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22-8-5 19:42:49

【语文小作坊:“新高考”考“学科思维能力”】---2022.08.05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2-8-6 15:48 编辑

语文小作坊:“新高考”考“学科思维能力”
2022-08-05
有一道题,是这样说的:求证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角分线相等。这道题非常简单,是孩子们学习几何的入门题。妈妈们有兴趣,可以自己试试,证明一下。可是,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可就完全不同了。那是相当地难:要是一个三角形的角分线,有两条相等,求证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有兴趣的妈妈,自己可以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证明出来。基本上,我们可以肯定,咱们整个花果山,不会有妈妈能够把它证出来。事实上,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命题,历史上曾经激起过一轮又一轮的证明热潮,人们发动起当时最聪明的大脑,努力想把它证出来。从第一次提出这个命题,到第一次有人能证出来,经历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证明的过程,极其繁复。第一个给出简洁证明,中学生都看得懂的,那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人们公认,数学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难。那么,孩子们在中学,究竟要学什么样的数学,要学到什么程度呢?首先问一个简单点儿的问题:作为高考而言,那个逆命题,会出现在高考题里面吗?不会。原因很简单,人们单就证这一个命题,开卷就花了三年的时间,高考的三个小时,孩子们哪里证得出来?可是,事情也不绝对。既然有人花了十年的时间,把“中学生都能看懂”的证明做出来了,孩子们只要把那个证明记住,在考场上写出来,花不了几分钟。从这个角度来看呢,那个逆命题进高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能不可能,取决于答这道题的时候,孩子们头脑中发生心理机制。如果考察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就可以考这道题,因为这是道名题,你要是考的话,孩子们完全可以把现成的证明记住;如果考察孩子们的解数学题的能力的话,就不可以考这道题,因为作为一道生题,三年才有人想出证法的一道题,你要求三个小时证出来,这不可能。

这件事告诉我们说,面子上一样的东西,里子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那么,高考的“里子”是什么?申爸仔细地分析比较了现在的高考题,跟当年申爸那个时候的高考题,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现在高考,语文、英语、生物等学科,题比申爸当年,难多了。尤其是英语,现在的题,放到当年,难得不可想象。可是,数学物理化学,要比当年简单。简单很多。这当然就是一种“感觉”。它意味着什么呢?当年申爸高考那会儿,数理化难,但考的基本上都是“成题”。你记过,你练过,记住解题步骤,考场上写出来就行了。相当于把人家十年琢磨出来的答案,记住,写出来。……大致这么一种味道哈……

但是现在的数理化,考的并不是这个。那么,现在的高考,尤其是所谓的“新高考”,它究竟考什么?“里子”是什么?我们要破解这个谜。破解了呢,只需要指导孩子精准地把那块“里子”搞掂,一点不多,一点也不少,将将好;这样呢,就是最经济的方式。付出极小,收获却可以最大化。总的来讲,现在的高考,考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准确点说,考每个学科的“学科思维”能力。

这个“思维”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有什么区别呢?大家要去看别的妈妈们在小作坊里的回答了。昨天,妈妈们在小作坊里,对于那道证明线段相等的题,就其“解题思路”,给出了大量的答案。妈妈们自己看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每个都不一样!接着呢,你仔细看别人的答案,你会发现,除了个别明显跑题的,答案和答案之间,尽管找不出两个相同的,但是,它们之间,都是有共通的内容在的,对吧?我们把个别跑题的回复排除在外,不再去理会。所有的剩下的,妈妈们在寻求各自答案的过程中,头脑中所进行的,就是“思维”;那个共同的“交集”,就是数学学科的“学科思维”。

你们所有亲自参与小作坊的麻麻,申爸这么一说,你马上就懂了:啥是“思维”,啥是“数学学科的学科思维”。高考的数学,考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学科思维”水平。高考的分儿,就是孩子们学科思维的水平标度。高考,尤其是新高考,不是靠刷题。你刷再多的题,每一次都没有抽象出精准的“学科思维”,你还是没有“完全打中”,对吧?它高考考的就是“学科思维”么。可是呢,每个亲身参与,亲手回复过的麻麻,你们都有很确实的感觉是说,“哦,现在我知道了什么是‘学科思维’,我参照别人的答案,我肯定能够把这道题的精准的‘学科思维’搞出来”,对吧?

好的。今天的作业呢,就来了:参考昨天别人的答案,麻麻们把你认为的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明确地写出来。要简洁、精准。就是抽象出大家答案中相同的那部分,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好。这是第一。第二个呢,作业做到这儿,妈妈们开始有大量的念头出来了。自己试着捕捉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跟妈妈们交流。这个是开放的,海阔天空,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嗯……做作业哈,麻麻们。就说这些吧,今早。

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22-8-6 15:50:05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2-8-6 15:52 编辑

嗯……妈妈们被说蒙了,大概。别蒙哈。其实很容易理解的一点事儿,但是,能够“理解”,还“容易”,有一个前提:妈妈要认真看别人的回馈。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妈妈们一起阅读短篇小说吗?那会儿,大家看别人的感想,比看小说都来劲,对吧?
因为别的妈妈的感想中,包含有你自己的盲区。你只管想自己的,反复阅读小说,是无济于事的。想多少回,看多少遍,自己都无法突破:盲区就是盲区。你要是能独自突破,就不是盲区了。小作坊呢,就有这点好处:你可以看到身边别人想法,并且是实时的,可沟通的。要去品鉴别的妈妈回馈,一边看,一边想:这几句话是不是跑题了?她的回馈,那些内容是大家共同的?哪些是我当初没想到的?我看了她的回馈,我怎么改我自己的?她哪个意思说得特别清晰简洁,我可以吸取过来?
注意:当你留意这些内容的时候,AAS、ASA、AAA各种,已经不是你关注的重点了。事实上,这些几何学本身的内容,是无关紧要的。这就好像你摘菜的时候,有个烂叶。可是,这烂叶于摘好菜,无关紧要。它正好是那根葱的老叶烂了,即便不烂,你也是要摘下扔掉的。你妈妈也不会再去在意,你的具体表述,是不是“正确”,因为正确的表述,是孩子的事儿,他们才学几何,考几何,你妈妈没这要求。表述正确与否,也不过是烂了的老叶子而已。
去认真翻聊天记录,仔细琢磨别人的回馈,一边看,一边想:我怎么简洁明确地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表达出来?在小作坊,当你困惑,无法圆满理解的时候,别人的“不圆满”理解,是你拼凑出你自己的圆满理解的钥匙。去认真琢磨别人的“理解”。
学术委员会一路来搞的这个任务单,让不同年级的麻麻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
这个好!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小作坊:“新高考”考“学科思维能力”】---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