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21-10-25 14:37:12

【语文小作坊:利用教材来建构体系感】---2021.10.22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10-25 14:36 编辑

语文小作坊:利用教材来建构体系感
2021-10-22B-豫航妈0803男八智妈1811男幼:
20211021反馈
今日又没打电话,不知道什么情况。
妈妈反馈:航把数学双基拿学校了,我就从物理开始做。讲真,上学时我就是物理渣渣,所以我mapping物理真的很畏难,看群里学霸妈们mapping的反馈,因为自己没有亲身体会,一直找不到共鸣,硬着头皮做下去。航周末上学走前预习的热现象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我笨人笨方法,我先把双基书第四章热现象(P19-21页)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点精析、重点难点透析、科学漫步(P24页)通读一遍,读的时候因为这一章接近日常生活,我完全可以理解了。
双基:一、知识点精析P20页
1、温度的定义及分类
2、温度计
2.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2.2常用温度计的分类
2.3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性
4、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特性
5、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性
二、重点难点透析P21页
1、温度计的使用及实验用温度计注意事项(第1-2段)
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第3段)
3、液体沸腾的条件(第4段)
4、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联系(第5-6段)
5、“白气”问题(第7段)
三、科学漫步(P24页第2段)
气、液、固三态是物质宏观下最明显的状态。按分子结构细分,气态包含等离子态,液态包含超流态,固态包含晶态、液晶态、超导态、金属氢态等,课本没有这些。
然后又打开物理课本第三章物态变化(发现自己两边都没有翻目录),首先从章节和题目来看,课本(物态变化)和双基(热现象)就不一样,课本把温度第一节进行了描述P47-51页
1、温度的定义(课本少了准确二字),温度计的分类用图形表示,名称相同。对摄氏温度进行详细介绍:温度计的符号,冰水混合物0℃,沸水100℃,温度计每个等分代表1℃,这些双基教案没有显示。但双基书多了温度计的构造三部分(p20页第六行)。
2、温度计的使用
书上把实验室温度计(P49-50页前四行)和体温计P50页中间部分)分别做了介绍。双基上少了体温计刻度范围及体温计构造原理。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P53-57页)
物态变化定义(53页第一段)双基无这点。
熔化凝固的定义(P53页第二段)。
熔点凝固点及晶体非晶体定义(P55页中间部分),双基只做了简单说明,没有课本举例且定义详细易懂。
熔化和凝固的特性:熔化吸热,凝固放热(P56页最下面)。
第三节气化和液化(P58-63页)
课本介绍了汽化和液化,沸腾和蒸发的定义,又通过实验分别做了详细说明,又介绍了“白气”,双基属于总结性质的,课本详细说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P64-66页)课本通过举例详细说明了升华和凝华现象,大量介绍了此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双基仅提了定义。
课本最后就四节又做了总结(P67页)。
物理还是不分散容易找到的,我用了多久我自己也不知道了,累的大脑都抽筋了。如果天天这样摩挲熟了,课本双基本摩挲烂了,孩子的体系感就建构成功了,我此时大脑已晕了。
“物理还是不分散容易找到的,我用了多久我自己也不知道了,累的大脑都抽筋了。如果天天这样摩挲熟了,课本双基本摩挲烂了,孩子的体系感就建构成功了,我此时大脑已晕了。”
航妈“累得大脑都抽筋了”。这要换了孩子,他面对这样的任务的时候,孩子是不肯把自己的大脑累抽筋的。他要找各种借口,搪塞。妈妈的任务是要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也能做到这些。这里呢,我们借助航妈的反馈,第一次理解一下“体系感”这个事儿。体系感对人类的大脑来讲,不是陌生的事情。人的大脑天生就具有抽象概括抓总的能力……不足的能力是表达这种思维过程的能力。说不出来……孩子的问题,不是没有总体感、体系感,而是没有细节感。
故此,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练习细节。考试的本质就是考细节。人天生不缺总体感,但总体感并不天生就是体系感。只有那些能够zoom in的总体,才有资格演变成为体系。体系感是一种能够自觉的总体感。当然,体系感是“言语化”的,需要能够表达出来,才能够算数。细节想起来不难,也容易抓,但抓到的细节,却并不自动对体系感有贡献。细节就是细节,一盘散沙。只有在明确的主题之下抓到的细节,才会对体系感有所贡献。
在“能够zoom in到底的总体感”这个基础之上,总体和细节的矛盾,得到了统一。总体感要在这对对立统一关系的指导之下,才能有效地建构起来。对于人来讲,体系感的获得,可以在任何领域中实现。但对于孩子来讲,体系感最好从他最熟悉、用功最多的领域获得,这就是学校、课堂、教材。孩子整天就围着那几本教材在打转转,接触得最多,故此,我们用教材来建构体系感。更重要的是,教材,中学的教学内容,是研究得最多、最透彻的知识领域,我们有无穷尽的各种段位的资料可以借助。
建构的具体方式呢?就是清对。拿建构教案去磨教材,使劲儿磨,把两者全都磨碎,成为“细节”。一旦孩子获得了能够自如地把一篇新课文磨碎的能力,古文锻炼出来的“捋”就该起作用了。能磨碎,把碎渣再串起来成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就是体系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呢,妈妈们避免用一个术语,那就是“知识点”。其实,我们都不知道“知识点”究竟是些么东西,为了避免随着这个术语带过来的误解,我们淡化“知识点”的概念。去课本中找什么?反正在读教案的时候,随时看到一件什么事情,都可以到教材中去找,看有没有。

来源: 【语文小作坊:利用教材来建构体系感】---2021.10.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小作坊:利用教材来建构体系感】---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