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22-6-13 17:00:45

【语文小作坊:花果山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2022.06.13

语文小作坊:花果山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2022-06-13
嗯……内个什么哈,给大申找论文,回头再找,先把妈妈们的疑问解释一下哈。

C浙-平妈1008男六
很想知道申爸所说的来不及做完的事情是什么?平妈想知道,具体什么事情,申爸来不及做了。这个很复杂哈……究竟哪件事情申爸来不及做了,到了现在,申爸也没想得很清楚。妈妈们要理解一件事情是说,在最前沿的探索,定义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申爸做个比拟来说明。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人,要是他生了病,疑难杂症,好比说,每天下午五点钟准时头痛,头痛欲裂。痛起来,翻江倒海。可是,到了七点钟,一准就好了,痛过去,云淡风轻。要治这个病呢,首先得确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精准性头痛。如果他不确诊,就只知道症状,脑袋疼。那就只有针对症状,下药。吃止疼药呗,从对乙酰氨基酚吃起,一直到打吗啡。止疼。这个针对症状的疗法,今天止完,明天还疼。没完没了。彻底的方案,是要找到引起这痛的原因,针对病因,把病因消除掉,以后就彻底不痛了。如果你是医生,你接诊了这么一个古怪的病例,你该怎么办呢?对啦!查文献。全世界各种疑难杂症,出一例,只要是以前没见到过的,治好了,主治医生就写一篇论文去发表。自打专业的医学刊物出现一直到今天,人类在论文里,积累了天量的病例。这个有专业的数据库,可以去查。

要是病人幸运,他的这个病,一下子数据库中就查到了同样的病例,里面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案,预后,一家伙就全齐了。这是幸运的情况,我们不去管它。现在,要是不幸,查不到,怎么办?主治医生就要根据自己的所有的治疗头痛的经验,逐个地排除病人的病因。这需要很长时间。主治医生首先会怀疑,这个病会不会是大脑中枢出现问题了。做很多CT,同时,吃B族维生素,补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支持。CT结果出来,不是这个原因;接下来,就怀疑心血管是不是有问题,血氧浓度变化导致神经出的问题……还有,是不是受过内伤……是不是在心理上,以前在下午五点钟受过过度的恐吓……每一个可能,都去尝试,尝试的同时,给予支持性治疗。这样,折腾了三个月,病人终于不疼了。

现在,问题来了:这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医生在这三个月里,究竟解决了个什么问题,导致病人就痊愈了?这个时候,你妈妈会发现,“究竟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它可能是最后一个尝试,起作用了;也可能病人的病因是前面几种因素叠加造成的,你在尝试的过程中,逐个碰,把三种原因全都撞对了,最后综合起来,导致病人恢复了。也有可能,你什么都不做,病人疼三个月,自己就好了……天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现在,那个医生呢,要干嘛?整个事件,他是唯一的亲历者,他需要抽丝剥茧,搞清楚,究竟他解决了个什么问题,导致最后症状消失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把问题定义下来。定义下来,就可以发表文章了。但不一定管用……在整个过程中,他本人一直都在全神贯注地往前开车,遇到此路不通的时候,在思考,怎么退回去,下一条可能走得通的路,在哪里。还要全神贯注,去走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经过无数次试错,终于走出来了。你马上问他,正确的路线是怎样的?他答不出来。要认真回想,认真分析,才能想出来:还不一定对。这就是创新。

申爸要强调的是,咱们花果山,要培养的,就是这样能够抽丝剥茧,进行创新的人才。整个社会哈,其实不需要太大比例的创新型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培养执行型的人才。那么,执行型人才是什么样的?

