于理论,再付诸实践,再总结理论。
也就是经常说的”螺旋式的上升“,上升过程中照顾到所有方面,历史,地理,自然,科学,阅读,以及更深层次的,人生观,美学。。。。前面的是具体的知识,后面的抽象的知识。
我们知道书本都是有侧重的,好的书本的撰写是前后呼应的,是具有自洽性的。那么书本之间的关联呢?对于一个人大格局的构建,恰恰在于头脑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性,完整性和全局性的培养。这个途径,就不是”知“(书本)能够给予的了。
我的办法,很简单,很轻松,很快乐,就是走出去!去博物馆,去爬山,去钻烟囱,去采摘,去旅行,去露营,去沙漠边缘探险。。。。。你会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你会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你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对美有了自己的认识。。。。。
小竹有她的眼睛,我给她买了一个照相机,尼康的P340。
我带小竹爬上峨眉山金顶,24小时的时间内,不用任何言语,小竹自己领会了攀登的艰辛如人生之旅程,小竹自己领悟了山川云霞之美不胜收,小竹在山顶呼吸跼促自己体验了海拔的概念。。。。辅以实时的教诲和讲解,知在行中,行又推动孩子寻求新知的渴望。。。
忆爸说,不要局限于文字之中,我非常同意,知识网络的构建,最快捷的,莫过于行。
书海回头客韵爸   11:45:03也不可偏颇,书有书的优势,我有空时详细讲。让孩子天天观察星星,也难以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天天养宠物,也难以发现生物进化。
竹爸-北京-0608-G   11:45:32书就更难讲清楚了。
书海回头客韵爸 11:45:43书是相对权威,也相对容易获取,养宠物和生物进化是两回事。
京-天乐妈1211B11:46:30赞同韵爸的,两者不可偏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竹爸-北京-0608-G   11:46:46行的作用是作为载体,把各种知识链接起来。
京-天乐妈1211B11:47:03知行合一原本不是知识和行路,是行为规范道德方面的,大家引申开来了。
竹爸-北京-0608-G 11:47:10我没有偏废的意思,恰恰现在是读书多,行路少。
京-天乐妈1211Bb 11:47:20有些知识是不能用行来承载的
竹爸-北京-0608-G(1302349953) 11:47:43又没有要所有都用行来承载,但是很多无形的认知,特别是人生观的养成,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重要。越是抽象,就越要体验。
书海回头客韵爸11:48:42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宜走极端。
竹爸-北京-0608-G11:49:30拿着书本,走出书本,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行是带着疑问去,带着疑问回的。
书海回头客韵爸 11:50:32书记载了前人的经验和知识,让善用者站得更高,旅游或观察前看看有关书籍,效果往往更好。
竹爸-北京-0608-G11:51:39这个是一定的,也只是我所说的一部分。我举个例子。
书海回头客韵爸11:52:03多看书往往也让人谦卑,不走极端,书犹药也,善用之,可以医愚。我也很赞同亲近自然,动手实践,但是还是要请竹爸想想自己的知识有多少是自己从无到有摸索出来的。
竹爸-北京-0608-G11:56:19小竹爬过华山,在华山西峰上,我们的谈话设计了历史,地理学,地质学,甚至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涉及了三山五岳,因华山之险还涉及了军事地形学。。。。环顾四周,顷刻而已,却是全方位的认知,比屋中读十本书要直观。
这个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引导问题,我们不会陪孩子走一生,孩子在我们身边,也就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为孩子建立起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树立一个比较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比较丰富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靠孩子自己啊。时间不多,更得根据自身条件,以及自己的孩子的条件,看清方向,提高效率,是我讨论的初衷。
书海回头客韵爸(13606947) 12:00:59这些都没问题,而且往往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读书。
竹爸-北京-0608-G(1302349953) 12:01:28@书海回头客韵爸 我从来都没有放手孩子从无到有的摸索,而是一路陪伴,孩子行之前,也必须做很多功课,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这些都是精心安排的。
书海回头客韵爸(13606947) 2015/11/14 12:10:07我只是提醒不偏颇。
竹爸-北京-0608-G(1302349953) 2015/11/14 12:11:01放心吧,我是不会偏颇的,因为我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全局观,大局观。自己偏颇岂不成了笑谈。我的知识结构也不允许我偏颇哈,不过,我确实见过很多非黑即白的人。
书海回头客韵爸2015/11/14 12:13:18嗯,保持谦卑,时刻准备修正自己,接受新知识,更不易僵化和绝对化。
竹爸-北京-0608-G2015/11/14 12:14:05同意,至于谦卑,这个概念是有待商榷的,我们这一代就算了,但是对于下一代培养,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
书海回头客韵爸 2015/11/14 12:16:39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神爸不如无神爸。
竹爸-北京-0608-G2015/11/14 12:17:15 这是知音之言啊,我也是这么认识的。我反对动则奉为“大神”那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表现。对一些质疑,多一些批判,才能离“正确”近一些。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21:50:22

