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18-7-4 15:04:31

【学前实践群:直面任务的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 2018.07.02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8-7-4 15:05 编辑

学前实践群:直面任务的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
2018-07-02
嗯...某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昨天的话题,好像一滴冷水掉进了热油锅,整个花果山都炸了。昨天下午,申爸说完,一看,除了高年级群,还安静地正常进行,所有跟低龄小学有关的群,全部99+的聊天记录。从爱网那个时候开始,申爸就时不时地挑起这么一个话题。每挑起一次,花果山的教育体系就完善一次。一次巨大的跃升就发生了。

这次呢,恐怕是最后一次了。很可能,以后,不会再有了。就是说,整个孩子教育领域之内,狗头金,我们已经挖完了。这个...我们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我们找到素质之源。元素质。

元素质是怎么个意思,它为什么重要?我们来看大申好了。申爸呢,一直就搞不清楚,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家长,那么焦虑...其实是焦灼...于孩子的学习。申爸很好奇。不知道别人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说孩子学习不好,家长焦虑。这有情可原。可是,申爸也是家长,大申小学那时候儿,考试老也不及格,申爸也不焦虑。申妈呢?申妈其实也不怎么焦虑。偶尔看到了大申满是红叉的卷子,唠叨一会儿。一会儿也就完事了。当然,申妈最后是崩溃了。可是,申妈崩溃的时候,大申已经五年级了。整整四年,申妈都跟没事人儿似的。为毛那么多家长,孩子才二年级,甚至刚上学,就崩了?崩溃是什么样儿,妈妈们昨天都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罕见,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周围....只不过,妈妈们很少有机会像昨天那样亲历罢了。

大申在小学,成绩基本上班级就是垫底的。一次考试,如果没有补考的还好,如果有三个,大申肯定三个之一;如果有两个,大申肯定居一半;如果只有一个,非大申莫属。上了初中,成绩上来一些了。可是,总脱不了bottom15%的样子。到了七年级,考实验班了...如果不进实验班,北清肯定就泡汤了。因为现下,北清的录取,2/3自主招生。不进实验班,你就拿不到学校选拔给的加分。靠裸分考,那是非常难的。就不可能....实验班不到top15%,肯定是进不去的。大申一个学年,就从bottom15%上升到top15%。他就进去了。进去完了呢,现在,大申在实验班,还是bottom15%。申爸也就看着,并不着急。申妈看上去,也不怎么着急。离焦虑还远着呢,谈不上崩溃。

这事情有点奇怪,妈妈们看出来没有?如果焦灼甚至崩溃,是做父母的必备...假设孩子学习不好...那申爸申妈作为父母,为什么不焦灼?这个问题困扰申爸好多年了。申爸看不到别人家具体的情形是怎么样的。申爸只能看到,一个一个的孩子,当妈妈的幻想破灭的时刻,妈妈的崩溃,痛不欲生。完了吧,还得强颜欢笑,努力地正常工作,正常生活....真的是惨死。

你们不要幻想:如果有上帝,可以预先把咱们小作坊里每一个妈妈在未来的表现拍成纪录片,然后快进给你看。你会看到,80%的妈妈都会有幻想破灭,痛不欲生的崩溃时刻。经受这种痛苦,简直就是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标配。孩子就是妈妈的一切啊!当有那么一刻,妈妈打心底涌起了明确的不祥预感:我的孩子不行了!妈妈立刻就崩了。

把镜头拉到四年以后。四年后,大申高考。假设说,大申考不上北清,申爸不会崩溃,申妈也不会!把镜头拉回来到现下。申爸觉着,大申肯定能考上北清。申妈也觉着,大申肯定能考上北清。这信心打哪儿来的?要知道,大申不是申爸本人,也不是申妈本人!申爸觉着要再来一次高考,申爸肯定能考上;申妈觉着再来一次高考,申妈也能考上...可是,大申是大申。大申也跟同龄孩子一样逆反,你说什么,他也不听;大申也有时候同样磨蹭,不喜欢学习,把房门留个缝儿,自己偷偷看课外书;你现在想提升大申的考试成绩,也同样的困难的。大申跟别的孩子一样,不听话,不正经地干正经事儿。周几啊?这周四吧,大申就要期末考试了。现在,还点灯熬油儿地看世界杯。一边看,一边手机跟同学聊天儿。但申爸就是不着急。

