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36|回复: 1

[申爸指导] 【花果乐园学前群:小柴鸡妈妈要努力转折和借助印刻来教育】---2019.10.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8 14: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0-18 18:39 编辑

花果乐园学前群:小柴鸡妈妈要努力转折和借助印刻来教育

2019-10-17

不到大班的宝宝,一般妈妈不要要求宝宝练习写哈。读,听就好了。如果想写,那妈妈就带着宝宝,拿着粉笔,到外面往地面上写。这个不应该叫“写”了,应该叫“画”。“画”没问题,多大都可以;但是,“写”,最好等到宝宝上了小学再做。学前,妈妈尽量让宝宝少写。如果忍不住,就拿起粉笔,到外面往地面上画。

有个很好用的工具,就是景山的那个口算本。口算本的正确用法是:让宝宝来读。不要求做,就是读,读出声来就行。一般来讲,如果宝宝在课本上建构到位,宝宝会一边读,一边就把答案说出来了。让宝宝随口说答案,可以“跟叔叔比赛”,看谁说答案说得快……申爸记得,好像有那个口算本的答案版吧?

这里,申爸要跟小柴鸡妈妈重点说几句。咱们群的小柴鸡,大的现在已经二年级了。教育孩子呢,并非“一条道跑到黑”。孩子是一个平衡的产物。我们在学前,侧重于建构孩子的思维,我们并不关注孩子思维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上了小学,事情陡然变得复杂起来。一个方面,在数学语文英语这三个学科上,学校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孩子的思维提升稳定度和准确度。妈妈在这里,要有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调头了!妈妈必须跟上!跟着学校的教学,配合作业,要求孩子的稳定度和准确性。光是想,思维活跃,但什么内容都无法稳固,达成结果,这是不行的;一开始就木讷地要求“学一个会一个”,把孩子变成一个“死木疙瘩”,这也是不行的。要在二者之间进行平衡。这对妈妈的要求很高。但是,要努力做到。

在这一方面,孩子已经用建构的模式正式启蒙了,妈妈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准确,稳定。这跟山外普通家长的做法,完全一致。但是,教育的结果却不同。因为两者教育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另一个方面,要求在除了这三科课内内容以外的各个方面,仍然保持建构的方式,继续往前走。小柴鸡妈妈可以这么想是正确的:仍然跟学前一样,建构孩子的思维;但是,每一天,当天课内讲的内容,要求孩子稳定地掌握,符合学校教学的要求。这是跟学前不一样的之处。孩子已经用正确的方式“打开”了,接下来无论妈妈怎么做,都跟“抹水泥垄沟”无缘。小柴鸡妈妈们必须注意这个转折,自己努力完成这个转折。

咱们花果山妈妈,最常见的缺点就是:以建构的方式应对一切。拿什么都当钉子钉,因为手里只有一把锤子。这是绝对错误的。建构的方式,不可以应对一切。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在小宝爸的教育中,常见的错误有两个:一个是把大孩子的做法,盲目地扩展到小宝宝这里用;另一个是一直沿用小宝宝的做法,在该转折的时候,执拗地坚持。犟。前者是“左”的错误;后者是“右”的错误。山外的普通家长,比较容易犯左的错误;高知家长和山上的宝妈们,非常容易犯右的错误。高知家长们,一直不意识自己的错误,坚持做,等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学习差得一塌糊涂,欲哭无泪。上了小学的宝宝,妈妈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确保每天学习的内容,孩子能够稳定地掌握。这一点,必须做到。