本帖最后由 书香流韵 于 2015-11-16 21:52 编辑

给孩子使用照相机?
京-天乐妈1211B12:01:39小孩子少用相机比较好。相机如同画笔,不等同眼睛。眼睛是把外界的物质信息知识获取,吸收到头脑心田。而画笔是把看到的加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相机也是这样。但画画与摄影又有所不同,画画需要长时间观察一笔一笔描绘,所以看到的东西跟着这么一笔一笔都进入到心里了。但摄影不同,摄影技术高效准确,为了拍摄出来的效果好,往往重点关注与构图光影等等,而对事物的感悟则往往观察流于表面难以进入心中。所以,我不是太赞同小孩子用相机,小的时候是吸收的时候,摄影的表达与沟通大些再做比较好。
竹爸-北京-0608-G 12:02:18相片是为了回忆的,换起对曾经带给孩子感悟的东西的回忆。客观上,起到了“学而时习”的作用,否则就都忘了。至于光影构图这是最基本的技巧,也属于知的一部分,是额外的,并不影响孩子对自然的感悟。不同时期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力,相机记录来之不易的美景,也记录了自己感悟发展的历史
工具是人的感官的眼神,相机也不例外。相机也可以用于发现,孩子会发现春天里,草地上,花和花有着巨大的不同,颜色,形态,用工具轻松的采集和记录,大大提升了孩子观察世界的兴趣,据我观察,如果没有相机,恐怕孩子在每种花上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几秒,而有了工具,更多的细节就进入孩子的脑海深处。
还是那个观点,不偏废,充分准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一切都可以尝试。每个人都无法超出自己的界限,每个人也超不出自己的皮肤。
关于相机的问题,两方面问题我也考虑过:相机好的一面,最认同的,是孩子自己的视角,作为独立个体,孩子会有异于常人的视角,有时还会是成年人意想不到的。夏天雨后带孩子去看夜景,孩子并没有像别的成年人一样拍天际线,海港,却对着地上蠕动的蛞蝓拍来拍去。
所以给孩子相机,除了亲子生活记录,也可以记录下孩子自己的视角,孩子视角中的父母,这些照片,等到孩子成年以后,会是珍贵的礼物。
所以我不急于给孩子讲解曝光,光圈,快门等技巧,孩子自己想拍出好照片的时候,但问无妨,我都会详尽解答,但是不太主动灌输,让孩子自己体会拍照进步的过程和乐趣。
对于有妈妈担心的,照相对思维的问题,我也曾有所思考。我自己小时候生活方式很文科,毕竟是在纯文科家庭长大,所以我看待事物既有理科生培训出来的理性严谨,也有一定文科生的思维。我认同家长说的,照相的确无法取代绘画,在许多层面上。
绘画,最好最经典的画作,一般不是以’写实‘最为见长,在西方绘画,也许是印象派,甚至抽象派的作品,在中国绘画中,大师级画作往往也不同程度具有写意的成分。更不用说绘画过程中落笔无悔,由粗到细,从轮廓到细节,等等独一无二的体验。
只不过绘画和照相,在我自己看来,并不太矛盾,也互相取代不了,只要环境允许,让孩子自主拍拍照,也让孩子沉浸在绘画中,皆可。
其实勤动脚,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意义,包括到现在,我也会尽量出去看风光,看苏富比拍卖会,逛书展,逛博物馆,参加各种工坊,别的不怕,就怕惰性。
再说一个小例子,还是鲁汶大学,比利时最高学府,世界排名也很靠前。这个大学有意思,全称是天主教鲁汶大学, KU Leuven,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Katholieke 是不是和英语的Catholic 发音很接近,呵呵。但是这个天主教大学,却擅长科学,科技专业。
众多的生物,物理,天文大师都师出这个天主教大学,或者在其中研究和学习过。而且KU Leuven也是欧洲历史最早的大学之一。其实KU Leuven是欧洲科技史的一个缩影。
历史上,欧洲由于教会把持,教育资源往往也集中在教会,以及教会学校,教会学校拥有较为完整的研究资料,有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也因此前沿课题一般都由产生在教会的学术机构中。
另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基督教,天主教盛行的时候,一部分具有虔诚信仰的学者,为了从各自领域去发现神的旨意,去证明神迹,去寻求神性的各种存在,不惧艰苦,然而比较讽刺的是,这些宗教学者的努力,却最终慢慢推动了科技去宗教化,社会世俗化,以及逐渐证明人格化上帝无法验证。
所以才出现了哥白尼既是神父,又是科学家,西方科技传到东方,也往往是通过传教士。而这几百年欧洲科学发展,包括现在天主教鲁汶大学,还是说明了一个问题。
前沿的科学,是培养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中,这也是历史上宗教学校却诞生出一批批前沿,甚至最终反宗教的科学家的原因。
人类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极强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继承性。即使有天才念头的闪光,如果没有足够扎实系统的理论平台,是没有办法真正前进一步,最多只能是重复发现,或者重复发明。
即使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也是由于现代对宇宙的实际观测,以及系统天体物理学相互印证才催生出来,进化论更是来自于对不同地域物种的实际观测,在当时的生物演进理论上发展出类。没有哪一个是’空想‘出来的,前沿知识的高度抽象化,必然来自完整和系统的学习。
如果没有不同地域物种的异同,以及分布特色,按照当时人的空想,尤其神创理论,神造出来的生物,应该按照上帝的旨意,就是那些已知的模样。
所以我一方面认同孩子需要尽可能接触真实世界,培养各种感官,触觉,见识和思维,另外一方面,我一贯认为孩子知识的主要部分来自系统全面学习,以及不折不扣的要求,两者并不违背,也不能互相取代。
而对于一些‘启发式,创造式’的孩子教育方式,我认为有能力就做,只是并不属于必需。尤其是现代的正规教育体系,实际上阐述论证的过程,已经会培养孩子客观理性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给孩子清晰界定出科学前沿,以及未知领域所在,我一直认为,创新,创造,是在系统培训基础上产生的。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中国有部分农民发明家,从潜艇到飞机,到机器人,什么都做,我佩服他们的创造性开拓性,吃苦的精神,然并卵,一旦离开了完整系统的教育,很可能也是这种情况。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21:58:17

