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家长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23|回复: 0

[申爸指导]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陈述和口述心算的区别】---2021.04.25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5 15: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4-26 11:05 编辑

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陈述和口述心算的区别

2021-04-25
嗯……申爸昨天跟大申一块儿陈述物理,又认真地体会了一下下。口述心算,跟陈述,有什么区别?

麻麻们除了当领导,否则,很少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讲话,你能讲多久?随时请,你随时能讲吗?为什么有的人能当众讲话,可以讲很长时间……问题不是“当众”,而是“讲话”。你麻麻说,OK,我没有当众的经验,一上台,就头大气短,没张嘴,自己先凌乱了。那好吧,你不上台,你就在台下小声说。甚至,如果要剔除别人的打扰的话,你找个没人的地方,就你一个,自己小声说。你能说多久?妈妈说:“说什么啊?”“说什么都行,怎么说都行。”不是聊天,两个人交互的那种……麻麻最擅长这个了,聊天儿聊多久都行;不是聊天,是让你一个人独自说,你能说多久?这个好像很难诶……没试过。你麻麻试试看,看自己能说多久。感觉好像不难……说啥都行,咋说都行……可是,真的要你去讲,你马上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说啥好了。

在社交活动中,哪里有说啥都行,咋说都行的;你看领导们讲话,他都是有明确的主题的。他能讲好几个小时!你听得烦不烦是一回事,能不能一讲好几个小时,是另一回事。为什么听得烦呢?是因为,他讲得不生动,不具体,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固定的话,来回啰嗦。听众听不到新意,脑筋就开始厌倦。

他陈述,对吧?他得有个主题呀。主题是什么呢?在陈述物理题的过程中,是物理的习题。那个题比较难,大申先用十几分钟,自己琢磨。琢磨完,自己先默默地说一遍,等“嘴巴说流畅了”,他就叫申爸,给申爸讲;申爸呢,很简单,题目一个字不看,只看图。大申要把申爸讲明白,这题怎么回事。如果你妈妈深入到过程的细节中去,你妈妈很快就会体会到,在粗“看上去完全一样”的题目的陈述中,在细节上,孩子在陈述的时候,他的处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这么一道题,它的图是这样的:

1.png

申爸看着这幅图,大申这么跟申爸说:有一个木板,质量大M,上面有个小物体。小物体跟木板之间有摩擦力,小物体质量是小m。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物体以V0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运动,运动到右端,以V0/3的速度掉下去了。假设把大木板固定到平面上,小物体仍然以初速度V0从板的左端运动,问小物体从右端掉下去的时候,它的速度是多大?

这个题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说了一件很简单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你拿块大木头板子,在上面快速地扔一块小木块,小木块有带动大板子往前走的趋势。要是大木头板子是放在完全光滑的桌面上的话,大木头板就会被小木块带着,往前走。小木块速度快,滑到大木板的另一头,就掉下去了。物理的规律告诉我们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知道掉下去时小木块的速度,你把大木板钉死到桌子上,让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一遍,你就知道这回,小木块掉下去时的速度是多少。当然了,前提是已经知道大木板和小木块两者的质量。

那麻麻说,这两种情形,不是一样吗?你麻麻认真看上面的两种陈述,仔细思考题中的两种情形现实是怎么发生的,你就会感觉到,应该不一样。看上面的图:第一种情形,小木块在L+S的地方掉下去;第二种情况,小木块会在L处就掉下去了。小木块掉下去的位置都不一样,它掉下去的时候,速度怎么会一样呢?不一样。

那知道第一种情况下,掉下去时的速度,求第二种情况下,小木块以多大的速度掉下去。好啦,上述是第二种陈述,是申爸的陈述,对吧?我们还有第三种陈述,是这样的: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0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0/3。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它条件相同,求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没错。这就是课本上的陈述。

这样,妈妈们看,对同一道题,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陈述。或者说,对于同一个物理过程,我们有了三种不同的陈述。物理过程是一个……妈妈们设法从上面的陈述中,想象出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一个大木板子,上面小木头块快速地从一头滑到另一头,掉下去了;把大木头板子钉死不动,再滑一遍。好啦……勉勉强强,刚才这句话,是第四种陈述,对不?

