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21-7-20 09:51:48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高考】---2021.07.20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7-21 14:34 编辑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高考
2021-07-20
B-桂锐妈0808男八
2021-07-19作业反馈
今天锐做了两次捋古文,第一次,让他自己选择自由组合,锐选了:原文+字义+简体版拆字。这次是直接述给我听,我给他录音的,发现拆字时,有些部首还是不太记得要如何读?会拆,这次还是按着自己的意思来拆的,基本上稍有难度,不好拆的,他就归到独体字去。听得出来,虽然看不到太烧脑的表现,但感觉还是可以感受得到,这几条线打结的情况,讲的不是太顺畅,偶尔会有卡顿的地方。讲字义时,还是讲得蛮顺畅的,讲这个时,速度明显会加快。一到新上的线(拆字)时,由于不熟练,所以速度自然放慢下来。故、降、益、征,部分有不会读的,衡、作,刚开始都当独体字处理,让拆才拆的,就会偷懒……这次三条线,共捋了19多分钟。之后给他看了一下,我们小组妈妈们整理的拆字版,看了一下,对于“所”字,拆成“户斤”不认同,觉得不是户字。

第二次挑战一下,五条线一起捋。开始不大乐意,最后我决定让他自己录音,回头我来听,给他半小时时间。“啊,还有时间限制?”“没有,你想捋多久都行……”最后发现这五条线的录音,也只是用了18分多钟,中途语速过快。“还有些词性没讲完整,中途也有断片的”,这是他自己有提到的,做的不好的地方,确实,五条线太不容易,原来锐觉得不会太烧脑的。在我听来,虽然时间上很接近,但锐用了“巧劲”,只用“能不拆,就不拆”的版本,且只要出现独体字的,他就图省事,直接说独体字跳过,不说,只说要拆的字,而这个能不拆就不拆的版本,确定有不少字是不需要拆的,再加上,他在捋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卡顿明显的情况,中途断片,需要不断重复前一句,才能讲出下一句的情况。看来这个“五线谱”,确实有意思!说了原文+字义+繁体,这词性和拆字就会讲不完整,似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明显感觉这大脑不是太好使唤,需要再继续慢慢回滚。这第一次的录音,明天让他自己听一遍,自己总结一下看,能说出多少遗漏的地方呢!AB班麻麻,去寻找锐妈说的情况哈:“似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明显感觉这大脑不是太好使唤”。找到孩子做哪项具体任务时,会明显有吃力的感觉,那狗头金就找到了。既然找到了,它就跑不了了,对吧?接下来,就是耐心,慢慢地把它刨出来,放背篓里背回家。妈妈们要晓得,每个孩子以前的经历,相互之间,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经历建构了不一样的大脑,不一样的大脑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样一项任务,有的孩子有狗头金,有的孩子,就表现不出来。但总得来讲呢,能挖到金子的任务,总数是确定的。每个妈妈都多看别的妈妈的回馈,看人家在哪个任务上遇到了狗头金,你就跟着去用同样的任务,到自家娃去试试……锻炼大脑,其实就俩事儿:一个是找到孩子的大脑做啥事儿,做起来感觉不太好使;第二件就是找到了慢慢做。天天做,每天做一点点……其实,不要几个星期,孩子的脑子就练出来,再做这事儿,就很顺畅了。摸到窍门儿,做起来很简单很容易。