本帖最后由 书香流韵 于 2015-11-16 22:01 编辑

知行合一
小汐妈-豫-12g 2015/11/14 15:23:12@忆爸-粤-0901B 谈谈知行合一。怎么做到?想和做一致?或者知行合一是嘛意思?
忆爸-粤-0901B 2015/11/14 15:24:09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现实世界到书本知识的抽象,不是什么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简单又现实。
小汐妈-豫-12g 2015/11/14 15:25:43可是做不到。想着要怎样,做的确是别样。心里想的话,说出确是别的话。
忆爸-粤-0901B 2015/11/14 15:25:45比如一个,孩子可能比较早就知道省界图,然后有机会带孩子到省界边境,让来自理解现实世界的两省边界,能够让孩子对应上拼图中的两省边界。
竹爸-北京-0608-G 2015/11/14 15:27:50@小汐妈-豫-12g 想做到,确实需要引导着比较强大,对家长自身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忆爸这种牛人自不必说,客观上也需要我们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再次开动起来,做一些提高和尝试。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培养孩子抽象的能力,家长不可能凡事都陪着孩子从具体世界抽象到知识,但是家长示范几次,孩子就会了。我不是什么牛人呢,只是教育孩子,勾起了我自己很多对自己成长的回忆,和孩子有比价多的同理心。
竹爸-北京-0608-G 2015/11/14 15:31:12是的,我也是按照自己成长的模式,适应现在的发展水平去培养下一代。
忆爸-粤-0901B 2015/11/14 15:32:53是的,其实我特别理解各位家长,我们这一代,正好经历了社会变革最剧烈的一代,下一代怎么教,确实更没有头绪。所以我自己也才尽量一方面借鉴各位家长,自己也查,都是为了下一代好。
整体来说,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本能和天性,家长示范几次,种个种子就好。这也是我和竹爸理念接近的原因,更多的,是给孩子多一些机遇,机会接触自然和世界,孩子通过几次模仿家长,自然会学会从现实世界充实知识
竹爸-北京-0608-G 2015/11/14 15:44:15远的不说,说日常的,我的感觉就是,都是陪孩子学习,我玩手机,孩子很浮躁,沉不下心来。如果我看计算机,孩子就能认真主动完成任务,如果我看书,孩子经常就能够很快乐的学习,学习效率也非常高。我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再也不要手机了,就是看书,哪怕是看杂志。
豫叮当1006B2015/11/14 15:44:52这么明显啊
竹爸-北京-0608-G 2015/11/14 15:45:01有时候并不需要什么提高,只是观念上的认识,一点点行动上的改变,就会有大成就。
竹爸-北京-0608-G 2015/11/14 15:46:41@豫叮当1006B 我的学习陪伴比较多,几乎每天,因为我家竹写字姿势是个问题,为了孩子眼镜,白天上学纠正不了,只能晚上尽可能多的纠正,现在好多了。
忆爸-粤-0901B 2015/11/14 15:59:54的确,对学校要求,都保证完成的,哪怕最开始不适应或者逆反。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6 22:09:14