以前,申爸一直以为是申爸申妈与众不同。但是,最近的某个时点,申爸忽然意识到,不是申爸申妈与众不同,而是大申与众不同!你爸爸妈妈,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都是爸爸,都是妈妈。你NB什么?遇着昨天的火车,同样硬着就冲上去挡,想都不想...让申爸申妈淡定的,是大申的不一样。简捷地说,大申具备了某种素质,最基本的素质。这素质,让申爸申妈安心。

大申不逃避,不躲避,去做任何困难的事情。那时候,大申数学不好。不好吧,作业里边,有难题...还没作业帮什么的。作业帮是后来才有的东西...做作业了,困难的最后做,所有孩子都一样。大申最后做数学,最后做那道难题。抱着膀子揪着头发在那儿想...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就写上两个字:“不会”。第二天,老师的批语下来了:“你气的我想笑!”不就是写作业这个任务么?明知道难,做不上,可大申既不拖,也不磨蹭,该做了,就直接去做。反正我想了,想不出来,那没办法。直接注上“不会”,这个任务完成了。六年级那个时候,大申作业本上好几个“不会”。他也不装模作样,胡诌开始的几个步骤,剩下的不写。不会就是不会,我就直接写上“不会”,我任务完成了。所以呢,六七年级,大申每天的作业,没有在晚上七点半之前完不成的。一般时候,周六日都一样,最多写到晚上九点钟,三天的作业全部完毕。当然了,遇着考试什么的,老师发一堆卷子做,大申周六起来,一边嘴上磨叨“老师都疯了,真的疯了...”一边提起笔开始做。

这个时候,申爸应当想到:大申最大的优点,是直面任务的能力。这是一种素质,一种最基本的素质。它决定一个人,其他的所有的被称作“素质”的那些品质。前半部分,申爸确实老早就总结出来了;但后半部分,申爸没总结出来。并且,申爸也不知道,这种“直面任务”的能力,它到底怎么来的。

大豫-小汐妈1206G
我就崩溃你那句,数学来自语言,不是来自生活。彻底颠覆认知。
昨天把《数,科学的语言》翻出来看了看,看不懂,还以为这理论来自这本书呢。@大豫-小汐妈1206G小汐妈不用去找书了。这个是申爸自己想出来的,哪本书里也没有。就是有了这个洞察,申爸才敢说,九年后,你们可以去把中科大少年班淹掉...只要你妈妈乐意。到时候,宝宝们不就同班了么?诶...你们亲家嘎好了没有哦?不早下手,好的就没有了呀!

幼前皖-哈妈1601B
亲家还没搞定呢。拖拉!基本素质不足!

幼前皖-哈妈1601B
好好目前还没人看上,读数学太少。拖拉!基本素质不足!

咱们回到主题,不给她们打岔。她们老打岔。

那可不么,你要是大申的爸爸妈妈,你也淡定许多。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已经感受到他的这个特点了么。并且当做“当然”。于申爸来讲,申爸只要找到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大申就能给你执行出结果。找到方法是申爸的事情。申爸对这个,一直信心十足。尽管“还没有”,但“到时候肯定会有”。申爸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大申呢,只要你有方法,他就能给你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这样,申爸的信心,就化成对大申的信心了。信心有了,一点儿都不焦急。申妈呢,对爷俩的信心传递,有信心,申妈也不焦虑。反正,“就看他们俩怎么折腾”就是了。这些个心理过程呢,都是潜意识的,以前,申爸也没意识到,申妈也没意识到。反正可以意识到的心理就是不焦虑就是了。

妈妈们可以看到,整个事情的核心,是大申那个“就能给你执行出结果”。申爸没意识到这一点,也未多加思考,就想当然地以为,所有孩子都这样。昨天那哪个妈妈说的来的?“学渣的世界你们学霸不懂。”确实不懂。这个...很多妈妈感叹“到初中,就辅导不了了”,这个申爸可以想象。可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就能把自己绕晕了...这还真的真的想象不到。