嗯……说个事儿哈。咱们A班的妈妈,有高三的么?跟大申一样,明年高考的妈妈。不知道有没有哈……猜测起来,应该有的。说点儿跟高三有关的事情,高三妈妈正用,小孩子妈妈,可以看看愿景,获得整体感。他这个高考考的到底是什么?“考”就是敲啊。挑瓜的时候,弯起手指,敲敲瓜,从声音上判断瓜熟了没有。“考试”就是“试着”“考”的意思。“试”就是采样。高考数学考试,一共22道题,就是在高中数学所学范围之内,取22个点,每个点出道题,让考生做,意思是敲孩子们头脑中数学这个大瓜,熟了没有。从“考试”这个能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我们是怎么认识这项活动的。当然,这是现实。我们这样认为,也这样去做……主要是,从命题方来讲,这样看待考试,可以用来命题。但是,从受试方的角度……就是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样来认识“考试”的本质,似乎不给力。之所以它不“给力”,在于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孩子很难提高分数:每个孩子,都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高考复习,但是,得分儿,还是那么困难。困难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抓到“考试”的本质……至少,还没有抓到高考考试的本质……怎么叫抓到本质了?要是抓到了本质,你可以很快地把一个孩子的高考成绩,提高起来。你把一个学渣,在高考中提升为学神,以前,这是天方夜谭式任务。但是,申爸坚信,这样的任务,是存在的。理由是:第一,在高考的时候,确实有学神存在;第二,这些神,不都是打中考就“全市第一”这种出身,有黑马。黑马匹,他是怎么出来的?申爸自己呢,当年高考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黑马。这一点,申爸当年就知道,也试图总结到底哪里做对了,导致申爸能成为黑马。遗憾的是,努力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自打高考以后,申爸获得了一项自由:就是不再怕考试了。申爸有信心应付各种考试。你只要是凭分儿考的,申爸就在行,就考得进。甭管你考什么,都如此。申爸“会考试”了。你只要申爸去考,一过去,就知道该怎么做,就能考取——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另外的地方,想考多少分,就能考多少分!申爸决定考研究生的时候,已经28岁,自己对考试的信心,已经炉火纯青了。明年一月二十六号研究生入学考试,今年十一,申爸还在忙着过第一个小长假……是的,那一年的十一,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提升消费,破天荒第一次,中国拼凑出了一个十一小长假。一个星期的假期,不用上班,当时连春节假期,都没这个长。前所未有!申爸很高兴地玩了七天。搞得申妈都疑惑了:你到底想不想考研究生了?八号,小长假结束了,申爸才找了个辅导班……在对外经贸大学哈,当年是个破阶梯教室……买了辅导书,正式开始复习考试。是日,距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三个月零十八天的时间。正好110天。就用了110天,申爸就考取清华了。有什么难的?妈妈们要想象一下哈: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申爸离开校园,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里,考试考的东西,是没有用到的。扔了六年,几乎所有的数学公式,早就不记得了;英语倒还好点儿,平时工作中有接触;那个政治,就没用过……跟妈妈们现在的状态,差不多。就以妈妈们现在的知识状态,仅仅用三个月零十八天,就考进清华研究生,妈妈们感觉想象一下……

这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等申爸进了清华很长时间了,有天拼车回家,无意中跟陈华章聊天。他学霸,入学考试第一名,他得了4万块钱的新生奖学金!4万啊!跟当时申爸一年的工资差不多了。申爸这个后悔啊:当初自己怎么就不知道有这4万块钱呢!要是知道的话,那就考第一,拿钱呗。一年的工资啊!你想啊,就110天,还是业余时间。你就是紧张死,也不过就是110天的业余时间罢了……能挣一年的工资,哪里还有这样美的兼职工作?申爸都想退学,再考一次了:反正申爸也不指着学位吃饭,早拿晚拿也无所谓,对不对?再考一次,4万块……北大考一次,人大考一次,北理工一次,经贸一次……每年一次,拿钱啊!再没有比干这事儿更美更容易的事情了:你第一年清华,还要复习110天,第二年北大,已经复习过了,估计考前准备个11天就差不多了。这兼职工作,挺美的,收入高,付出小……这想法在当年的申爸,只不过是“想想”罢了。可很多年之后,确实有人从北大退学,去考隔壁;或者反过来;他们确实是为了考取清北的奖金。那已经不是4万,而是40万了。申爸说这个,意思是想说,申爸不止是会考试,更牛的是,想考多少分,就考多少分!当然,想考多少就多少,申爸没试过。申爸只是坚信自己能。可这信心,是打哪里来的呢?即便对于当事人申爸自己,这也是一个迷。

