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心海棠 发表于 2021-8-18 07:59:35

06《石门镇》卞之琳

请妈妈们把看完《石门镇》的感想发在这儿。
static/image/hrline/line3.png

格式:
反馈日期
标准群名片
感想全文
如:
2021年8月18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感想全文略


mybeetle 发表于 2021-8-18 09:27:57

2021年8月18日
B-湘宸妈0809女八

《石门阵》一共看了两遍,先是快速看完再是细细的体会。老王真是心灵手巧,说书也特别有创意。用老故事的诸葛亮八阵图和发生的事件联系编的全新故事引人入胜,分辨不出哪里是作者安排,哪里是老王的安排了,有故事里面套故事的感觉。

C粤田妈1307 发表于 2021-8-18 12:28:43

2021年8月18日

C粤田妈1307 发表于 2021-8-18 12:29:26

20210818反馈

C粤田妈1307 发表于 2021-8-18 12:50:28

2021年8月18日反馈 C-粤田妈1307男三 这篇短文看的时候感觉文学写的特别形象,好像石门就在眼前,随着文字的描述好像感觉日本鬼子真的来了然后又夹着尾巴跑了,看得很痛快,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cloudmm 发表于 2021-8-18 15:08:01

2021年8月18日
C-020鄂漆仔妈1005男六1610男中

一口气看到第四个课件了,真是各个有各个的精彩!
《石门镇》的语言运用也太绝了,从开篇的讲三国的口气 ,还有后面讲鬼子进村的口气,太吸引人。紧张但不压抑,牢牢地抓住我的注意力,下一步怎么了下一步怎么了。然后呢,又穿插了两三个人的对话,把这段评书的真实的“背景故事”也讲了一下,一个抗战故事跃然纸上——不得不佩服这些武装力量的勇敢与智慧。

整个故事,很是积极向上。

苏-恩泽妈1802B 发表于 2021-8-18 15:33:45

本帖最后由 苏-恩泽妈1802B 于 2021-8-18 15:35 编辑

2021年8月18日
C-169苏恩泽妈1802B小
《石门镇》读后感:全文语言虽然轻松,但是背后的大时代背景不轻松,战乱时代,人们“苦中作乐”,读出了当时百姓的无奈,期待和平的到来。

wyp_463 发表于 2021-8-18 16:25:28

2021年8月18
皖-哈妈1008女六
《石门阵》:
装了一肚子《三国》《水浒》的木匠——王生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村里老百姓苦中作乐,用非常生动、幽默、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讲打鬼子故事给大伙听。这些故事,不单纯是故事,而是根据实际战争场面还原的故事。结尾意味深长,整体调子比较明快,体现了普通大众对于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联系卞之琳的写作背景,很容易理解这篇文章。这也充分体现了文艺作品在战争年代的巨大作用。
 
话说,我的童年里,有一位同样擅长讲故事的小姑,她在厨房辛苦伺候家人三餐的时间里,总不忘打开灶台旁边橱柜上的那台旧收音机,听《三国》《水浒》《薛仁贵》、单田芳、刘兰芳。我们兄妹几个,有三个姑姑,我们最喜欢去小姑家,尽管小姑家隔得最远。十几里路,小姑背着行李,一边均匀的喘着气,一边给我们“说书”,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十几里路大多崎岖不平,可是我们却觉得,这漫长的路程,恰恰成了恩赐。越走越欢快,越走越不觉得累,大底这都是故事的功劳吧。故事催人奋进,故事让我们消解了太多的惶恐与不安。
 
有一年,我第一次坐火车去杭州父亲那里,那个时候,父亲在杭州做工。
车上无聊,读刘小枫《沉重的肉身》,他在序言里说到这么一段经历:在一个春后依旧凛冽的寒夜,父母们和大孩子都上街参加“文化大革命”了,只剩一群小孩子留在院里,用自制的木头大刀和长矛玩厮杀游戏,在委屈,喊叫声中,院子里突然停电,一下子进入黑暗的深渊,这些孩子,包括作者自己,心里充满了恐惧,仿佛末日来临时的恐慌,他们不顾男女界限,牵着手,搂着腰挤缩在一起。这个时候,他们中间有个刚念初中三年级的大孩子,决定担起勇士的角色,将这群小兵从恐惧中解救,给大伙儿讲起了故事。
尽管他不知道多年以后,这次完全出自童心的无目的行为被当时小他很多的刘小枫深深的记在心里,多年后,他拿出这些没有被风干的材料,写进了这本书里。他用同样的声音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命的沉重与不安。他说:
人类开始讲第一个故事时,与我们院子停电时的处境差不多,原始穴居在夜色降临后,感到时间的支离破碎和空间的若有若无,有一天---故事总是在这暧昧的有一天开始,一个年长的穴居人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听过故事以后,穴居人心里暖和起来,明天的艰辛和困苦变得可以承受了。
   叙事改变了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若无时,当一个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当我们的生活想象遭到挫折时,叙事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
没有叙事,生活伦理是晦暗的,生命的气息也是灰蒙蒙的。

