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0-28 15:1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10-18 15:23 编辑
花果乐园学前群:以建构的方式学会数学和认字
2019-10-15 小-粤-玥雯妈1606G 提取码:glgt 提取码:c7n1 提取码:xsab 提取码:ba41 她咋认识一二三四五六的呢?好久都没有讲过数学书了,这本书是新的,没读多少,妈妈记得应该是好久前读过一次这一页,娃竟然会读汉字了,不可思议!
昨天晚上十点钟,玥雯妈传了四个宝宝的视频上来。咱们呢,开始有更少表演成分的宝宝视频来了。妈妈们要学会看这些视频。这些日常生活里宝宝真实的表现,有着丰富的内涵在的。
首先,对于三岁四个月大的玥雯而言,她面前的这本景山数学,跟我们成年人头脑中的“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对于玥雯而言,这就是一个玩具,跟一盒七巧板,一张贴纸,一盒积木,没有区别,都是玩具。只不过,这本书,玩法比较不一样,需要夹在书架上,一页页能翻。对于孩子而言,她是怎么玩这个玩具的呢?无论是在孩子的意识中,还是潜意识中,孩子在不停地寻找“相同的元素”。这在第四个视频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玥雯发现了“9×”这个符号有两个;玥雯妈留意到孩子发现了两个“9×”,启发孩子去找“8×”。但是,玥雯没有找到。在妈妈启发下,玥雯还是比较疑惑。疑惑的原因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对于成年人而言,我们的抽象能力已经能够让我们轻易地祛除无关因素,抓到本质性的因素,识别出相同的“8×”;但是,对宝宝而言,这种能力正在建构形成之中。
如果我们能够区分出我们祛除了哪些因素,我们就可以猜到宝宝的疑惑产生自哪里了。我们能够顺利识别出两个“8×”,就意味着我们把两个“8×”的位置因素,祛除掉了;特别地,我们不管“8×”这个符号的前后是什么符号,我们都可以轻松地把“8×”孤立出来,加以认识,宝宝却不行。这种能力,对于宝宝而言,还在建构当中。
这就涉及到明显的涨落现象。孩子的表现,是大脑中无数的神经元作用的统计结果。如果孩子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认知模式,孩子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涨落:认识的时候,可以很顺畅地认出来,这相当于涨潮;但是,一旦遇不上涨潮,小宝宝就怎么启发,也认不出来。妈妈们要意识到,对于宝宝的小脑筋而言,“bā chéng”这是一个符号,是语音符号;“8×”这也是一个符号,是字符符号。这两个符号是分别单独存储到小脑筋里边,没有联系的!妈妈们可以很容易地就推断出:在大脑中,肯定有一个生理机制,存储“bā chéng”这个语音;也有一个生理机制,存储“8×”。这是肯定的,要不然,孩子就无法说出“bā chéng”这个音节,也认不出“8×”这个符号。
宝宝第一次自己看着书上的“8×”,嘴里正确地读出“bā chéng”这个语音,这可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件!在孩子的头脑中,第一次,在两个生理上的存储机制之间,建立起了生理上连接。从物理的角度看,这种“连接”,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体。它或者是一根树突,或者是某种物质的浓度,或者仅仅是神经上电势的变化...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物理上的实在。这种连接,也是统计性的表现,是有涨落的。这个意思是说,宝宝的头脑,没准儿就把“8×”和“bā chéng” 连到一块儿,但是“9×”跟“jiǔ chéng”就连不到一块儿。那根连线,也符合“用进废退”的原则:如果在一两天内,再接触几次“8×”,连线就固化下来,孩子将来,任何时候都认识“8×”;如果接下来,遇不着这个符号,已经建立起来的连接,就自然解体,表现就是,孩子把这个符号给“忘了”。
上面呢,说了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宝宝找不到两个一样的“8×”。为什么宝宝指出两个“9×”,妈妈马上想到让宝宝找“8×”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是按照模式来认识世界的。同类的对象,我们不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存语音符号、单独存文字符号,再去连接。而是识别规则,按照规则去处理的。这是说,我们的大脑不是存了“1×”“2×”“3×”“4×” “5×”“6×”“7×”...再存了相应的它们的语音,再每一对去连接...我们是存了模式,按照模式,将来不管见到多少乘,我们只要按照规则:把前面的数字读出来,再加个“chéng”音就OK了。
宝妈们要意识到这一点:宝宝在人生的第一次,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怎么让宝宝们的小头脑,能够一个飞跃接着一个飞跃地跃呢?很简单,妈妈们带着小宝宝玩景山数学课本就行了。它会带来无数的飞跃。而这些飞跃,靠日常生活,要想达到,概率是很小的。两岁、三岁的宝宝就开始玩,玩上三四年,等到宝宝进小学的时候,她的小脑筋里的各种“飞跃”,完全不是普通娃所能企及的。看起来都一样的宝宝,但是,内里,却完全地不一样。
小宝宝妈妈需要接受“涨落”的观念。例如,玥雯妈留意到的宝宝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了;“学会”的“×”又被识别成“+”了...这些现象,都是涨落现象。孩子涨潮时,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欣赏品味这种惊喜。妈妈同样也要知道,孩子落潮时,“又不会了、又错了”的表现,也是正常的。不用沮丧,带着宝宝一直玩,经过很多次重复,孩子就能够稳定到涨潮水平了。
妈妈们注意哈:就目的而言,小柴鸡们玩数学课本,我们既不是要让宝宝“学会数学”,也不是让宝宝“识字”。我们的目的是让宝宝的小头脑中,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那些“飞跃”...无数的飞跃。至于说,在玩的过程中,宝宝确实学会数学了,确实识字了——这是必然的——这于我们而言,只能算是添头。但是,玩会的数学和玩会的字,就“掌握”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也是非常地高水平的。
我们把这种方式学会数学学会识字,叫做“以建构的方式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