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2|回复: 0

[申爸指导] 【语文小作坊:申爸选书原则及小作坊妈妈的使命】---2021.10.0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5 1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着说哈。
接下来,妈妈们很快就会发现,对于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孩子而言,申爸找来使用的书籍,差不多全都类似《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这样,是由边远地区的小出版社出版的书。像商务、中华、人民教育和北京大学,这些传统上占孩子们读物大头的出版社,他们出的书,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以《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为例来看一下,就知道原因了。为什么广西民族出版社呢?这是因为,这套书的作者,是中南民族学院预科部的老师。大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水平,国家专门建了这么个学院,培养少数民族的学生。
那为什么非得建专门的学院,像现在这样,把少数民族学生,分到清北去学习,不是更好么?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当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你是不能把他们放到任何一间正式的大学里去学习的,跟不上。真的不行。内地学生已经到学函数的年龄了,少数民族的学生,才开始识字。你这个,怎么可以放到同一个平台上去教育?这不坑人么。得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他们单独创建大学 ,单独设置教学内容.....这就是中南民族学院了。单独设立学院了,可问题还远远没有完。学院你怎么说,也是大学。大学有大学的最低要求,不能刚学会aoe,开根号就毕业。可是,学生的现实水平,又那么薄弱,怎么办呢?办预科。先把学生的水平,在预科班,提升到能够进大学的程度。
它这套书是一个很奇怪的境况下的产物:因为已经放得特别低的大学水准了,还是无法达到。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够具有最低的入学水平,而特别开设的预科课程的教材。它这书的特点就是“从地板开始”。它面对的读者的水平,很低。读这书,不要学生有多高的基础,能识字儿就行。申爸找来的书,都是这种特质的。是启蒙的利器,并非着眼于“学术”。这些书的作者,基本上都是老师,这些书是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内容和形式都特别受学生的欢迎,特别管用。因为管用,所以拿来启蒙,因为正确地启了蒙,所以更加学术——它不是形式上的学术,而是精神实质上的学术。
申爸不是说商务、中华、人教的书不好哈。这些大社的书,当然地好。但是,他们的书,并不适合于启蒙。他们搞的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这些大社的书,作者都是学术大家。大家的作品,即便是他们写的为大家所公认的普及作品,也并不是每个高中生都能读的。当然,在刚一开始,没一个“喜欢读”。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倒是不难理解:任何人,都要以自己的认识和感知为基础去写书。大家们写“通俗作品”的时候,他所依据的感觉,也是以当年他自己喜欢读自己将要写出的作品为前提的。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如果孩子已经喜欢读古文的书了,其实,基础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水准,哪里是“达到了”这么简单,其实已经是超额了。
那些作者,他们为毛成了大家了?他们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喜欢琢磨语言文字,琢磨文言,那种喜欢的劲头儿.....看到七妈了吗?大过节的,不出去玩,抱着一堆字典,神魂颠倒地在拿来胡思乱想,兴奋得不知道怎么好。七妈多大年龄了,对吧?七妈这种状态,让它发生在十七岁的孩子身上,那这孩子,长大到七妈这个年龄的时候,肯定就是大家风范了么。七妈你内个什么...七妈的使命是琢磨怎么让小七到了十七岁,也进入跟自个儿一样的状态,等小七到了十七岁,也确实这样了。不是光顾着自己嗨。
总之呢,我们呢,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之前”,是启蒙,是怎么让孩子喜欢那些大家写的作品。
作为目标的大家作品,是不可以拿来直接“强攻”的——初高中教育的最大毛病,恰就出在了这里。让孩子硬着头皮读,现在不理解,反正总能懂的。这是扯淡。