好吧。话说,申爸带着这个认识盲点,就到了去年这个时候了。去年这个时候,申爸找到了“快速提升成绩的方法”,对吧?打算提升所有格兰芬多学院孩子的成绩。结果,喷了申爸一脑门子浆糊。确实好多孩子成绩提升了,快速提升。但是,有好多孩子就是没见效!不是妈妈不努力哈。妈妈很努力。

申爸意识到:肯定还有什么重要关节,申爸没想到。这个关节已经打通的孩子,就飞速见效。但没打通的孩子,妈妈的努力白费了。你比如说萱萱。萱萱现在初中整个数学,自学一遍了都。初一的数学,自己回滚,“基本上全懂了”。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萱萱。萱萱跟别的孩子,差别在哪里呢?

转眼到了寒假,申爸再来。这回呢,咱们的管理体系跟上了。申爸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回馈了。妈妈们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孩子的具体表现,都写出来了。这回,申爸能够“看”到真实的情况了。你别让申爸看到实际发生了什么,什么情景。只要申爸能够“看”到,申爸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于是,我们有了“三不一要求”。

“三不一要求”的提出,在咱们花果山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惜,申爸就是找不到具体是哪位妈妈最先提出来的了。后来,申爸才闹明白。原来,电脑版跟手机版,它们有信息上的互补性。如果电脑没有开着,你用手机看QQ,你看到的发言,就不会保存在电脑的聊天记录里边。申爸大概是在外边,用手机看到妈妈的总结的。手机当然没有什么“聊天记录”可言了。回来在电脑上搜,就怎么也搜不到。本来就没拉回本地,保存起来么。搜不到。提出三不一要求的妈妈,回头自己举一下手。

是的,基本思想是申爸提出来的,没错;但是申爸说得很啰嗦,模模糊糊。意思不明确也不很清晰。是那位妈妈简单直截地总结出:三不一要求。三不一要求现在的明确表述是:不理会,不回应,不动怒,淡定地要求。这个表述,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有一些变动...跟人家妈妈最初的表述,是否一致,也搞不清了。申爸不记得妈妈当初是怎么表述的。申爸记性不好。

这个东西,非常好用。最一开始,申爸把它的施行,当做妈妈跟孩子的心理战。但很快,申爸意识到:这个东西,只要实施下去,孩子直面任务的能力就有了。事实上,小作坊里每天回馈的妈妈,已经完美地实现了让孩子具有直面任务的能力。申爸看了一下回馈,妈妈的记录是“执行三不一要求,73天” 。妈妈一旦笃定,自己的孩子具有了直面任务的能力,马上就淡定:从此与焦灼相揖别!申爸申妈的感觉,这妈妈也感受到了就是。至于申爸吹牛的100分儿,一不一百分,妈妈也不care了。而是淡定地把眼光放长远,虑量到底是把数学彻底击穿,还是把下学期所有的课程,在假期里搞掂。

大豫-小汐妈1206G
发一个在小汐一岁多的时候,我梦想泡泡破灭关键时刻的一段话。给小娃的妈妈互勉!

让自己在思想的湖上漂浮,多甜蜜,多快乐!躺在一条小船里头,浴着阳光,水面上清新的微风在脸上轻轻拂过,他悬在空中,睡着了。……他感到深沉的水波;他懒懒的把手浸在水里。他抬起下巴搁在船边上,象童时那样望着湖水流过。他看见水中央映出多少奇怪的生灵像闪电般飞逝……一批又一批,从来没有相同的。他对着眼前这种奇幻的景象笑了;对着自己的思想笑了;他不需要固定自己的思想,挑选吗?干吗要在这千千万万的梦境挑选呢?有的是时间!……将来再说吧!等到他要的时候,只消撒下网去就能把在水里发光的怪物捞起。……现在先让它们过去,等将来再说罢!

