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6-30 19:28:20

B-晋仪妈0803女八 实操反馈

这个暑假申爸亲自带队开语文小作坊啦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6-30 19:28:56

下面是实操反馈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1 10:42:10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3 编辑

2021年6月26日反馈:         
打开课件第一眼看着似曾相识,又读不流畅,就有些畏惧了。比如看到“迨诸父异爨”明明还认得三个字,却是五个字都不会读了,继而认为整篇文章都很难。心想没有个整块的时间自己是背不下来了。想着晚点再看看,就去翻手机去了,但到睡前也没有再打开课件,虽然睡前心里还惦记着这个事情,但是没有去做。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1 11:15:34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4 编辑

2021年6月28日反馈:
这两天的任务还是背课件,有点逃不过去的感觉,于是开始想办法。找了音频来听,看音频仅4分半,又有了点信心,听了四五遍后看着课本跟读,半天的努力跟读上了,远远还达不到背。下午看到妈妈们都背下来了,有点着急,背完第一句就想不起来第二句了,再去读原文,又从头背,静不下心来,也不知道上学时是怎样把课文都背过的。
没有办法又完成不了任务时,就会想“策略”。是不是小孩子时要玩具的小“策略”也会在没有被满足时想出来,学习上的“策略”会在自己想完成的任务完成不了时想出来呢?那就是什么时候独自学习、独自承担任务,什么时候就开始有想“策略”的想法。明显策略性行为,就是明确有自己必须完成任务的时候。

我投票选的12岁,孩子升初中的暑假孩子要独立预习初中内容,文言文难度骤增,靠之前的办法没有那么容易背熟了。孩子开始想办法,听诵读听歌曲,倒腾的很多都会唱背了。如果这个任务要11岁完成,孩子会不会急中生智想出之前没有用过的“策略”呢?或者在学校用“策略”完成了任务,孩子不知道,我也不清楚。所以出现“策略”的年龄不是固定的,是依托经历产生的。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2 21:29:00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4 编辑

2021年6月29日反馈:
早课内容:背下《项脊轩志》第一段(或前两句)的妈妈接着往下走,打开字卡把第一个字放大到整个手机屏幕那么大,然后,仔细地观察它的字形。每个细节都看仔细,然后,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清晰的楷书“项”字吗?能想清楚浮现出来的这个“项”字的细节吗? 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一个字轮廓的?你觉着你能想清楚一个字字形的所有细节,你是怎么知道的?143个字,你全都想过一遍,你才确信你知道每个字的细节吗?如果想过,你用了多长时间?如果不是每个字逐一想过,你怎么知道你能想清楚每个字的细节?你能想清楚每个字的细节之后,你随机地挑几个字去写,肯定能写上,能写对吗?去试试,反馈你的结果;如果你觉着不能,为什么?      
把早课的主要内容记在这里,是因为读了一遍却抓不到重点。第一天申爸让背第一段,我因为畏难心都没有认真读课件,一直认为要背全文,结果第一段也没有背好。放大字卡,背诵下来的句子,字卡上的字就特别清晰,后面没有背下的句子,连字都不像字了,没有放在一起清晰了,更连不成句子了。闭眼清晰的字,不是一下子呈现在眼前的,是自己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熟悉的字比如“项”是有个模糊的字迹,然后自己在脑中书写一遍就清晰了。但是“脊”那个模糊的字迹都看不清,认真写出来才会清晰,但写出来就是字卡上的正楷。如果不睁眼看,背下来的句子,就可以继续这样写下去,背不熟的句子就写不出来了,如同默写不出来一样。继续睁眼看每个字,用时8分钟,后面翻看的就比前面着急了。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4 22:01:17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5 编辑