确实有“总会懂”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当初法子正确的话,当时就懂了;绝大部分的人,那些“经典”,硬着头皮,啃是啃了,一辈子也没懂过。“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得把孩子变成“古之学者”,让他任何时候,阅读的书,都是“为己”的,愉悦的。“为人”就是说,硬着头皮去读那些被认为是有水平的书,好显得有文化,装象;“为己”是说....是说读任何书,都像孩子读金庸、网络小说、刘慈欣那种劲头。真的好喜欢,欲罢不能。那妈妈说了,那么枯燥的书,也能读出刘慈欣的感觉?那当然了。不信,问问七妈。
这是这个。这个跟双基建构教案,有啥关系呢?那套教案,是用来让孩子能够把枯燥的书,读出刘慈欣的感觉来的工具。不是...申爸,这有点儿太远了吧?建构教案是课本内容....这怎么能联系到一块儿去啊?看七妈喜欢琢磨的那些字儿,本义引申加部首什么的,不都是语文课内的内容么?直接地讲,能把正经书籍读出兴味来,无非是头脑中建构起了专门的神经回路,这些专门回路,读这些书的时候,亮了。比读刘慈欣还亮。双基教案是建构这套回路用的。甭管看上去,书的种类有多少,但是读进大脑之后,处理的神经回路,却只能有一个。我们来建构这一个。这是这个。
接下来呢,申爸要说两句,小作坊里面,麻麻们的使命。先说申爸的期望吧。咱们呢,小作坊里边,统共现在有205个麻麻....从现在算起,十五年后,现在小作坊里的每一个麻麻,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北大了,对吧?清华,那是隔壁。隔壁不行,咱不去。申爸现在得习惯,要把北大摆得比清华高才行,要不,就会受到申爸北大校友们的痛击。不痛击,也会遭到冷嘲热讽——说隔壁好,那不行,那是卖校。卖校不行。好吧,申爸学到了。
进了北大,完了呢?完了,妈妈们就自由了,对吧?申爸期望妈妈们呢,继续指导后来的妈妈,怎么把孩子送进北大....当然了,一定会有妈妈,亲自去指导高考的孩子的。这个可是灰常能赚money了。你想啊,一个刚入高中的孩子,你指导他三年,到了高考,进了北大,你连工资带奖励,拿一百万就好了。在教育这个领域,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对于负担得起的家庭而言,困难的是想花一千万把孩子送进北大,也找不到门路。现在,孩子凭本事自己考进去,那多有面子啊!知道面子值多少钱?看看上海机场,去美国留学生排队,三公里,你就知道了。其实呢,就孩子们出去美国学习而言,有多少孩子真的是因为要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呢?有多少家长是因为国内教育竞争处于劣势而不得不呢?天知道。
能把孩子教育进北大的服务,那是极度稀缺的东西来的....你能提供,会怎么样?价格是由商品的稀缺性所决定的。那妈妈说,平均一年,也不到一百万啊....不是指导一个孩子,你应该同时指导三个,或者是更多个的。十五年后,申爸期望咱们这里,至少能有百分之十的妈妈,能凭这个本事,进入年收入百万的行列....这肯定没问题,就看是谁了哈。
嗯....刚才呢,申爸提到,你不能指导一个孩子。确实是,你指导一群,会比单独指导一个,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在于说,咱们的方案的起作用,缘由来自于我们是设法激活孩子自身的努力,靠他自己想学,自己要努力,要学得好,来取得好成绩。我们不靠什么先进的记忆术,魔幻的学习方法,或者高明的知识体系取胜。我们甚至不靠激励孩子“加倍努力”来获取成绩。靠点燃孩子的内驱力来取得成绩.......她们很强的,申爸也找不到更好的说法来表达这个意思......这就必然导致在每个孩子那里,不能够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要留白,给孩子自己去体会,自我提升。妈妈只在关键的节点上,恰如其分地发挥出作用,就好。力度大了,小了,都不成。
这是know how,是窍门儿。会使那股劲儿,别人看了就非常轻松;不会那股巧劲儿,无论轻了重了,都会把事情搞糟糕。这个领域,出技艺大师。
这些,跟我们的教案,有什么关系呢?教案的内容很多。沧海。但是,我们只取最要紧的一勺饮。不要要求孩子把教案里的题都弄会......你不要求,最后,他反而会全弄会!一本初中的数学,是要跟着孩子走三年初中的;一本高中数学,也是一样。那数学教案,看上去很厚,可是,你分到三年里边去,就薄得不得了了。每天摩挲的书,摩挲三年,到头来,孩子自己就会把这本书,搞得里外熟透。
而我们呢?我们只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妈妈当然会有要求,但妈妈的要求,却是极少极小,微不足道的......微不足道的事情,天天做,做六年,肯定能把那个最要紧的神经回路,建构好。所以呢,第一次做,你们妈妈要搭伴儿。不搭伴儿,不要说六年,就是六天,自己独个儿也很难坚持到终点。这是这个......少就是多,放就是得。不要贪婪,会过犹不及的。
嗯...刚才还想说什么来的?想不起来了。等想起来再说吧。今天就说这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8 23:20 , Processed in 0.0676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