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另外一个原因呢,申爸看不到“智力”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明显地在起作用。合理的推断是:家长老师合力,在一个单元内,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拉到第一集团。这是靠“外力”。 一旦拉到第一集团,孩子受到激励,其智力马上就开始起效,自己想出办法,自己把自己维持在第一集团。如果智力还不起效,你把他拉到第一集团,一松手,他自己就又掉回来,那就不行了。要知道,家长也好,老师也好,短时间可以花时间和精力拉升,你总是靠这个,就不行了。这种折腾,不但不好,反而有害。申爸一直看不出,大申有这种能力。到了去年的暑假,申爸明显感觉到了“自省”的能力...于是,五年级一开学,申爸就开始行动。那次是失败了的。回头再说那次失败的过程。到了十一月份,这一局,申爸推枰认输,马上,开始思考下一局:重新再来。
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有四年的时间,申爸可以慢慢摸索,这个技术。时间足来得及。申爸第一次失败了,觉着可惜,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但并不着急。还是从长计议。申爸就不信,四年的时间,申爸摸索不出“快速拉升”的技术。 一时间,找不到可行的方案。申爸就理:大申的优势。申爸呢,在以前,曾经很从容地布了一颗“闲子”在那里:小学四年级暑假,让大申去读高年级的课本。其实呢,那一次,大申是把英语读到了专业英语本科的二年级。可惜,初中的没有读。申爸觉着太简单,用《新概念英语》代替了。历史、生物、地理、语文、数学这几门课,完全涵盖了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内容。这颗“闲子”将会起巨大的作用。申爸认定,大申只要读一遍,其学科的“钢筋骨架”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下面,逐层加墙壁,装修,就要容易得多。
到了五年级下学期,申爸觉得:在小学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机会了。申爸把眼睛,盯到了初中一年级。他们有个好处,九年一贯制,没有小升初的麻烦。申爸也不用大申花时间,来应对小升初。小学也没复习,也没考试,就到了今天了。关键是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大申的最大优势,就是他的阅读能力。那个出神入化的阅读能力....他扫两眼,就知道一页书,讲了什么。申爸还是要借助这个能力,解决“快速提升”的问题。 于是,在这个暑假刚一开始...其实,是考完试的那天下午开始,就把所有的时间,都砸到初中一年级的课程上面了。事实是,大申在暑假里,把整个初中一年上学期的课程,自己学习了一遍。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加上思想品德,每天一个单元。申爸把一个单元的课本撕下来,准备两本一课一练类型的课外辅导书,一本把题目和答案,全都给到大申,让大申自己读。大申把课本读完...这些课本,去年暑假已经读了一遍了...思考课本上每一道习题,明确想出答案;一课一练的习题,每一道都明确想出答案,跟后边的“参考答案”去对照。一样的,就自己在习题前面打个对号,不一样的,就保留空白。晚上,申爸把另外一本练习册中的单元考试题拿出来,让大申做。一天自学一个单元,晚上考试。 刚开始,大申的考试成绩,大概在75分到80分样子....这和他小学时候,全日制上学的考试分数,差不多了。不过呢,过了一段时间,申爸改主意了:考试不是为了考核,也是为了学习。 申爸就把规则改了:晚上的考试题,大申先自己读一遍,自己找出哪些不会;然后,定时8分钟,申爸把答案给到大申,让大申自己看答案。看完答案,再把卷子做一遍。这回,成绩稳定到90分以上。就这么着,搞完了全部初一上学期的课程。搞完一遍,还有十来天才开学,申爸又让大申把每门课的第一单元,再过一遍。这回,不给答案了,直接答题。大申能够得到80-85分的样子。每门课都一样。 连续两个暑假,都在读未来的课程。申爸观察呢,大申不反对读。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大申就对读未来的课本,表现得兴致勃勃。不过,不乐意做卷子。现在呢,聚焦在了第一单元:怎么从15到20分的差距,缩小到几分,甚至零分。目前,在第一单元,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 从建构的角度来讲呢,大申的弛豫时间,足够了:第一遍,一年;第二遍,一个月;第三遍,半个月;第四遍,老师课堂授课,半个月。这整个已经过去的过程中,申爸完全不参与:就是大申自学。遇到难点,会了就会了,不会就拉倒。焖着,等着自己想明白。现在呢,剩下的那个差距,策略要改变:要抓出大申不会的知识点,教会他。当然,老师在课堂上也在教,申爸呢,也要把大申做过的所有的习题,都捋一遍,总结出不会知识点,教会大申。
妈妈努力捕捉孩子认真的点滴表现,及时真诚地鼓励,强化孩子的好行为。不要频繁批评孩子不认真,否则就是强化不认真。 持续弱刺激,提具体的要求。不要说,你认真一点!这个等于没说。需要这样提要求:宝贝,双脚垂直落地,后背挺直,笔画端正……孩子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抓住他的进步点,及时鼓励:宝贝现在后背挺得很直,有进步! 对孩子有耐心一些,任何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 小孩子,关键就是提出孩子能听得懂的要求,及时对孩子好的行为进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好的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的习惯,大致这样的话。孩子的问题很多其实是习惯问题。 而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家长要做到:不发火,不回应,不配合,平静而坚定地要求,持续地弱刺激。
“这周有事去外地,网校作业没有隔空督促,也正想借此机会看看娃能不能主动完成作业,然后结果就是“不能”。和辰讨论这件事,辰说她自己没有自控能力。我说,如果努力了还做不到,不论,如果没努力就说做不到,那不行。今后我也不会再提醒,如果当天的作业晚上8点半还没完成,也不能再做了,但第二天,取消你的自由安排权力,也就是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得立刻马上做什么。”—— 北辰妈的要求有理有力有节,很好!建议你再加上一句:做不好,“自有安排权力”只是临时被取缔,等娃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她的努力和认真自律自制,妈妈会归还这个权力给她。—— 这就给了娃努力向上的目标,而且,我们追求的目标,本就是让娃慢慢培养出越来越强的自律自制能力,对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5-5-1 19:43 , Processed in 0.07501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