2021年6月30日反馈:                                                   
课件: 申爸:你静下心来,认真读,你很容易就会感觉到,面对同样的任务,每个人的心理过程,是很不一样的。面对同样的字卡,小的时候,练习过毛笔字的妈妈,头脑中出现的,就是笔锋和间架;跟孩子一块儿,拆字拆熟了的妈妈,看到的就是部件;啥都不占优的妈妈呢?如果想“看”清楚自己头脑中的字,要按照比划,写,同时,手指头还要跟着虚划,头脑中才能出现清晰的图像......                                                                                    
申爸真是神算,没有练过毛笔字,没有读过拆字教案,要“看”清晰脑中的字,就得一笔一笔写出来。写完就是完整的字,需要刻意去拆分才可以把字分开,明显大脑没有建构出分析字的思维。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4 23:11:06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9 编辑

2021年7月3日反馈:                                                   
申爸:你们捋字形,对吧?你们从哪里开始捋?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无论背、读,看字型,每次开始都是第一种,原因是在学校时语文老师严格要求过。听音频跟着背,也有这个效果。                                                
孩子选了《三峡》,先读了一遍,1分钟就读完了,说自己背的也熟,一分钟不到背完了。 我说来遍习太太版的三峡吧。随手放了3分钟主席讲话,昨天两人都没觉得主席读的慢,今天才发现原来语速是这样的,慢而不拖,清晰动听不断节。模仿主席又一遍《三峡》,拉着调子版背的,让我不要发。 我放了大申的《出师表》太佩服了,我都没有耐心听完5分钟,大申居然背了5分钟。 接着听了眉豆的《桃花源记》背诵2分半,《岳阳楼记》3分半钟,很受启示,背了几遍,自己感觉越来越好,录了个2分钟的音频,在一起共同学习了一个小时。孩子谈起自己的感受就很兴奋,我就附和,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作业。还告诉我,刚开始为了慢下来,自己给自己打拍子,比划手势。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4 23:26:56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5 编辑

2021年7月4日反馈:
今天周日,仪给自己安排了个休息。我忙完过来找她完成作坊作业。                                                
要求:继续慢慢陈述昨日古文,她说不背《三峡》了,也要读《出师表》,让换个能背过的,又选了《岳阳楼记》,读用时4分钟,背诵4分钟,背第二遍比第一遍多用了10秒,说自己感觉更慢了,时间也没多出来多少。                        
读《出师表》前,说自己调出脑中的音频,我说调的出来嘛,孩子说男生朗读的很纯净,都记不清在哪里听过,第一段很清晰的,后面就没有了。自己诵读10分钟。拿着平板就习惯了看信息,去和同学聊天了,我自己读申爸的预制版课件。 后来又录了一遍朗读《出师表》,自己还挺满意,结束要去睡觉。放开《离骚》音频洗漱,很瞌睡了的样子。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6 22:52:13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0 编辑

2021年7月5日反馈:
晨读古文,说不由自主的慢下来了,慢下来记的更快了,而且慢读会去思考了。傍晚我们继续慢速《岳阳楼记》,说自己要背这样的长段,是需要了解意境的,比如:这篇是根据作者的描写,在脑海里描述出一幅画。作者没有去过可以写出来,那我也可以画出来。虽然译文没有去背诵,但是背诵原文的时候,是靠印象中的译文。又朗读了《出师表》。看孩子说的和申爸课件很相似,就给读了部分的课件,再次感受到申爸的神算。   还给说了妈妈的任务,我说对于我有些艰难,背不下来,捋字型就能捋到背好的部分,孩子说她试试,看完全文背了半段,然后看字形,看到眼前全是字,要求去睡觉。说得给我时间,我跟着申爸开始,现在就全文背熟那就好捋字了。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6 23:32:16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0 编辑

         2021年7月6日反馈:      
现在娃纯粹以慢为荣了,《岳阳楼记》从原来背诵的4分到今天的4分50秒,自己先乐呵半天。读完《出师表》再读《项脊轩志》,问有没有想到字形,答:没有。合着昨天的激励没出效果。当时就想做份《岳阳楼记》的字卡让孩子捋,不知道是不是时候。慢读已成习惯,期待孩子的新策略。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7 23:19:53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2 编辑