小船随着温暖的微风与迟缓的水波飘浮。天气温和,阳光明媚,四下里静悄悄的。他终于懒洋洋地撤下网去;俯在到处起泡的水上,他瞧着网完全沉下。呆了一忽儿,他从容不迫的把网拉起来,觉得越拉越重了;正要从水中提出的时候,他停下来喘一口气。他知道有了收获,可不知道是什么收获;他有心廷宕,想多咂摸一下等待的乐趣。

终于他下了决心:五光十色的鱼出现到水外面来了;它们扭来扭去象一窠乱蛇。他好不诧异的瞧着,拿手指去拨动,想挑出最好看的放在手里鉴赏一会;但才把它们提到水外,变化无穷的色彩就黯淡了,它们本身也在他手中化掉了。他重新把它们扔进水里,重新下网。他对于心中蠢动的梦境,极想一个一个的瞧过来,可一个都不愿意留下;他觉得它们在明净的湖中自由起浮的时候更美……

他唤起各式各样的梦境,一个比一个荒唐。他的思想已经积聚了多少时候没有用过,心中装满的宝藏膨胀得要爆起来了。可是一切都乱七八糟,他的思想好比一个杂货栈,或是犹太人的古董店,稀有的宝物,珍奇的布帛,废铜旧铁,破烂衣服,统统堆在一间屋里,他分辨不出哪些是最有价值的,只觉得全都有趣。其中有的是互相击触的和弦,象钟一般奏鸣的色彩,象蜜蜂般嗡嗡响着的和声,象多情的嘴唇般笑盈盈的调子。有的是幻想的风景,面貌,各种热情,各种心灵,各种性格,文学的或玄学的思想。有的是庞大的无法实现的计划:什么四部剧,十部剧,想把什么都描写为音乐,包括各式各样的天地。还有的(而且是最多的)是暧昧的,闪电似的感觉,都是突然之间无缘无故激发起来的,说话的声音,路上的一个行人,滴答的雨声,内心的节奏,都可成为引子。——许多这一类的计划只有一个题目;大多数只有一二行,可是已经够了。他象小孩子一样,把幻想中创造的当做已经真的创造了。

然而他活泼的生机不容许他长时间的以这种烟雾似的幻梦为满足。虚幻的占有,他觉得厌倦了,他要抓住梦境。——可是从何下手呢?这一个跟那一个都显得一样重要。他把它们翻来覆去,一忽儿丢下,一忽儿又捡起……不,可是不能重拾的,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一个梦决不给你连抓到两次;它随时随地都在变,在他手里,在他眼前,在他眼睁睁地瞧着的时候已经变了。必须赶快才好,可是他不能,工作的迟缓使他惶惑。他恨不得一天之中把什么都做完,但连最小的工作他也觉得困难得不得了。最糟的是他才开始工作已经在厌恶这工作。他的梦过去了,他自己也过去了。他做定一桩事,心里就在懊恼没有做另外一桩。只要他在美妙的题材中挑定一个,就会使他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因此他所有的宝藏都变成毫无用处。他的思想,唯有他不去碰它的时候才有生命;凡是他能抓握到的都已经死了。这真是当太尔式的痛苦:仰取果实,变为石块;俯饮河水,水即不见。

现实主义行动者傅雷的译笔真好。申爸刚又仔细读了好几遍,好几遍都赞叹傅雷的文笔。当我们还年轻,我们获得了某种宽广范围内的可能。我们沉醉于自己的这种可能。罗曼·罗兰把这感觉,写绝了。

孩子呢?当孩子“获得了某种更宽广范围内的可能”的时候,沉醉的不是孩子自己......孩子还意识不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呢......沉醉的是父母。类似罗曼·罗兰描述的心理过程,又发生在父母头脑里面了。

过早训练孩子在某个方面的能力,使之成为“天才”,早已经受到有头脑人士的口诛笔伐。这种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办。可是,7.5岁的转折之后,父母必须选定一个地方,“撒下网去”了。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不允许爸爸妈妈“以这种烟雾似的幻梦为满足,虚幻地占有”,沉醉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可是,一个父母真的瞅定了“一条鱼”,动手去捞,他马上就会发现:“连最小的工作他也觉得困难得不得了”。这个时候,他就根本管不得“牺牲另一方面的乐趣的代价”了,因为那“另一方面的乐趣”完全是“烟雾似的幻梦”。7.5岁以后,一生中最大的转折来临以后,孩子就准备好了。这个时候,赢家将是那些“市侩的现实主义行动者”,尽管在此之前,赢的本不是这些人的。

原谅我的刷屏,这段话这么多年,在小汐的成长中,我都一直牢牢记着!始终能保持比较好的心态。小汐妈念念不忘的,原来是这个呀。这个事情呢,申爸早已经讲过,讲清楚了。小汐妈翘课了。弄本《朗读数学》补课即可。