接着昨天说哈。话说问题在申爸的头脑中清晰了,申爸也开始疯狂了。这个问题……你想想,孩子可以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故事,这是怎样的执着……可是,你忽然发现孩子听的竟然不是故事里面的情节:本来,你一直以为孩子是在听情节的……一方面,孩子听,是本能地喜欢听……就像阳阳妈说的:“话说阳阳还是15个月的小幼儿时,一次哭闹不已,我就开始给他讲(背)睡前十分钟里的一个故事,他立马安静下来了。哈哈,知道此法之后,我就常用了。”这可不是谁强迫孩子干的……完全是孩子自发的行为。另一方面,“听”这个事情……最一开始,申爸是没怎么深入思考这件事情的……现在看来,内里面还有丰富的内部结构。当申爸的理所当然的假设被事实击垮……就是认为孩子会听情节……申爸需要进一步探究,孩子到底是在听什么。是听语气吗?是听语调吗?是听语境吗?……

“孩子到底在听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不知道,在成长的孩子的小脑袋里,到底发生着什么事情。发生着的这些事情重要呃……它们将决定孩子思维的水平,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待事物的态度,对待周边人的态度,孩子未来的行为……如果我们认同“头脑指挥着人的一切行为”的话,那么“头脑”的形成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可惜,我们还是不能直接知道孩子的小脑袋里,到底发生着什么事情。

尽管如此,事情也并不绝望:孩子自发的兴趣,可以透露出一些隐秘信息,让我们可以一窥里面那神秘的世界。现在,一缕神秘光线……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缕光线……冲过重重迷雾,透露出来。申爸要破解它带来的信息。申爸当时的猜测是:孩子为故事中亲切的语气所吸引……大申听的《夏洛的网》是一个叫刘佩佩的姐姐讲的。佩佩姐姐的态度和蔼,语气亲切……申爸觉得有些太亲切了,称得上亲昵了……妈妈给孩儿讲故事,态度、语气是很重要的事情哦……这大家都清楚。

检验这个猜测,很简单。申爸还有佩佩姐姐讲的《法布尔昆虫记》。同一个人播讲的故事,态度语气都是一样的。申爸把《昆虫记》中的一节,插到《夏洛的网》里面,看看大申的反应怎么样。《夏洛的网》在音响里正常播放着。大申坐在沙发上,手里翻着一本书,一边看,一边听。佩佩姐姐在做一集的结语:“……到底是谁取得了胜利?故事总要是有悬念的。想知道的话,明天,不要忘记了,到这儿再来找佩佩姐姐。好啦,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啦。我们……明天再见啦!”

申爸紧张地观察着大申的反应。一切都很正常。大申看完了一页书,伸手去摸书页,准备翻页。一个文件结束之后的短暂停顿。接着,音响里想起了《法布尔昆虫记》的声音:“最近,毒王非常想家。”同样的佩佩姐姐清新亲昵的声音。大申正在翻起书页的手,停在了半空中。孩子警觉地抬起头来,把脸转向音响,努力地、仔细地聆听,皱着眉。然后,佩佩姐姐唱了起来:“阳光照射着……”大申啪地一下合上书,把书往沙发上一摔,愤怒地大叫:“爸爸!《夏洛的网》!你放的不是《夏洛的网》!给我播《夏洛的网》!”申爸赶紧跑过去,按键,跳到下一首。“嗨!小朋友,今天,你心情好吗?真高兴,又和你在一起啦。我现在……”是佩佩姐姐的《夏洛的网》。这回对了。大申愤怒地瞪了爸爸一眼,伸手去拿刚才摔走的那本书。申爸赶紧退回书房,打开千千静听。《法布尔昆虫记》讲到“阳光照射着……”的时候,时间显示:12秒。申爸按了一下暂停键,呆住了。很明显,孩子不是在听语气。申爸的假设不成立,想错了。让申爸吃惊倒不是这个。让申爸吃惊的是,孩子的反应速度。12秒,这么短的时间,孩子凭什么确定,给他放的故事换了?不仅时间如此之短啊……还有更甚者:孩子当时正在专心地看书。孩子是在一心二用的状态下,用了这么短的时间,捕捉到换故事这个事实的。哎呀,神奇,太神奇了。不可思议。

现象是准确无误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解释。合理的解释过程能够让我们洞悉事物背后的原理,正确的原理可以让我们进行预测。