假设说,社会上一下子出现了很多这种定时头疼的病人,对吧?那怎么办呢?那个医生,就把自己第一次治疗的过程,总结成论文。别人拿了,到自己的定时头疼病人那里一试,诶,好使,这治疗方案,就成立了。然后呢,把它印出来,发给所有的医生,再遇到定时头痛病人,就这么治。所有接到治疗方案的医生,必须要严格遵循治疗方案行事,一步不可以偏离。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可是呢,治着治着,有医生发现,自己手上的一个病人,照着这版诊疗方案,怎么也治不好。那怎么办呢?就把这个病例,转给当初写这版方案的那个医生,让他治。那个医生根据这个特别的病人的情形,又是一顿迷宫走下来,又治好了;于是,医生就修改原来的方案,再发布出去……这就是第二版治疗方案。从2000年3月份开始,新冠的治疗方案,已经发展到第九版了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就是这么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妈妈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需要少数最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负责探索方案;也需要大量的能够执行既定方案的人,去给更多的老百姓治病。

以前呢,就创新而言,全世界的负责探索诊疗方案的医生,全都在美国。他们负责开发诊疗方案,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医生,负责执行这些诊疗方案,治病。治不了治不好的,就设法交给美国的创新型医生去治……当然了,病人是不能去美国的,那就跟美国专家组成联合专家团队,共同开发新版诊疗方案,给全世界用。我们也确实就是这么干的。反正呢,治好病就行了,管它谁创新的——我们没有更迫切的自主创新的需要。我们只要培养海量的能执行的医生,给更多老百姓看病就行了。至于方案,可以从美国那里抄。

那现在为什么国家拼命地提倡“创新型人才”呢?原因很简单,美国人不行了。我们没地方抄了。可以这么讲,跟工业技术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美国人都不行了。美国当年就是靠这些领域的创新能力,发家,引领全球的。可是呢,他们避实就虚,除了拼命赚绿票子以外,什么都不管。工业全完了,自然也就没有资源投进去创新:创了自己也用不上,干嘛要干这个?尤其是,创新非常非常地消耗,要有巨大的投入才行。

其实呢,在工业技术领域,清华是完胜美国各工科大学的,包括麻省理工这样的当年的超一流大学。在工业技术领域,如果清华谦称自己第二,那没有人敢居第一。其实这个事儿,2014年的排名,清华的工科就全世界第一了。只不过,中国人自己不相信,第一反应就是说,“作假!”现在,快八年时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已,承认这一点而已。那为什么很多人还觉着,MIT比清华更好?这主要是因为,MIT更会写论文……因为当年他老大,论文铺子都是他们家开的。他那个工业技术,跟生产实际产品有关的领域,他不生产产品,光写论文,管什么用?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MIT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要比清华高一截的:不过呢,这件事,也很快就没有了。只要技术因为不需要,不领先了,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就不需要了。三步走:第一步,工业塌;第二步,技术创新塌;第三步,基础理论研究塌。这是他们。而我们呢,也是三步:第一步,工业强;第二步,技术创新强;第三步,基础理论研究强。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二步,正往第三步迈。如果不出意外,等到大申他们长大,挑大梁的时候,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超过美国了。

事实上,从2001年中国入世算起,到2014年,清华的工科第一次排名世界第一,我们用了14年的时间。也就是再过14年,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超美了:你想象一下,北大的排名超过哈佛;清华的排名超过斯坦福,麻省理工。这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而再过14年,大申32岁……你不能追着风口跑,你要预先过,卡位。现在呢,最需要培养的,就是这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咱们呢,花果山,目标就是培养这个的。

毫无疑问,在从前,还有鹰酱可以摸着过河的岁月,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划算的;自己当创新性人才,也不划算。要知道,一个病人,被当做写诊疗方案来对待治疗,跟照着现成的整料方案来治好病,那个开销,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你高分辨率的CT就要做无数次;而后者,CT根本用不上,因为诊疗方案里就没有CT检查项目。这一个病治下来,同样都是治好了,医疗费会相差几十、数百甚至上千倍!在一个不需要创新的环境里,创新是不受待见的。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硅谷比在国内的还多啊?就是这么个原因么。当然,也有硅谷的生活,比国内好的因素在。事实上,硅谷比国内多,是人们的推测。事实上,国内还是要比出国的多得多的。这个不说它。

现在呢,形势变了。我们的社会,强烈地需要创新。美国因为太贵,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领先不起了。他不干了,新,我们只好自己去创了。嗯……我们呢,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哈。注意这个目标。我们呢,并不排斥执行型的人才。但妈妈要清楚,执行型的人才,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这两类人才,在培养方式上,还是很大差别在的。

嗯……今天开个头,先说到这儿哈。



来源: 【语文小作坊:花果山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2022.06.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小作坊:花果山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