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21-12-6 15:00:28

【语文小作坊:直面“真实”的孩子】---2021.12.06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12-6 15:04 编辑

语文小作坊:直面“真实”的孩子
2021-12-06B-豫航妈0803男八智妈1811男幼
太感谢申爸了,“玻璃”这个手段真的要技巧,但我总觉得他每次玩过手机,心很不好收回来,而且还急躁,所以他玩过手机一般学习效果不好,我现在想想跟我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我每次都是急气白咧的终止他玩手机,他就开始跟我杠,所以接下来效果就没有了。手机可以玩,但每次孩子手机到手,都要跟一个条件:说好,玩多长时间,几点几分自己自动自觉地要把手机还回来。让孩子自己提议时间。比如说,他提议40分钟,妈妈就很大度地说,“别40分钟啦,三刻钟45分钟好啦!”反正总得给他加点儿。这个时候,母慈子孝,感觉老好了。一般时候,到点儿前五分钟左右,高声提醒一遍:“还有五分钟,到点儿自己把手机还回来啊!”孩子会很痛快地答应。到了45分钟,孩子如果没玩够,来谈判,再多玩五分钟,那就趁机把条件加给他:五分钟之后,立刻开始清对数学物理化学……,行不行?孩子说行,那就执行。反正,他只要有欲望,拿出来谈,就好办。到了点儿不吱声,悄咪咪地想多玩一会儿,这时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也好办。跟爸爸撺掇好。时间到了,妈妈故意躲出去。十五分钟之后,让家里的爸爸跟孩子说:你不是说好四十五分钟的么,怎么现在还看?让你妈知道,不剥你皮……赶紧的,把手机给我。这时候,你正好“梆梆梆”敲门。吓得小东西麻溜把手机给爸爸——然后一整天,你就可以拿这个来威慑他了。
反正吧,关注真实的孩子,真实的事情。遇事不动怒,不立刻要求改正,心中有数,再琢磨怎么利用这件事。他个小渣娃,小辫子满脑袋,一抓一大把。你妈妈不能抓着小辫子把他弄得服服帖帖,好好儿学习,那才怪了呢。遇事儿就想“立刻解决”,解决不了,情绪就上来了,然后,瞬间就演变为母子对抗。“对抗就对抗呗,对抗完,你还得收我当儿子,谁怕谁。”孩子一旦摸到了这条脉,你妈妈在教育上,就算废了。要知道的是,妈妈摸到的几乎所有具体问题,它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都不是“立刻”能解决的。很多深层次问题,需要整个中学努力六年,临到了儿,要是能解决了七七八八,那已经是极其成功的教育了。你比如说,孩子抱住手机不撒手这件小事。孩子如果能够历练得对于手机,想玩就尽兴地玩,该放下了,就立马放下,能够安静地去做正经事儿,这对于大脑的自控而言,是极高的要求。一个人,不到三十岁,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你妈妈自己想想,你刷手机聊天儿嗨了的时候,想停就停得下来么?你成年人,大脑成熟了,都停不下来,你凭啥要一个大脑的自控机制刚开始发育,还谈不上自控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要从长计议。孩子他放不下手机,是正常的:你妈妈本来不是想抓小辫子的么?抓呀,多好的机会,生啥气。能立刻解决的,都不是问题,即便解决了也没啥价值,所以呢,遇事不要想着“立刻解决”。就这么个小坑,你妈妈去看,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掉到坑里,坑底蹲着呢。

C-229豫小汐妈1206女四
小汐作弊技巧越来越高,我的智商都快跟不上了。嗯……内个,越来越多的妈妈学会了看自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拿别人夸口中虚幻的孩子,往自己这里套。其实,每个妈妈,都会有一天觉着自己娃的作弊技巧高出天际,无力感顿生的——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过来人都不提这个茬,而是把自己的孩子描绘成一离开娘胎,就敦厚自然的形象……这更增加了迷局中妈妈的焦虑。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致千里之外的将军;把控全局,高屋建瓴的政治领袖;随机应变,变化多端的小销售头目;悄咪咪地推出某马南,靠着diss某想获得巨大流量的那些“隐藏的势力”……他们呢,都有一个共同点,靠着自己头脑中的设计,来引导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事件走势,使其符合自己的期望。这是作为人来讲,最高级的一种能力。妈妈们知道么,这种能力,起源在哪里?哈哈,对了:小时候说谎。如果你有上帝的视角,倒一下带,把时间调整到跟小汐那么大,你就会发现,小将军小领袖小小销售头目小隐藏力量们,把他们的麻麻,气得暴跳如雷,恨不得亲手掐死他们。幸好没因为撒谎掐死,否则,就没有以后的将军领袖小销售头目隐藏力量了。人之初,最一开始主动地设想场景,根据事情的发展,调整自己的言行对策,竟然是以撒谎这么种形式开始的。没想到麻麻们?——这叫什么?这叫“论撒谎对人生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过,小汐妈也不用焦急:这个撒谎即正确的阶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很快,孩子自己就在更高的层次上,有了认识:有些事儿,是不能干的,干了是要吃瘪的。一旦这样的认识在孩子的头脑中涌现出来,他就跟前面那种无缘无故无意识的撒谎,拜拜了。除非情不得已,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不得不撒,那就绝不撒——装成一个诚实的人,当然,也可能就是一个诚实的人。这一整个过程,无论好坏,对孩子来讲,他都获得了其未来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的生活观念。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对撒谎的态度和取向,不同的应对方式,同样应对方式的不同执行力度,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基调——当然是某些方面,不是所有的方面。