2021年7月7日反馈:      
古文继续《岳阳楼记》,晨读按要求看书捋了一遍字义,下午仪复看古文,只录了背诵的原文,要求再来一遍字义,说早上都看了一遍了,固定思维好像是原文可以不断重复考核,字义知道就可以了。         
接着完成要求再捋一遍,缓慢的背诵语速又回到机关枪速度,就机关枪速度捋完这遍也用了一个小时,这次看的比早上认真了。又给了解析的电子版,说翻译的差不多,就粗看了一下,以为过关结果还要录音,而且是盲捋。      
录音前听了申爸的《疲敝》,加上不看书就说的慢了,说句原文,然后一个字一个字解释,比我懂的多,我看着书也插不上几句,觉得孩子知识不少,就是总结的少思考的少,这样的练习能让她把脑子里存储的不清晰碎片越来越深刻,会越来越通透,以后要每天坚持陈述。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10 19:55:34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2 编辑

2021年7月8日反馈:                                                      
  继续捋《岳阳楼记》,小孩子的记忆力是好,看两遍就记下大部分字义。结合两个版本捋,孩子把记忆的结合在一起再复述出来。昨天是捋到“浊浪排空”,在这之前详细捋过了的今天就能详细流利说下来,昨天被忽略或者粗略捋的,今天就得重新想一下,也需要更详细的思考了。 昨天捋到一半+(用时51分)叫停的是妈妈我,一方面是有点晚了该睡觉了,第一次捋没想到一个小时孩子滔滔不绝,我们还只捋了一半。还有一方面是我跟不上孩子了,看着书都困的没状态,孩子倒还好,我中间还瞌睡了一次,到51分看着“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段就更是困的坚持不了了,孩子还在问我“空”怎么不是空气一定是“天空”呢,我说两个版本还真都译为“天空”,那个年代是不是还没有空气这样的事物呢? 烧脑,很烧脑,平时看着译文背背,是不会有这么多问题蹦出来的,孩子也说平时没这么思考过,只想着翻译的对不对,或者背的对不对。

今天知道了捋一遍需要将近2个小时,就提前开始,全文捋完用时145分钟,孩子中途没有休息,我休息了一次,觉得孩子很了不起,提了很多问题,老妈比较拖后腿,拿着课本,看着两个版本的注译,查着百度和孩子交流,还听了孩子自己的一些见解,没有明显失误就会认真听着,孩子讲的很享受,妈妈完全靠欣赏孩子撑着,对文章还是如之前一样陌生,没有背诵下来,也没有像孩子一样越来越有作者般的感受。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10 22:14:50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3 编辑

2021年7月9日反馈:                                                      
早上陈述了七下课本,下午继续陈述《岳阳楼记》,先给读了一下豆神写的:岳阳楼记,岳,丘山,本义为高大的山,后特指名山,这里指天岳幕阜山。阳,阝日,本义指山的南面,后引申为温暖明亮等。楼,木米女,两层或以上的房屋,外面没走廊。记,讠己,本义是记住,后引申为一种文体。 意思不仅是捋字义+字形了,再+拆字,率了两句,孩子说有的不会拆,我也带不了,就让能拆的拆,拆不了的只在脑中捋出字形。今天让孩子自己录音,安静的捋一遍,用时1小时40分钟。回听录音,没有和妈妈一起捋问题多,可能没有陈述对象就不冒问题了。但孩子还是完整的捋了一遍。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10 22:15:25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3 编辑

2021年7月10日反馈:                                                   
一直以为说的越来越详细是重复一篇古文的意思。今天早课才知道申爸的具体要求,重复陈述,虽然不解其中深义,但还是要严格按照要求实操。   给孩子读了今天部分课件,孩子理解了做法,忙完英语开始继续陈述《岳阳楼记》。          逐字捋了三天了,今天要求只陈述书上标注的语言点先不翻译。认真看了一遍《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然后开始陈述,但我发现基本每个字都踩,没踩的就只留下几个,一是书上语言点确实不少,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复述时更容易记下。
孩子说就是复述我自己的话,很容易的,比改错容易,不过就让我这样错下去嘛,考试咋办?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12 23:20:06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4 编辑

