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21-11-1 15:47:15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从“识记”到“高级思维过程”】---2021.11.01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从“识记”到“高级思维过程”
2021-11-01为了搞清楚高中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申爸买了很多高中的教辅资料……事实上,基本上从恢复高考以来,高中阶段所有类型的教辅资料,申爸都看过了。
申爸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教辅资料,是针对学生的,也有学生自己买回来,写上名字,打算自己看。申爸买了无数的二手教辅资料,可申爸还没有遇到一本,孩子从头读到尾的。高中的教辅,基本上就是八五品全新。除了扉页孩子歪歪扭扭签上自己的名字,整本书,再就找不到一个笔迹。有个别的好一些,孩子把前边几页都做了。详细地把答案写到书上,还记些笔记,写两句诗什么的。但是,做过的,两三页居多。没有一本,孩子能做过十页。申爸在浏览过无数的教辅资料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说:高中的教辅资料,无用。当然了,孩子各科用于做作业的练习册除外。这个是大家全都知道的事情。
从这个事实,不难得出一个引论: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而言,他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基本上是“牵移”不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去的。理由呢,解释起来,是这样的:去年早些时候,申爸给大申找视频的每日一题。精华的那些老师,课讲得相当之好。在那个时候,申爸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看老师们讲高中的课程,申爸比大申热心看。大申基本上就是约定的时间,三个小时,看到点儿。只要时间一到,他立马就关电视走人。申爸看得欲罢不能,他关了,申爸又打开,独自一个接着看。这事儿申爸说过。
我们不知道,高中的孩子,他们看精华的网课,到底在看什么。我们好奇他们在看什么。其实,不用好奇他们,申爸自己也在看,自己究竟在看什么,自己也不知道!除非你刻意去思考这个问题,刻意地去感受,否则,看就看,谁管它看啥?
那么,申爸自己看什么呢?申爸在看的过程中,认真体会这件事情。申爸觉得,自己在看三样东西。第一,申爸一边看,一边再不断地试图绘制总体的图景。这个意思是说,申爸想搞清楚,他的课,到底想讲什么?老师的意图是什么?还有,这门课,在高中整体的教学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第二,就课程内容上的具体细节来讲,申爸在不断地印证、质疑、求证、纠正、置疑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把这些活动作用于他的课程内容。第三,申爸也在欣赏,欣赏他们是怎么把自己抽象的意图,化作具体的例题和例子,给学生们讲明白的。
总的来讲,申爸的感觉是说,申爸的兴趣并不在于他们讲授的知识本身,兴趣点在于跟他们讲授的知识相关的部分。抽象地说,申爸感兴趣的第一点是对于他们讲授内容的概括过程;第二点是对他们讲授内容的分析过程;第三点是对于他们讲授的技巧的欣赏。甭管你“概括”“分析”还是“欣赏”,这些都是“高级的思维过程”。乐趣存在于这些课程所引发的内在的这类高级思维过程。乐趣并不在于对于老师具体教学内容的识记。事实上,高中的课程本身,其重点也不在“识记”上边。
现在有“新高考”这个说法。所谓的新高考,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以前对于知识的识记的考核,转移到考核学生对于高级思维过程的掌握程度上面来。但是,从初中上来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还只能放在“识记”上边。从“识记”到“高级思维”的转变,发生在高中阶段。孩子如果对于教辅,对于网课,他都以识记的观念来对待的话,孩子不喜欢这些东西,就是毫无悬念的了。
为什么带着识记的观念,对教辅,就不喜欢了呀?这很简单么,“尽管里面的知识都知道”,但是,增加了一本教辅,就增加了大量的新的表述:怎么能记得下来?要是高中孩子都以识记的态度对待书籍的话,申爸买了那么多教辅书,新得都跟刚出印刷厂一样,也就不奇怪了。就普通的日常来讲,识记是没什么意思的一项思维活动。当然了,识记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识记是万万不能的。
你们的那个什么,《项脊轩志》,有几个妈妈从头到尾全都背下来了?这都快半年了吧?当然了,是申爸没让“全背”,只让背了前两段。《项脊轩志》还有六段,但都很短。没有妈妈去背那个,以求完满。这也从侧面说明,“背”……就是识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说对于成年人困难,对于孩子,同样困难,这个识记。以最少的量,牢记最基本的内容,这是一切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起点。但它不是全部。
总得来讲,高中的使命就是要让孩子从“识记”转变成会用高级的思维过程,来对待学习。有这个认识不难,关键是怎么转。你怎么才能够让一个人,在关键期“长”出高级思维的能力来呢?这是个大问题。
今天机器人儿好像罢工了……等等,让机器人儿上岗,再接着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从“识记”到“高级思维过程”】---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