光通信

忆爸-粤-0901B   18:10:56今天也看到0.2秒一部高清电影这个新闻了,不过新闻的描述太乐观了。
光通信制约因素多,色散,耦合,中继等因素,所以成熟光通信,还是局限在光纤通信,在特定光纤介质,特定频率,无论单模或者多模,才能持续高带宽较远距离传输。
竹爸-北京-0608-G18:18:57可见光无线通信应用距离估计也就是几米吧,不会太长。
忆爸-粤-0901B   18:19:03根据光通信原理,这个新闻中说的场景,应该是指的近距离--非光纤约束而是发散式光传输,衰减极快。不对称传输--光通信有双工问题,尤其这种open通信而且这种应用模式下,双工是个大问题,即使近距离,估计也只能‘高速下载’,做不了‘告诉通信’。做不了‘高速通信’。
竹爸-北京-0608-G18:20:03通信是双向的,关键是反向链路一定是大问题。
忆爸-粤-0901B18:21:53是的,低成本光通信,信号源是一个难点,就是光源闪动/切换速率得高,我估计主要是经济型LED在发射速率上有突破,这个应该有,但是别的条件依然会制约这种技术应用。
新技术产业化早期,经济效益一般都不乐观,不过技术成熟后,还是会有一定市场的,就像NFC近场通信,近距离通信有时也是优势。保密性好,远距离传输难,换个角度来看,信号对远距离保密性也就好。
所以NFC这种先天体质弱的通信方式,结果体质脆弱还成了保密性优势,用在移动支付,设备识别上。而且信号衰减快,信号源之间相互干扰也小,只要隔了一定距离,大家的通信相互不受干扰,这个也算一个优势。
让我想起了天线极化,圆极化自然收发范围最广,但是能量不集中,保密性也差,这些理念,还是相通的,就看怎么设计,变短为长。

书香流韵 发表于 2015-11-17 09:14:53

本帖最后由 尘世无心 于 2015-11-18 16:02 编辑

三个小感想
2015-11-16
忆爸-粤-0901B    10:08:09 这些年有三个小感想:
1. 人类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人大脑和神经的进化和发育,首先是本能的能适应自然界,现实世界。

人类从一百万年前,脑容量就开始急剧增加,而人类语言历史,则仅仅只有万年数量级,而人类的文字数千年数量级,近现代科学自然时间更短,尤其相对于人类大脑开始急速发育的百万年时间。因此不仅人类现在大脑有复杂抽象知识学习能力,更保留了百万年以来对自然世界,真实世界自发学习和自发抽象的能力。
根据世界上对人类幼儿智力发育的研究,人类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会本能的掌握一些知识(未抽象化的)。比如孩子玩同一个东西,把它从左手放到右手的过程中,孩子左右手感受到的重力/质量是一致的,孩子会本能记住这个特征,实际上,这就是物理学中高大上的质量守恒原理,孩子虽然没有把这个知识抽象出来,但是他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本能的学会了,而抽象的能力则是靠系统学习得到,和本能相互印证。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在保证正规系统教育外,接触自然,真实世界的必要性。人类的大脑早在百万年前大发展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从真实世界自发学习的能力。
2. 英语学习。语言学习是熟能生巧,很高程度基于模仿重复的事情。这也是国外流浪汉一口流利英语的缘由,即使没有系统学习,没有教育,长时间观察模仿,人类自然会一定程度掌握(当然,还比不上系统学习完整),这也是人脑强大学习力的体现。
因此学习英语,无论用什么教材,只要能保证孩子能够多感官反复练习,学习英语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至于材料本身,并没有唯一的推荐,只不过个人看法是,如果长时间坚持英语学习,花了较大的功夫,可以采用略丰富和完整的材料。
J,K,罗琳作为HP作者,她的优势是思维想象丰富有趣,但是她的教育背景和写作功底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让孩子反复熟悉甚至达到完全语音语调都能充分模仿复制,我个人还是建议花了这么大的功夫,不如采用更丰富的材料,以及水准更高的材料。
这也像我们学习中文,小孩子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的时候,也从中文诗词经典开始学习,而不会花大量时间反复于熟悉打油诗,在孩子有限的幼年少年,精细学习尽量着眼于高品质的内容,泛读和入门则可以面更广。

