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心海棠 发表于 2021-8-19 15:43:49

11《理水》鲁迅

请妈妈们把看完《理水》的感想发在这儿。
http://www.hgs99.com/static/image/hrline/line3.png



格式:
反馈日期
标准群名片
感想全文
如:
2021年8月19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感想全文略

飞鸟鱼 发表于 2021-8-19 16:03:58

2021年8月19日
C-210湘桐妈1108男五

鲁迅先生的这篇,给我的感觉是:尖刻!对众多人物的讽刺真是入木三分!作为体制内一员,有种piapia打脸的感觉。

ythui 发表于 2021-8-19 17:07:59

C-127鲁硕妈1001男六1503女一20210819刚看完理水,感觉有点思维有点乱,人物关系搞不太明白。自己停下来想一想,条理才清晰了一些。但是一想到这篇文章如果出阅读理解,就觉得根本答不出来,不知道中心思想是什么。如果孩子就在这之前完整的读完狂人日记才会更好理解。

wyp_463 发表于 2021-8-19 17:44:16

20180809反馈
皖-哈妈1008女六:
《理水》:看来《故事新编》要重新读,今天这篇,还是鲁迅的一贯风格。语言看似滑稽、可笑,看似是描述一些人,一场关于治水的故事,但是句句是刺,扎得又疼又乐。大员回京都的宴会,真是相当精彩。鲁迅的文,是可以千百年余音回响的文。他隐射了过去,他又穿透了千年。

dddd81 发表于 2021-8-19 20:13:50

2021年8月19日
C-172苏-果妈1008女六
《理水》鲁迅文章,十几页,看了前面,不知所云,欲放弃,“不急”二字闪现,深吸口气继续看,鼓了两次劲,看完了,文字不难懂,含义还未体会出来,查了鲁迅先生写作背景,对这段历史不了解,对阅读帮助也不大;能看完就是进步。

苏-恒妈08B 发表于 2021-8-19 20:46:31

2021年8月19日
C-175苏恒妈0810男七
《理水》,看的时候心里一直在猜测,鲁迅借舜的故事在讲什么呢?表面的故事看着挺有意思,一路看完。猜测的故事没猜到,想着鲁迅他肯定不是只借上古的人名地名写没有所指的故事。看着看着似乎懂了点,但再看又糊涂了。糊涂着还得把文章表面的故事跟下去,看完全文也没懂它内在的意思。

眉豆妈 发表于 2021-8-19 21:10:01

2021年0819
B-眉豆妈0706女九
《理水》,这篇也是以前看过的,不过那会儿年纪小,装模作样看完就完了,除了觉得好玩之外,并没有留下多深的印象。当然现在也没进步很多,就看出一开场是借着讽刺民国那些夸夸其谈的知识分子吧,那奇肱国自然就是美国了。后面那些学者的论辩想来也应该是讽刺了当时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一个出场那个,遗传学家,讲的是血统论,柏杨后来写《丑陋的中国人》也是由来有自了。第二个鸟头先生,没看明白他想说的是啥。接下来那些出场的人,考察研究治水的居然是研究苗语的、神农本草的。那句”鄙人指导过多少次了,冥顽不灵,绝对的不肯照办,于是弄出数不清的病人来“真的跟”何不食肉糜“有何差别!就是假问题,装着讨论,装不下去了,就开始聊些浑然无关的帕米尔高原、金子、雪茄。民意代表的出场,让我想起了许多小区的业主群,一堆人打着”业主“”维权“的幌子,在群里慷慨激昂,谋着自己的私心,当然小说里民意代表不是这样的,只不过”民意“同样是经过扭曲的罢了。终于看到大禹出场,精神一振,一扫前面的沆瀣之气。禹夫人那儿也写得好,把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点出来了。不过那句”他们都是善于吃苦,驰名世界的人“又把我给看生气了,有甜的吃,谁愿意吃苦啊?!”华夏的人口太多了“,我也忍不住就骂“你怎么不先去死?”“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呵呵,就你们文化人是人,贱民不配活着。

苏-恩泽妈1802B 发表于 2021-8-19 23:53:07

2021年8月19日
C-169苏-恩泽妈1802B小
《理水》读后感:看到是鲁迅先生的文章,首先脑中出来的是《觉醒年代中》演员的那个愤世嫉俗的形象。古与今的碰撞,处处是讽刺,底层阶级的苦,上层阶级的奢腐,鲜明的对比,犀利。

航航妈 发表于 2021-8-20 11:39:17

C-214渝航航妈1409男一1608女大 202108019反馈:《理水》讲对水的治理的梳理。鲁迅先生的讽刺隐在字里行间,比如“大禹是条虫”。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那么犀利,借助典故在讽刺。

xufang5898 发表于 2021-8-20 14:19:44

鲁讯故事新编都很喜欢看。看着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不过鲁迅的深层意思是什么,一点也看不出来。