说两个极端。放纵孩子撒谎到底的,总体上来讲,会生产出高度机动灵活,但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这些孩子,过了撒谎敏感期,也没建立起跟撒谎有关的道德感。寸步不离地紧紧约束死孩子,见谎就杀,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撒谎深恶痛绝,洁癖的,总体上讲,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上都是傻白甜——当诱惑没有达到阈值的时候,绝对的道德纯洁;一旦超过阈值,立刻180度调头,绝对的没有底线。诱惑不到阈值,是伪君子;过了阈值,那是真小人呐。这俩是理论上的极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但是,现实中世界上所有的七十亿人,全都分布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在分布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固定位置。这个位置很小就被决定了,并且一旦决定,位置就终生不变。决定这个位置的,是他的妈妈。

嗯……男人征服世界,妈妈塑造男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设计的,完美。理论如此,处于撒谎敏感期的妈妈,你们可以有意识地调节你们对孩子撒谎的应对方式,来塑造你们希望的孩子。记住,在最一开始,孩子就是一些行为,无所谓撒不撒谎。撒谎是社会性价值判断体系之下才有的概念。孩子刚一开始是“自然人”,不是“社会人”。孩子正是在妈妈本能地对撒谎的打击中,才加速社会化,最终变成“社会人”的。

嗯……咱们再看瀚宝妈的。
C-140闽瀚宝妈0902男七
20211203反馈
今天终于明白了申爸说的“不管对错,不强行打断”的内在意思了,自己看早课,总是不能理解到申爸说的精髓,经群里恒妈提醒“只要他在陈述,只要有做,这个过程就已经是在构建孩子的思维”,而我一直以为陈述,是为让孩子单纯弄懂课本内容,所以才会一直纠结在孩子是否正确,是否明白上面,一直想去教他,纠正他。
由于有了这个认知,今晚陈述数学,感觉自己心宽很多,也可能因为今天换了种中药,把妈妈身体的火气给压制住了,瀚宝即使有些分心,妈妈也平和的提醒,最后30超出了,也没在意,瀚宝也不计较。
陈述这段时间来,发现瀚宝在读题时,错漏字句还是比较严重,每次陈述都会有五六次,且经常题目读完了,解题时,就把已知条件给忘了,或者说题目是350的,他说成了3500,还有自己走神了,说着说着,发现“欸,不对!”又重新来过。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正常?别人孩子会这样吗?要怎么解决呢?
只希望随着陈述数学时间的积累,这些细节孩子可以改正过来,也希望他自己有所察觉,慢慢改正。航妈一声春雷,带头直面真实的孩子,现实中的问题。有了样例,越来越多的妈妈,带动越来越多的妈妈,明白什么才是“真实”。沉闷了好几个月的局面,就此打开了。还不太会的妈妈,怎么学会有意义地来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瀚宝妈给出了线索。“陈述这段时间来,发现瀚宝在读题时,错漏字句还是比较严重,每次陈述都会有五六次,且经常题目读完了,解题时,就把已知条件给忘了,或者说题目是350的,他说成了3500,还有自己走神了,说着说着,发现“欸,不对!”又重新来过。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正常?别人孩子会这样吗?要怎么解决呢?”就瀚宝妈提出的这个事儿,你们妈妈拿起数学课本,让孩子陈述。妈妈坐在旁边,不看别的,就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一样。有很多妈妈说,“申爸,不用看,一样一样的!”“一样一样的”,为什么你早不说呢?——对了,就说这些,这些才是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呢,就是咱们这里,确实有AB班妈妈,从来都没有有意识地观察过这个现象,甚至,基本上没有实效地做过陈述数学课本这件事——小作坊是千挑万选,从整个花果山妈妈里挑选出来最优秀的妈妈。即便如此,依然如此。妈妈们可以理解,教育为啥这么难了:所有的人都在瞄准,但瞄的不是目标。谁知道她们在搞什么。
C-159陕豆妈0809女七
20211205反馈
我家写作业的时候折鹤画画,我昨天才清醒地意识到是做作业拖拉的原因之一,今天听申爸一说,恰好可以作为威慑的一个由头。
昨天述了30分钟数学,各种不耐烦,例题让讲说老师都是边讲边写,让步,边讲边写,最后答案不对,对比发现去括号没变号。凡是述都会发现问题,到处都是问题。今天继续。看到了吗?“凡是述都会发现问题,到处都是问题。”如果孩子没有陈述数学课本的经历,就全是这样的,甭管是初一的孩子,还是高三的孩子。豆的优势是她妈妈在豆七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引导她陈述。尽管刚开始,到处都是问题,但是,包括豆妈在内的每个妈妈都明白,只要慢慢地述,总会述得流畅,毫无问题的……哪里需要到高三,三个月,每天述,就流畅了。这样,在初中一开始就能流畅陈述的豆,六年之后,比起身边到高三还“到处都是问题”的别的孩子,肯定会有她独有的极大优势的——尽管,现在我们还不确切知道这优势是具体什么。更不要将,把陈述作为一项日常任务,常态化。从一开始,就一直陈述各种学科到高三的孩子,究竟会占什么便宜,我们拭目以待哈。

目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看哪个妈妈率先培养出这样的第一个孩子。据说,从哲学里流传过来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这个孩子,他语言自己都是瘪嘟的,能撑起完美的思维来吗?

先说到这儿哈,期望见到更多妈妈的有价值的回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小作坊:直面“真实”的孩子】---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