HP的英文文笔水平并不算高,并且如此浩繁漫长的内容,笔法相对单一,而且水平有一定限制。就像英美基础教育,学习英文绝不会以某个作家的作品为主体,那么中国孩子同样的最好不要以单种材料做英文学习主线,无论年纪。

如果要重复,熟悉,达到连语气都彻底模仿,为什么不用新概念英语,新概念英语虽然是老教材,但是它的笔法,语法,写作水平都是公认一流,甚至大学生为了考GRE,TOEFL还会反复诵背第三册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简单的说,如果都到系统背诵程度了,经典材料更合适。
3. 辩证思维和自虐的区别。凡事自然有两面,利弊往往互生,作为纯文科家庭出生长大的理科生忆爸,对于事物两面性,理性感性的双重冲突,算是深有体会。然而,做事情,认知,都是需要主线的,孩子成人皆是这样。
为什么影视内容在国外要分年龄界限,要分级,哈利波特电影后面几集甚至划分入不适合少儿,为什么要避免孩子太早接触死亡的概念,要避免接触血腥暴力色情的内容----按理说,这些都是社会和世界的‘真相’。
因为事物本身的矛盾属性是天然的必然的,但是完成一件事情一定需要主流力量的推动,凡事往往立志十而完成不过六七,更何况开始之前自己先给自己心理打个折扣。
亲朋好友生小孩子,有任何人会跑过去说,你孩子将来会死么---这虽然是绝对的真相,但是没有人会这么说,相反,大家做法都是去祝愿孩子健康幸福。
为什么一群牛人在一起学习研究效果更好,好学生在一起学习效果比同样好学生单打独斗效果更好,除去沟通等带来的好处,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大家在一起,会更乐观向上,即使碰到挫折---普遍性现象,大家也会觉得既然每个人都如此,那么挫折就没什么大不了。
西方社会,一方面多样化,多元化,但是精英社会却有重要的,容易被人忽视的共性。国旗国徽校徽,家族标志,上流礼仪,价值传统,等等等,这些大多是西方上流和主流社会追捧的东西。
因为这是他们从个人,到家庭,到国家的认同主线。美国但凡庆典活动,国旗满天飞,---虽然印着这个国旗的战争机器从朝鲜杀到越南杀到中东。虽然这个国家曾有排华法案,种族隔离,曾经有麦卡锡主义,等等。 因为持续发展,需要一个主线,需要有主体认同以及自我认同,所以英国精英教育要参加集体活动,统一制服,统一口号,统一行动模式,统一的礼仪培训---培养自我认同和主流价值。
就像我们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告诉孩子,孩子将来会死掉,孩子宠物去世后,不会让孩子去看到宠物埋在土里腐败分解,不让孩子过早接触死亡(美国的少儿动画片很少有死亡的场景,猫和老鼠,触电溺水跳楼都不会死掉),因为不合时宜,不分场合的’客观‘实际上是自虐。
当然,我们所在的社会,不仅有一部分人会莫名其妙的自虐,也存在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希望中国社会的人多一些自虐,少一些主流价值观。
同样的道理,整体上西方社会总是会用放大镜,显微镜去寻找对手的问题,甚至扭曲对手。但是西方社会奉行自己的’原则’,‘价值观’的时候,始终自命不凡毫不让步---他们要维护‘自己的主流价值’,用以凝固他们自己的社会。所以他们媒体不太在意非洲战乱,死亡,惨剧,而对对手穷追猛打。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忆爸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