如歌行板 发表于 2021-8-20 17:07:25

2021年8月20日
B-闽点妈0603女十
内容奇特,虚构感强,但文章意有所指,似在批判、讽刺社会现状。洪水泛滥里有面包吃的学者、吃树皮水苔榆叶的百姓、养尊处优大摆宴席的衙门官员组成的世界仍然在运行。学者衣食无忧,饱食终日后发表毫无建设意义的见解,官员毫不体恤民间疾苦,百姓温顺奴性。

苏-诚诚妈0910男 发表于 2021-8-20 17:30:32

20210820反馈
C-165苏诚诚妈0910男六
11、《理水》如果入了课本的鲁迅的文章都这个风格谁还会觉得难理解!洋洋洒洒以古喻今顺手贬一贬老学究老顽固,今天看来依然适用于讽刺官场的一些作风啊。

桂-锐妈0808B 发表于 2021-8-20 23:57:19

2021年8月20日
B桂-锐妈0808男八
《理水》:读鲁迅这篇故事,又想起《觉醒年代》中,鲁迅彻夜不眠赶《狂人日记》时的情节,他鲁迅这个名,也从这篇白话文小说时开始用的,文中以大禹治水的故事,讽刺一群当官的昏庸,精彩!

粤帆妈0803B 发表于 2021-8-21 00:00:32

2021年8月20日
B粤-帆妈0803男八

理水,对水的治理,对水的治理(过程)的梳理。《故事新编》是鲁迅根据古代神话、传说、传奇改写的小说集,先生的嬉笑怒骂和讽刺都在里面了,比如“大禹是条虫”,是对当时的疑古派的讽刺吧?和帆一起看过《故事新编》,是因为跟他说嫦娥吃“乌鸦杂酱面”而引起兴趣的。看完觉得原来可以这样写,这样想。的确,想象天马行空,语言幽默,故事怪诞,可以常看常新。

hw1314_0 发表于 2021-8-21 00:15:15

20210820反馈
C-045黑康妈1507男一
《理水》
这个故事读的真是思潮澎湃,对于“禹”传言就任时的各种不同地位人的心态做法的刻画入木三分,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现在某些“官员”遴选情况和这故事如出一辙。而“禹”的做法又实实的让人心放回肚子,新编的故事也是同样向往实干家。鸟人教授让人印象深刻,时刻不忘讽刺的鲁迅先生,真真倔强。

鲁-立家妈0806男 发表于 2021-8-21 09:06:40

20210820反馈
《理水》鲁迅的文章一直是看不太懂得,大禹治水的故事,感觉鲁迅的笔触向来犀利,表面上是平淡无奇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说明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愚昧还有官员的不作为,前两天看《觉醒年代》,为了寻找中国的出路,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其中李大钊、胡适之、鲁迅先生为主力军通过文字唤醒民众,其中有鲁迅创作《人血馒头》的背景,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其中有深意,不过不能明确的用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深意,更有甚者心里也不会揣测出其中的深意。

lily8261 发表于 2021-8-21 09:11:41

C-173苏涵妈1009女五1410男一
20210821反馈
《理水》对于读鲁迅的文章是一直有点怕的,文章把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巡查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人物的丑陋和卑劣和大禹的自苦实干精神形成明显的对比,其他作者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的地方词穷写不出来。

wangwyh 发表于 2021-8-21 10:08:38

2021.08.2 反馈 C-080京晶妈0811女七1209男三 《理水》很高兴我可以慢慢地读教材外的鲁迅的文章啦,不能一一对应文中的人物都代表现实世界中的什么人,但看着时倒是兴致盎然。

chenwen7345 发表于 2021-8-21 10:19:56

8087.8.19反馈 昨天的没看完,今天先看了《理水》。一开始不明白标题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看出来是在借大禹治水的故事讲什么,难怪叫《理水》。看着看着,有时觉得就是在讲我们的一些社会现象:公知,愚民,官僚。。。当然鲁迅先生那个时候应该不叫公知。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实干的大禹,但是怎么最后一段他也顺了旧官僚的水。难道说他当初的实干其实是为自己能坐上那个位置?还是坐了那个位置后远离了实际远离了群众,就慢慢变质了??

chenwen7345 发表于 2021-8-21 10:20:23

突然想起当初上学时我是多么怕读鲁迅的文章:文字拗口,意思也不明确。每次一看到作者是鲁迅,情绪上的抗拒就不由自主。现在好像没有以前畏难的感觉了,就像其他的小说文章,读了就读了,今天还能看出点寓现世的内容,自己也欢喜起来,是不是阅历,加上花果山逼的每日回馈,让自己理解力提升了?

hgsshiny 发表于 2021-8-21 11:57:59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3 22:21 编辑