有妈妈已经想明白,两块木头到底是怎么相互作用的了。想的过程中,隐隐约约,有种奇怪的感受……对啊,要是第一种情况,知道了掉下来时的速度,那第二种情况下,掉下来的速度,就应该是固定的。它不会变来变去,每做一次试验,掉下来的速度都不一样。可是,那个速度具体应该是多大呢?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内个……妈妈可以这个样子,继续想:它不是俩M么,一大一小。它也没说具体多大多小,对吧?那假设说,小的跟大的质量一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妈妈很头疼:这好像也不好说吧?假如大小木块之间,也很光溜,小木块很快就从另一端滑出去了,对吧?要是它们之间滑动,很粗糙,小的就会快速带动大的,迅速运动起来。摩擦大到一定程度,小的就滑不出去了。题中不是说了么,小木块在第一种情形下,以V0/3的速度滑出去了,这就说明,两个木块之间的摩擦,比完全光滑要大,但跟粘到一块儿,滑不出去的程度要小……为啥一大一小,两个木块,质量会一样呢?两种不同的木头呗,密度不一样……

先到这儿哈……你肯定很好奇,有妈妈想明白物理过程是怎么一回事了,好奇为什么它固定的时候,就能求出速度来,它最后的速度,到底跟啥有关系……申爸直接给答案哈,这样好奇的妈妈:

2.png

这是个很复杂的函数关系,具体我们不管了。反正,从这个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种情况下,小木块冲出去的速度越大,第二种情况下,冲出去的速度也大;小木块的质量越大,越大;大木板的质量越大,越小。

注意哈,麻麻们:上面的九条发言,构成了这道题的第五种陈述。可以这么理解吧?完全可以。没有问题。好啦。现在呢,序言说完了,该进入正题了。妈妈们发现没有,上述的五种陈述,都是申爸一个人的独白。对吧?是这样的。没有妈妈怀疑,就照着上边那个样子,申爸能搞出无数种陈述出来:你想要多少个,申爸就能搞出多少个来;你想要讲多久,就能讲多久。还记得刚一开始那个问题吗?让你发言,你不知道该怎么说,对吧?

现在呢,我们有一个活的例子,摆在眼目前。这活例子告诉我们说:你就照着这个路子,你就知道该怎么说,并且怎么也说不完,想说多少都有的说了。可这是个什么路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呢?它的关键点,就在于那个物理过程。那个物理过程是一个抽象在申爸头脑里边的,现实中完全可以去模拟实现的物理上的真实过程。这个东西,是真实的。这个物理过程,是真实的,是正确的。可是,这个物理过程,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在昨天下午一点钟,申爸跟大申一起陈述物理之前,这个物理过程,在申爸的头脑中,是没有的;这是大申遇到的,要陈述的第一道题。在大申陈述的过程中,申爸看着图,把它在自己的头脑里面,建构了出来。一旦这个东西被建构成形,它就变成了一个思维模型。它是一个基础,一个基地,一个像孙悟空一样拔毫毛吹口气就能变出无数猴子的机制:基于它——这个客观的思维模型——你可以演绎出无数的深浅不同的解说。这是个动态过程。

陈述是动态过程。既然是“动”的,那么,你就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次陈述;就算陈述完一遍,马上陈述第二遍,它也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还不是微小的差异。差异是非常大的。原因在于,在第二次陈述的时候,已经有了第一次陈述被激励起来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的第二次陈述,比第一次要来得更加精彩,复杂。

口述心算是什么呢?口述心算是静态的画片。陈述和口述心算,它们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陈述。大孩子为什么越陈述越兴奋?秘密就在于这个“动”字上。其实,本质上来讲,孩子的每一次陈述,都相当于一次创造性的过程。兴奋也来自于创造性过程结束之后的成就感。

妈妈只要设法把孩子放进这个由前额叶调控的心理过程当中,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对于适龄的孩子而言,做这种陈述的时候,大脑要努力地动员起大范围的活跃。只需要几十分钟,大脑就耗尽了当天的能量储备,需要晚上早早入睡,去恢复,好为第二天做准备了。这跟小宝宝伴听时发生的事情,是相同的道理。

先说这么多……申爸再看看,再想想,明天接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花果山家长社区

GMT+8, 2024-4-20 14:01 , Processed in 0.0706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