2021年7月12日反馈:
  一直记着申爸说要立榜样的话,因为大申、眉豆榜样的力量,上山的实操没有遇到孩子不愿意的。继续从读课件开始今天的语文内容。 给孩子读了主要课件,让我把“能指”“所指”这部分读了三遍,自己又陈思了一会告诉我:我懂了。我心里所想的是所指,我表达出来的语言、文字是能指。鲁迅先生的所指境界高,他又能把所指转换大众都接受和喜爱的能指,所以他成了了不起的作家。如果我能把我读的能指感受到的所指转换出自己的能指,那我就能理解和讲解这个能指了。         
然后很兴奋的开始陈述孟子,尽管背诵的还不熟练,能踩到第二行的语言点,漏掉第三行的词性比较多。用孩子的话说,这样的学习即轻松又舒适,不是枯燥的反复记忆,却是记得最扎实的结果,是的,动脑还长脑,何乐而不为。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26 18:31:24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4 编辑

2021年7月14日反馈:                                                   
这两天是和爸爸一起捋,拆字还没有找到方法,就放下了。字义孩子捋的比较顺利了,和爸爸一起捋一下,感受还是不同的。 这个实操的过程孩子还是很积极的,自己还会找时间去读其它的古文,说以后也要捋的,先熟悉下。给了《说文解字》看,让她自己先琢磨。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26 18:32:05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4 编辑

2021年7月15日反馈:                                                   
熟悉了两天《说文解字》部首今读,和孩子尝试捋字义+上字形,先是用熟悉的偏旁拆,第二遍拆的又细了些,问我是不是拆的越小越好,我说有空看一下说文解字的书,多看这方面的字,你自己就有自己的拆法了。后来就自己很兴奋的拆,我不知道拆字的原理,也就没有去打断和作为。词性拉下步子了,明天开始。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26 18:32:34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3 编辑

2021年7月18日反馈:                                                   
之前捋是原文+字义+翻译三条线,今天捋原文+字义+简体字形 三条线。字义可以陈述到每次都说的一样,字形还在熟悉,也还没有校对的范文。捋完后做了词性的作业,看着简单,真正理解了很不容易,能在句子中准确说出词性更不容易了,现在的词性理解都来源于英语,之前问我是方位介词还是方位名词,查后才知道英语是方位介词,我们是说方位名词。让孩子多百度下这方面的内容,我也找找关于的词性课程。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26 18:33:05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3 编辑

2021年7月20日反馈:                                                   
这几天捋三条线一直是盲捋,比较熟练了,今天让孩子看着书自己捋了一次,因为一直不愿意把错了的继续一致的再重复了,所以现在还是以书上的为准。然后继续做词性的习题,比有教案的字义就难理解多了。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26 18:33:34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33 编辑

2021年7月23日反馈:                                                   
今天开始捋,孩子要从孟子第一章捋,我说不捋第二章了,她说两章一起捋,也不能开学了我只会这一篇。按照以前的学习方法,初中的古文都能过好几回了,现在每天都捋同一篇,看来一直没有这样反复不前的学习过,让她有些心急了。但她也认识到半个月捋一篇,也还没有捋到六条线完整,知识这样学才是扎实。 之前捋一遍需要50分钟,还不带拆字,今天用时25分钟,语速也不快,就是熟练了。 虽然第一章是第一次捋,但是比第一次捋第二章就进展快多了,不清楚是功底好了,还是建构起到了作用,或者是对字义字形有了认识。也给孩子提示了下,说这次新开一篇,可是熟悉的过程就缩短了,很有信心越来越好。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7-31 23:16:43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8 编辑