21年08月21日:《11理水》鲁迅-读后感
B-粤涵妈0807女八
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感觉需要有不少文学历史的积淀才能真正看明白。
1、看第一遍时,因为分了两天看,有些在印象模糊的情况下,除了看到,舜、禹、皋陶,这些熟悉的名字,其他没怎么看懂,隐约就觉得一群官员在务虚,但借四圣穿越,有什么特别寓意还不能理解。
2、看第二遍时,主要是查了里面一些用词的典故。
3、第三次没有看全文,主要是补充背景资料:
《理水》创作于1935年;与之有关的历史事实是:
1)1930年发生了遍及十六省的大水灾,
2)1932年则获得全国性的大丰收,
3)   而国民党政府当局仍向美国进口小麦,造成“谷贱伤民”、“丰收成灾”的反常现象,更遑论豪绅胥吏的压榨、天赋捐税的勒索。

仔细看了一下篇名是“理水”,似乎和“大禹治水”意思相似。
开篇“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出自古籍《尚书·尧典》,意思是“洪水肆虐,把大地象割开一样分成一块块,洪水漫上山陵,波浪滔天”,这个当然是映照第1条历史事实。
这里描写了一个用面包屑调炭粉写蝌蚪文的人(后文交代是鸟头先生),貌似在调侃此人略懂西洋绘画技术(或者泛指喝过一些洋墨水吧),发着国难财,自己也被困洪水包围的文化山上,但是还不忘记对于要看他写作内容的人收费。
这个“鸟头先生”,应该也是意有所指,但是我不能参透,只能再问度娘,果然度娘告诉我---“鸟头”二字来自“顾”字的繁体——“顧”一字。《说文解字》:“雇”,鸟名;“頁”本义为头。有意思!

鸟头先生的“禹是一条虫”以及一个拿拄杖的学者 的“阔人的子孙都是阔人,坏人的子孙都是坏人”的论调,是以顾颉刚的训诂学及潘光旦的人种遗传理论为讽刺性模拟的对象。那个“八字胡子”的伏羲朝小品文学家的插科打诨,明显讽刺林语堂一派人提倡的所谓“语录体”小品文。

而文中多次提到鸟头先生“涨红了鼻尖”则似乎与“顾颉刚长了一个红红的酒糟鼻。”这件事情暗合。虽说论战时更应该“就事论事”,但是演变成“对外貌或者生理缺陷”也顺带嘲讽一下,似乎也不那么合适。但这些都是来自网上未考证的资料,姑且看着。

结合度娘说的,又让我不由想起暑期中看的《觉醒年代》中鲁迅和林纾间的口诛笔伐。

当京城里的官员过来勘灾时,这些不接地气不体恤民间疾苦的学者说,他们自己有天上掉下来的面包 ( 这个映照第3条历史事实 ) 饿不着,而普通百姓吃的被说成“口味特别,富含维他命”,实际情况当然是百姓们只能吃野菜海苔裹腹,喝混有泥沙的洪水解渴。吃这么没营养且不卫生的东西,生病难以避免,但居然被“神农派”说成是因为“冥顽不灵”而生病的。最后这些野菜还被“体面”地装进被学者粉饰过的木盒中做样品、艺术鉴赏品,官员回京后照样胡吃海喝,整个过程一直在务虚,做表面文章,而真正的干活的人--------一心治水的禹,一直作着人们嘴边的英雄。
鲁迅贬谁褒谁,态度还是比较鲜明的。最后一段写到京城又开始歌舞升平,应该是第2条历史事实带来的虚假繁荣。

闵闵妈 发表于 2021-8-21 14:29:48

2021年8月20日
C-121鲁闵闵妈1412男一
昨天看着乱七八糟的,翻了翻没看明白也看不下去。今天重新看就看进去了,越看越觉得有意思,特别是那些学者,还有那个头上有疙瘩的下民,刻画得非常生动。

鲁瑞玛201411B 发表于 2021-8-21 20:18:08

20210820反馈 C-131鲁玺妈1411男一             《理水》应该是借古喻今吧,对于一些现象的讽刺充斥在字里行间。

superwoman 发表于 2021-8-21 23:08:44

8月21日C-097京阳妈1111男三1411男大 《理水》理水,就是治水,大禹治水。这是个上古的神话故事,其父鲧治理水患失败后,舜帝就安排大禹去治水了。鲁迅先生在这里生动的刻画了大禹和一些治水官员的形象,借此来讽刺当时的某些社会现象。限于对当时社会背景知识的匮乏,确实无法解读出鲁迅先生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什么,但从文中大致的能捋出一点:应该是和文化相关。咋来的呢,大概是断章取义这一句来的: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moffe 发表于 2021-8-21 23:21:49

20210821反馈
C-267浙宽淼妈0906男女七
《理水》看似写大禹治水的过程,实则是当时官场现形计啊,鲁迅用他一贯的讽刺手法将那些官员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当然还有当时可怜麻木的人民形象,明明吃着榆叶水苔和树皮,却为了讨好官员做成高档的“松皮饼”“柏叶糕”。感觉还需要细细去品读才能读出更多的感觉出来,词语贫穷,不知道怎么表达。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1《理水》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