挺早的了。大概在大申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吧,申爸明白了这里面的原因……是自己解不开这个谜的原因哈……这就跟一个人,想搞清楚自己的容貌一样。除非他借助镜子,否则,他永远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人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那麻麻说了,你可以借助身边别人的容貌,大致推测自己长什么样啊……可是呢,刚才申爸说过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建构起来的神经网络,每个人都不一样。在这么细节的心理层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独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这就相当于说,整个地球,只有你一个人,你又没镜子,你怎么知道你长什么样?你永远知不道。那就这样,认命了吗?不是。上帝还是落下一个破绽,我们能借助这唯一的疏漏,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疏漏就是:你跟踪一个孩子完整的成长过程,把堆叠在一起的共时投影,在时间轴上拉开,到了高三的时候,孩子那里新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你的镜子!它是漫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把你自己照亮。尽管只是瞬间,但也足够了:你只要瞥一眼镜子里的你,剩下的,就全清楚了。

当申爸能从外部看到自己的时候,尽管只有一瞬,但也足够把主观世界,观照清晰了:什么地方特别。其实呢,申爸的本事,来源于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儿。这么说吧,能说明白一些。当年,申爸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好像是考4科。那个考试,是统一考试来的。全国一张卷。清华么,分儿肯定要高一些。申爸看了一下去年清华的分数线,好像是两百七十多分。那么好,申爸只要每门课都考70分,就稳稳地考进了。四七两百八,有280分,就稳稳地进清华了。嗯,顺便说一句,申爸最后得的分儿是281分。现在,关键性的操作来了:你怎么确保刚好到达你的目标?很简单。拿多少分,跟你捋多少套题有关系!这是申爸的经验,申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到的,什么时候想到的……好像,当年高考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思想的萌芽了。源头总是模糊不清的,但到了28岁,考研究生的时候,这个策略,已经非常清晰明确了。当时,申爸觉着,如果拿280分,每门课,大约需要捋四套卷子。事实上,申爸就靠考前捋16套卷子,精确地得了281分,进清华的。那你怎么保证能拿4万块呢?捋32套到40套卷子,就差不多了。也就是每门课捋8到10套卷子。你只要捋下来,4万块准定到手。申爸遗憾的是,预先不知道有这4万块,结果,明明有够捋10套的时间和精力,但申爸没去弄:就是个入学考试么,进去就行了。得那么多分,你还能进去两次不成?事实上,这在申爸,是一个“默会知识”:不需要过脑子,你只要是考试,申爸就会这么干。申爸本以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也都是这么做的……要不然,要那么多模拟试题,干什么用呢?对于权威的模拟高考题,在申爸,理所当然地是用来捋的。捋完,有什么好处啊?

前些日子,申爸跟大申聊天儿,申爸无意中跟大申要求道:“你看到一道题,你马上就知道,这道题自己做过没有;如果做过,你肯定做不错;如果没遇到过,你大概做不对……”申爸说到这儿,大申哭丧着脸,打断申爸说:“就这个‘做过的不会错’难,这怎么能做得到啊!”这就是划破永夜的那道闪电。它让申爸瞬间意识到,自己哪里做对了,其逻辑线条,是怎么样的。是这样的:妈妈们要了解,入学考试的命题特点。作为一项普适的选拔性考试,它的每一道试题,都不允许偏难险怪。对于偏难险怪,有一项衡量指标,叫做难度系数。难度系数,好比说0.68吧,就是说,所有的拿这张卷子考试的学生,最后统计这道题的正确率,应该是0.68!很多妈妈感觉惊奇:呀!能做到这个?那当然。作为高考,一道题在命题大纲上,规定是0.71的难度系数,你考完之后,用这道题全国所有做对的人数,去除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数,保证是0.71。你麻麻不用惊奇,这已经是做到的事情。年年如此,题题如此。命题是要靠经验的。全国顶级的专家,每年去琢磨出那套高考卷,它的难度系数,控制得很准确。高考试题中,不会出现难度系数低于0.50的题。每一道题,都要保证一半以上的人做得对,这一定意味着一件事:你孩子学校老师的复习,已经完全覆盖了高考。你不需要找任何别的辅导方案,就借助学校的方案,就行了。