2021年7月26日反馈:
已经有每天捋一遍的习惯了,不用刻意找时间也可以捋,特别是给她说,申爸说随时随地,特别不用占据专门的时间,她更乐意了。《孟子二章》已把五条线都捋过了,坚持重复相同的陈述,做到“”乐之”。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9-28 18:46:59

2021年7月28日反馈:
把每天捋一遍改为每天捋两三遍,今天是自己捋,没有录音也没有找我对,说自己先多捋几遍。给孩子说了可以少捋几条线,想捋几条捋几条,仪说,就完整的捋吧,都捋下来了再不重复又生疏了。说,捋的时候语速速度快的部分是记熟了,说的慢的部分就是烧脑的部分了,繁体是比较卡的部分。
但即便说的像打机关枪似得,也和原来快速背下不过脑似的死记的那种不一样,以前硬背的脑子没有什么痕迹,所以会出错,现在的字、义是再写不错的了。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9-28 18:47:25

本帖最后由 晋-仪妈0803G 于 2021-9-28 18:49 编辑

2021年7月总结:
从上山开始看课件,无论看转播的还是当天的,都不太能吸收,遇到需要时还要凭着印象找到课件再读再看再理解。进小作坊这个月最大的收获是课件可以理解一部分,回头再看看,还能做到点,然后再调整再去理解申爸的初衷。
「5月18日申爸:怎么才能让孩子“乐此不疲”呢?这个看起来很难呐,你妈妈只要每天能从孩子的学习时间里砍出一个小时,娘俩一块儿学习,孩子不但不炸锅,反而乐于每天去搞那一个小时.....其实就已经做到了,咱们暑假的小作坊,重点放在这件事儿上哈!」
- - - - - - - - - - - - - - -
记下了这点,孩子一放假,这一个小时的学习,就列在了计划里。时间可以调整,时长不变,这个事就定下来了。

「5月19日:一方面看课件,一方面写感想,一方面读别的麻麻的感想;最主要的,你们开始思考:申爸找谢谢课件要干嘛,到底想说啥?」
- - - - - - - - - - - - - - -
从4月27日的两个课件开始,我就在拖,当天基本看不完,过后看了的写不出总结,看了大家的反馈文笔更是提笔写不出来。所以也没看懂课件的作用。