大豫-小汐妈1206G
无论申爸如何诱惑,北大,清华,中科大,都不会让我失去理智的,认为自己的娃是天才。@大豫-小汐妈1206G这个呢,是不对滴。不管妈妈认不认,天才倾向是本能。尤其对人类而言,之所以一代一代的人能够创造出之前想象不到的奇迹,是母代对子代的教育的结果。之所以能够教育出奇迹,根子就在于父母的梦想。父母对孩子的梦想,是一个事实。妈妈承认,它也在那;妈妈不承认,它也在那。不管是贫是富是尊是卑,每个父母对孩子都一样有梦想。哪怕是扫地的阿姨,外送的小哥,拾荒的女人,当梦想破灭的一刻,都痛不欲生。人类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是人类本身。人类的进步,在于不断的教育。不断教育以前没有的新人,去攀登更高的高峰。这种能不断教育出以前没有的新人的动力之源,就在于母亲的梦想!父亲差的远了。聊备一格,放在这儿就好。

之所以以前很多妈妈遮掩自己的梦想,不过是因为妈妈自己的梦想和实现之间,缺少必要的手段罢了。说出来,实现不了。所以要遮掩。咱们呢,花果山,第一次探索出让妈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手段...当然了,只能实现一个梦想。这个妈妈,整天价乱七八糟瞎想,五分钟想十个,这是不可能都实现的....实现一个也了不起了。至于说中科大少年班,北清,这不过是一个说法。如果妈妈的那个梦想正好就是去少年班,有手段,做呗,等到15岁,就可以去了。如果妈妈的那个梦想不是少年班,是清华,也就坚持去做就好了;但是呢,其实,绝大多数妈妈是幻想者,好的都想要,没有哪一个是可以下决心去争取的。那就更需要中科大少年班北清的说法:你得给一个。要不,这个也抓,那个也抓,到头来,什么都抓不到。

这个...咱们呢,花果山,提天才,提中科大少年班,北清,并非忽悠,而是事实。我们就是毫不赧颜地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你怎么啦?梦想我就说。孔子说,这叫“言志”!

大粤-团妈1203B1507G
我上不了北清,但是要把娃们送上北清。去跟爸爸妈妈的师兄师姐们、同学们做校友。你看团妈。这就叫言志。你连“志”都不敢言,你哪里可能实现?申爸呢,并非忽悠妈妈们,而是创造一种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妈妈坦然地可以“言志”。有妈妈很坦诚地说,我娃将来肯定能上一个211!妈妈的志向,就是把娃送进211。我们的氛围,不能去打击别人说,你看,你要跟人家团妈学:211有什么,清北才行。这是不好的。

妈妈们坦率地在花果山可以言志,然后,我们共同努力,让妈妈的志向得以实现。我们为什么敢做这个?原因很简单,我们有方法。我们有让妈妈们志得意满的手段。妈妈们去做,并且做的过程中,相互都看得到。

那说好,明年,花果山里边有十万个孩子了,大后年,每个年级就有十万个孩子了....你要知道,985、211,这类学校招生全加起来,也不够十万。那时候,我们还说中科大少年班,清北么?当然还说。这道理很简单,24支甲A球队,每个都在说“‘国安’永远争第一”,可第一只有一个...即便这样又如何?每个球队该说还是说。这背后的原因呢,在于,每个球队如何能好,大家都清楚,日复一日地做,你做不到,你自己心里知道。反过来讲,每一天,你都做到最好,那“第一”肯定就是你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花果山改变为“每一天”,都让妈妈做得最好,就行了。到时候,没有考上北大的妈妈,也服气:“萱萱能,我娃不能,没什么可讲的。谁让萱萱四岁的时候就上山了,我只有到了八岁才知道花果山呢?”怎么的都追不上了。上了复旦,难道不好吗?其实,现在山上很多妈妈确实都是这么想的。不过呢,也有好好儿的,自己非要下山去作的,不知道受了什么蛊惑了。这些申爸就管不过来了。反正大门一直都是开着的,等崩溃到不能自持的时候,再进来,也没什么不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前实践群:直面任务的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 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