事实上,所有的高考复习方案,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历年真题,还有根据今年高考命题组的命题说明,新组的高质量模拟试题来做的。对于孩子而言,重点不在哪套方案“更好”,而在于把手上的方案落实。要避免的事情,当然是避免校外再给孩子搞一套辅导。高考复习方案,本质上一样。不同的,只是复习的进度安排,先后次序,有差异。你孩子如果学校有一套,自己家里再花大价钱,搞一套,那孩子就被搞混乱。学校那套你是躲不掉的,你就不能再搞一套。再搞一套,纯粹是画蛇添足,自找麻烦。孩子的成绩没见高,反倒被拉得更低了。不做任何别的,除了老师要求的。马上要高考了,劲要往一处使,才能出爆品。我们不做不一样的事情,我们以不一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怎么才能把学校的方案落实?我们来看孩子。哎……麻麻们呐,你们要学会看孩子。看孩子,看孩子!你说,对吧?作为申爸,尽管没有闪电照一下,捋,捋到会的东西,做不错,这种标志性的感受,申爸总是留意到的。岂止是留意到,简直就是很重视。事实上,从小学,至迟五年级,申爸就跟大申灌输:自个儿心里要清楚,自己考试的题,哪些肯定是对的;哪些肯定是错的。没有可能对,可能错的情形。大申听不懂,当然也做不到。就今天的大申而言,还那儿疑惑:你考完试,自己怎么可能没有不知道对不对的题呢?

开始的时候,申爸是忽悠。这当然不是靠忽悠能做到的事情了。忽悠无效,就上了高中了。对这件事,申爸开始认真起来。申爸的思路很简单:你既然做不到清晰明确,那你考过的卷子,总该百分百能做对了吧?结果,申爸去一试,我切,考过,讲过,错题练过,仍然不能全做对。事到临头,大申还很淡定自然:那怎么可能都对呢?这……好吧……这学渣的世界,学神不懂。原则上来讲,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靠的是“多练”,“反复练”,错题本。可是,申爸打心眼里本能地反感这些事情。申爸自己就想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可是,申爸靠的……尽管不知道自己靠的是什么,但申爸清楚地知道,自己靠的肯定不是什么:绝对不是“多练”,“反复练”,错题本。申爸自己,从来不搞这些东西:错题哪里需要本儿啊!你那几道错题,不都在脑子里装着呢么?你不装在脑子里,你写在本子上,这意味着,你根本就没搞会么……嗯……现在呢,参加了小作坊的麻麻,借助自己这些日子的体验,一眼就能看清楚:怎么装进脑子里去的?你捋几遍,它自己就进去了!就这么简单。你硬装,是装不进去的。这个事情,不是说“你怎么把大象装进冰箱?”答:“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推进去,关上门。”这个装大象,谁都知道不能这么装:太大了,装不进。可是装比大象更大的错题,大家就这么凭直觉硬装:“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推进去,关上门。”麻麻不服气:不是,申爸,那什么……错题那么多,孩子怎么可能都装进脑子里啊!太多了,错的题。这个吧:谁让你做那么多“题”了?你做的题多,错的题也多;就因为错的多,所以处理不过来……那你还做那么多“题”干嘛!注意哈:高考到底考什么。它其实考的是一个孩子,自己对自我认知的水平。自我认知水平最高的0.67%的孩子,进清北。它考的不是谁的知识多!

嗯……先说到这儿哈,回头再接着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小作坊:申爸谈高考】---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