智力是什么来的?它跟未来有关,跟预测有关,对吧?先不提智力。让我们看一看,严肃的科学工作者们,都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发现,可供我们借鉴。1936年的柏林,市民热情似火,整座城市都陷入进狂欢状态之中。纳粹正在举办盛况空前的第11届夏季奥运会。就在天才的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在柏林忙着拍她的传奇的《奥林匹亚》的同时,比他小一岁的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也在静谧的维也纳郊区,安静地研究灰鹅。

一窝小鹅孵出了壳,劳伦兹就把忽闪着翅膀,拼命抵抗的母鹅拿走。由他代替母鹅,担负起照料小鹅仔的任务。接下来,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劳伦兹发现,很显然小灰鹅就把他当妈妈了。劳伦兹走到哪里,他的身后就跟着一群摇摇摆摆的小灰鹅,劳伦兹去游泳,小灰鹅也跳进水里,并且亲亲热热地啄他的头发、胡子。后来,人们给劳伦兹取了个绰号,叫“长胡子的鹅妈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这些后来补拍的照片,妈妈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灰鹅们对“妈妈”有多依赖,有多亲昵。

基本现象观察到了,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容易。劳伦兹很快就研究出了结论,对于家鹅而言,出壳后10-16个小时,是小鹅认母的关键期。小鹅宝宝们把在这个时段内出现它们眼前的任何动物,都认成自己的妈妈。不管出现的是一只鸡,一只狗还是劳伦兹本人。认母关键期结束后,妈妈就确定了。这时候,即便是把母鹅再放回来,小家伙们也不会再认它是妈妈。

这个……什么哈:现在,人都富裕了。很多富婆们,在孩子教育上,整个一个瞎搞。其实呢,后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有信心相信,这种认母关键期,对于人类也是适用的。从鹅到大猩猩,一概适用的规律,不至于到人类这里就中断掉。那些高级产房生产的富人们,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婴儿护士专职照料的……我们可以想见,小宝宝把谁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出了产房,婴儿就只能跟自己的“妈妈”分离……刚刚出生,还没长大,就经历了“生离死别”,我们不知道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什么影响。不过猜测起来,影响总不会没有吧?在孩子的教育中,因为父母的“作”而造成的损害,是惊人的。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当事人自己不知觉罢了。咱们不理这些人。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几万几十万的月子病房,是住不起的。这叫因祸得福。

插几句哈,接着说。后来,劳伦兹把这种认母现象背后的神经生理机制,称作印刻(imprinting)。包括印刻在内的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让劳伦兹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当然了,很多学者对于印刻在人类发展中的表现,非常有兴趣。但是,鉴于伦理上的约束,有针对性的研究,很难展开……比如说,验证人类对母亲的印刻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中,印刻现象肯定也是存在的。比如说,有学者明确指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印刻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印刻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印刻期。在印刻这条线索上,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到此也就为止了。申爸至今未见到有把印刻引入到教育领域的尝试。引入不进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已经观察到的宝宝的那些印刻关键期,都太小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办,怎么把它利用起来。别人呢,怎么样,申爸不管。但是在咱们花果山,咱们是有意识地借助印刻,来达到教育目的的。申爸所有的教育上的安排,基本上都是从这个印刻的神经机制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先说,为什么大申12秒内,就发觉“故事换了”,是印刻的神经机制造成的。

稍=哈。


二汕-登妈1111G:
建议大家,年龄相似的在群里一起抱团,实操路线相同,好交流沟通。
妈妈们不是建立起各个年龄的群了么:“2022年一年柴鸡群” 等等。各个年龄群可以来“纳新”了。

二汕-登妈1111G:
最新的我还不大清楚,通常申爸在的群比较鸡血,要不要先在这实操一段,再拉出去。
好像各年级的柴鸡群,都建了吧?能出去,就拉出去。只不过,年级不要建重了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5 18:10 , Processed in 0.0818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