dddd81 发表于 2021-8-18 19:27:26

C-172苏-果妈1008女六
《石门镇》经过昨天开篇,今天对这些短片小说有点抑制不住的想要去做的冲动,还没看,觉得应该挺好看的……认真看完了,竟然感觉没看懂,觉得是根据诸葛亮的摆八卦阵王木匠讲了一个关于石头门故事头绪有点多有点乱,对话太多,故事内容和听故事人讲话混在一起来,再读一遍,刻意留意了这些地方,看懂了,王木匠就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遍了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啊?“我的这双手呵”,耐人寻味……要看进去也很容易,开了头自然就能看下去,能开下去的状态就是申爸说的“不急”,“静”,记着这两个词儿,就慢慢不着急了,静下来看进去了。

眉豆妈 发表于 2021-8-18 22:16:03

2021年8月18日
B-沪眉豆妈0706女九
这篇真好看,语言运用得好,情绪酝酿到位,全文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喜欢喜欢!
当年买卞之琳翻译的莎士比亚的时候,搜索过他的生平。
原来断章是他写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又发散的想到,上次去唱歌时点的那首《不装饰你的梦》,也想起来他的诗,诗比歌词好太多了。

moffe 发表于 2021-8-18 23:37:34

20210818反馈
C-267浙宽淼妈0906男女七
《石门阵》王木匠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人,先讲了三国的八阵图,又讲抗战时期村子里面的人们用石门阵赶走小鬼子的故事,这个也有可能是刚刚发生过的事情,讲得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抗战时期的人民真是充满智慧的,结尾很耐人寻味,我的这双手啊,不管到哪都是能用得上的,非常乐观的感觉。
读着王木匠的故事,眼前浮现儿时也爱听说书人讲故事,每每村里来了说书人,便早早的搬了凳子坐在说书人旁边,听他拿腔拿调的讲着各种传说故事,现在也不大记得听了些什么故事,但那个场景却突然浮现了。后来有了收音机的年代,听得最多的是单田芳讲的各种故事了。儿时资源贫乏,所有的获得都是宝藏。

快乐水滴98 发表于 2021-8-19 00:56:20

20210818反馈 B-豫航妈0803男八 《石门镇》反馈:这篇真好啊,三国故事开篇,引人入胜,接下来王木匠的故事更是形象生动,看着就感觉自己就是里面一听众,随着谅解的情节变化时而紧张时而放松,王木匠的手可以做细活,也可以拿起枪上战场。同时深深地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老百姓的不困苦生活,同时映照出老百姓的智慧与顽强拼搏的革命斗争精神。

513950268 发表于 2021-8-19 10:25:08

20210818

C-豫彤妈1311女二

看过一遍,只依稀记得语言生动,却看不出作者的用意。我若参加高考指定无法做阅读理解了。

京-童妈-1106B 发表于 2021-8-19 11:33:33

2021.08.19
C-093京童妈1106男
整篇文章除了结尾处,从三国故事到鬼子兵逃命都是很欢乐的气氛,木匠说书人语言生动诙谐
结尾处有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感觉

ghx 发表于 2021-8-19 11:39:54

C-273浙舒舒妈1306女二 0818反馈 《石门镇》:用木匠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开头,引人入胜,八阵图的内容和木匠讲的抗日战争中石头门的内容不谋而合。通篇表现了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苏-诚诚妈0910男 发表于 2021-8-19 17:17:33

20210818反馈
C-165苏诚诚妈0910男六
06、《石门镇》读后感:开始以为是描写五六十年代的事情,看着看着出现了小鬼子,哦,抗日时期。老木匠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又很会吊人胃口,仿佛自己也是围听故事的一员,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就像看《地道战》,他们有石门阵。最后一段是在憧憬新生活吗?