「5月20日:你只要在“日积月累”中,确保自己孩子的素质积累到位,剩下的一切,学校都帮你办了。」
「5月21日:是否允许孩子走自发的路,甚至比登不登顶,要重要得多!」
「5月23日:其实很简单的,“能静下来”,“耐心地、逐字逐句地读完所有内容”,然后,“原来看似深奥难懂的东西”,就“懂了”。自己知道自己是这样的。」
「5月24日:正确的方式是什么?是让孩子也产生“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然后,他知道他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学会更多的知识:想学什么,都能学会。这就行了。」
「5月25日:孩子大了,他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创造条件,让他感受到独特的体验。他有独立意识,主观上的能动性,只要体验到了,他感觉好,他自己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追求。这就是动机。」
「6月3日:我们呢,要给孩子解决的首要问题呢,就是这个交流的问题:高效地接收信息,有效地进行表达,任何时候,都能够顺畅地交流。」
「6月11日:这就是“把握一个大框架,然后,在框架内,把细节顺次逐一进行”。 事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么弄的;这么搞,叫做“有条理”。」
- - - - - - - - - - - - - - -
在进小作坊实操前,这样贯耳的语言,在当时听了也没悟出什么,连个波澜都没翻下,现在回头看,却是那样的有用,可以让你在实操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心境。6月12日申爸第一次提到《项脊轩志》,就相当于上课一样讲解了一遍,没入心没入肺,呼呼的翻过,去看课件了。
「6月13日:语文不是“背”的,因为你“背”不下来,太多了;语文是靠梳理,靠逻辑,靠想而成就的。」
「6月17日:孩子14岁之后,妈妈们要做的重点,不是解决多少问题,而是创造多少问题。让孩子产生无穷尽的疑问,还有随之而来的“想要知道”的渴望。孩子只要有了渴望,他自己就会去找答案。」
「6月18日:“智力”是什么呢?“智力”是当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拿出来用的东西。其实呢,它是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自动会跑出来起作用的东西」
「6月23日:其实呢,豆儿神说得对:大申最要紧的本事,不是别的,正是他能静静地坐在那儿看网课,一看看三个小时,每天看。」
「6月25日:除了深切体验“焦”“躁”二情绪以外,“快”是没什么价值的。只有慢下来,微妙的独特的体验,才会显露出来。」
「6月28日:能够进入状态,它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如果用两个字,就是“不急”,如果一个字,就是“静”。」
「7月1日: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你不跟(跟和不跟,以回馈为标准哈),不久,你就会陷入“溜号者困境”:你遇到了问题,但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已经解决过自己没跟上还是新问题,你就不知道该提不该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月26日小作坊建立,预热正式开始,要求背诵《项脊轩志》第一段, 28日看字卡,29日捋字形,因为之前吃了掉队的亏,一无所获,这次一步也不敢拉下了。但是这比看课件还难,就靠着群里的反馈推着(别的妈妈能背下来),靠着为了有收获推着,就每天都想办法去背去看字卡闭眼画字,背不下去的时候,就反复放音频,听久了都会走神,像孩子伴听似的听不到了。 虽然那个时候完全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但是体会了一把知道了不容易,也为后来带孩子实操提供了更多的耐心。 7月3日孩子加入,任务:找一篇他已经背过,会背的古文即可。慢慢地拖着孩子,脱离机关枪一样的背诵状态。选了《三峡》1分钟就读完了,幸好群里有标准,听了大申的《出师表》眉豆的《岳阳楼记》,然后再练习,一个小时孩子用自己的“策略”慢下来了。第二天又换《岳阳楼记》,11日,原文➕字义捋了下来。 12日换成《生于忧患》,和大人不同的是,字义对于孩子不难,拆字成了难点。原文➕字义两天就捋下来了。之前没有读教案,便从《说文解字》开始,15日尝试捋拆字这条线,对孩子还是很满意的,知道了很多常用部件的发音。 18日字义➕字形捋了下来。 20日➕词性,又从头学习。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习惯了我读部分课件,就自然而然接受了新任务。 23日自己要加孟子第一章进来,两篇一起捋。之后就是三条线四条线的加,佩服孩子的耐心,时长加到我听完都累。26日加进繁体,其它的都成了机关枪脱口而出,拆繁体时变慢。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我们还在饶有兴趣的捋着《孟子二章》。中途有不耐烦的时候,比如额外有个事情,出门或者网课,过了捋的时间,你不提她也不捋,所以我觉得还是没有看书那么乐之,可能看书比捋舒坦。还余留有读不准的,不确定的词性,让她自己去确认。我相信把这一篇捋到精,捋到透,以后遇到的古文,她都会有【捋】这个意识。   

8月继续加油!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9-28 18:55:04

2021年8月2日反馈:
六条线并进能稳定陈述三天了,今天又回到教材看着口述一遍,《孟子二章》用时27分,中途还会有读错的情况,比陈述时语速减慢,很努力的按顺序捋,但总体还是比陈述用时短。

晋-仪妈0803G 发表于 2021-9-28 18:55:31

2021年8月4日反馈:
      仪今天给自己下午四点安排了一场电影,3点开始捋古文,说:我想换一篇,实在不想再捋《孟子》了。我第一次隐隐感觉到那种孩子【腻了】的感觉。明明再捋一遍要容易,捋完就可以出门了,但仪还是选择重新捋一篇。
       选的《三峡》参考课本捋,和教案不一样,没有现成的线。之前群里有反馈说用课本有难度,仪当时说不应该啊,更简练不是更容易嘛。 捋完后说,怎么这么难呢,都得我自己去想。我顺势说自己写一份好用的教案呗,仪说我觉得也是得写一下。 这是已经形成古文学习的特定方式(或者说是回路)了嘛,一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B-晋仪妈0803女八 实操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