如歌行板 发表于 2021-8-19 17:29:32

2021年8月18日反馈
B-闽点妈0603女十
借王木匠之口绘声绘色讲的一个包抄日本鬼子的故事。时代背景是抗日时期。语言生动,对话互相烘托故事氛围,推进情节,说和听的人共同把故事完成。故事既乐观也沉重。

zhangxy00 发表于 2021-8-19 20:50:16

20210819反馈:
C-192皖迪妈0907男七
巜石门阵》一看以为是讲三国故事的评书、谁知一转是鬼子侵略中国、在听王木匠的描述中、好像身临险境一样、不由得呼吸放缓、心提起来、生怕鬼子进了镇子抓到老百姓……在最后通过王木匠自己的独白…期盼早日实现夜不闭户的好时代。

kangmengma 发表于 2021-8-19 22:37:46

2021.8.18反馈
B-鲁康萌妈0712男八1512女大
《石门阵 卞之琳》这讲故事的真是厉害,牢牢抓住听故事的心,看的人跟着叫好。但是最后却觉得沉重。

lanyu1182 发表于 2021-8-19 22:52:09

20210819反馈:C-258粤智妈妈0909女六昨天课件没来得看,今天看了昨天的《石门镇》和《孕妇和牛》。 《石门镇》通过老木匠把抗战故事讲得栩栩如生。石门镇让我想起抗战时期的日军的“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从文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顽强战斗精神,哪怕把木门烧了,还有石门,有石门阵!

hgsshiny 发表于 2021-8-20 00:04:35

本帖最后由 hgsshiny 于 2021-8-20 08:25 编辑

210819反馈:
B-粤涵妈0807女八
木匠兼业余说书人王生枝,人如其名,把一个鬼子进村的事情刻画得就像本人也参与其中的感觉。通过王生枝的嘴,一个村民们与日本鬼子的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在在眼前,生动有趣,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生命威胁的迫近。

yaoyuweather 发表于 2021-8-20 10:38:06

20210819反馈
C-112鲁嘟妈1301男三
《石门阵》王木匠从政治指导员处听得报告回来绘声绘色地讲给村里老少爷们,不得不感叹一下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的相当到位,文章结尾王木匠自己的思考拉进现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习大大说的幸福生活是需要靠双手去奋斗出来的,和平年代王木匠的手用来做家具做门板,战争年代要用这双手打鬼子,为新生活奋斗。

hw1314_0 发表于 2021-8-20 20:19:57

20210818反馈 C-045黑康妈1507男一 1938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开始鼓励广大工人,学生到农村去进行抗日游击战争,《论持久战》发表后各地农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这一篇《石门阵》通过王木匠的嘴,用稍欢快的笔调写出抗日游击战的一次反击战的胜利。显示出游击战的灵活优势以及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当看到故事里王木匠的嘴里活灵活的石门阵抗日,立即想到的就是地道战,地雷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王木匠讲的轻松,胜的开怀,烧光的门板却掩不住人们抗日的艰苦。在那样艰苦的环境,这样的石门阵我们村也要搞几次的情况下,依然有设计了几年的衣橱,那一张精致的衣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未来的无限希望。都靠“这一双手”哟!

XIUXIULIU 发表于 2021-8-20 21:36:10

2021年8月20日反馈B-苏笑笑妈0808女八读完《石门镇》,联系到作者写作的年代,越发觉得王木匠绘声绘色讲抗日故事及广大群众在这么恶劣的生存环境里尚且如此积极乐观,实属难能可贵。王木匠很善于讲故事,把一个抗日小故事讲得令人如亲临其境一般精彩。只是结尾处的那句感叹:我的这双手呵!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图或者展望呢?对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百姓过上夜不闭户的好日子,有属于自己的精美衣柜,这种生活的到来需要大家用手去创造,在此之前需要用这双手为抗日战争贡献力量?

桂-锐妈0808B 发表于 2021-8-20 23:53:38

2021年8月20日
B桂-锐妈0808男八
《石门阵》:一口气读下来,畅快淋漓,意犹未尽的感觉,手巧、口巧的大红痣王木匠,果然真是应了那句“大红痣动了,全村人的心都跳了”。抗日时期正是有许多的大红痣这样的民间讲故事高手,宣传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动。抗战作品读的少,想起小时候偷看过姑姑的《敌后武工队》。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06《石门镇》卞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