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 发表于 2017-9-27 15:42:40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8 14:04 编辑

如果没办法在“发挥孩子长项”,和“维持学校社会统一要求”之间做一个平衡,那么,就大力发挥他的长处好了,至于短处,维持在“遵守基本规则,不影响别人,大差不差”这个范围内就行。天生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孩子,不能苛求面面俱到。

    笑笑属于AD天性的孩子,适合“目标激励式”教育,具体事项上不能管得太紧,不然不起作用不说,还会适得其反。
    具体来说,课堂纪律和学校秩序保持在“不影响别人”的水平。
    日常行为养成“固定东西固定放;事情之间快速转换(开关抽屉)”这两个习惯。
    目标方面呢,从大的方面讲,一个是视频《大家》,一个是音频《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聊天时也结合所听看的视频音频,聊聊那些各行各业有所成就的人,平时是怎么做事的。从小的方面,经常聊聊班级里和群里熟悉的某个方面比较优秀的孩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如何学习、超越。我们的优势方面是如何做到的,如何继续深入。

    数学和英语再提升两个级别,做到班里的top1。既然在班级综合表现上没办法突出,只好在课业上努努力了。
    数学抓听算,每天20分钟,做记录,到Day100的时候总结,看能达到什么程度;
    英语听说和阅读的启蒙到一定阶段了,可以作为“休闲愉悦享受”,该抓应试了,这半年抓抓拼写(用《美国语文》教材)、语法(用《小学生语法新视野》、精听(听写句子和短文,跟京妈网课),寒假快速过一下新概念一和新概念二的上半部分,年后备考ket(剑桥四级)。

    语文按部就班——我小学时候语文一直不咋好,比数学差得多。初中时和其他科目的差距小了点,不算拉后腿科目,但也不超前。到高中就好多了。笑笑的优势也没法体现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大概差不多,不能有明显的短板。目前看,我们字词稍微抓一抓,还能说得过去,基础知识也还可以。写作倒是个明显的短板了:哎,这也怨我,以前笑笑很喜欢写东西的,口述作文张口就来。二年级刚开始写周记,我没管,第一周写的纯流水账,第二周不知所云老师批语“你到底想说什么?”,第三周我开始抓,我这个暴脾气,骂了几次,现在搞得一让写脑子就短路一样,坐那里半天下不了笔。我昨晚反思,确实是我的态度把她吓着了,生怕写的不好挨骂的感觉。

    所以,首先妈妈要改变态度,把她的信心提上去,让恢复“敢说敢写”的传统——信心;
    其次,带她朗读民国老课本、韩兴娥编的书、语文课本等,品味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通过朗读、复述、模仿,学习小短文的写法(我们以前要么听各个主题的长篇故事,要么就是朗读国学古诗文之类,和学校学习的太不接轨)——手段;
    第三,鼓励她口述日记,每天至少口述一篇,我挑选好的给她在电脑上打出来,并建一个帖子,专门发表她的作品。嗯,等弟弟有到识字敏感期迹象的时候,还可以选一些打印出来当做给弟弟的读书识字材料——方法。
    通过这些方式,让她重新回到“张口敢言”的路子上,同时不会“离题万里”。
    语文的学习是个水磨工夫,牢牢记住重点:在基础字词掌握牢固的前提下,继续聆听阅读(科普数学历史地理文化常识等),国学古诗文的优势继续保持,学习写作。


子云 发表于 2017-9-27 15:47:15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8 14:03 编辑

笑笑二年级第一个月学玩总结(2017.8.28-9.30日):
1,作息:一天总睡眠时间10小时以上。周一到周五每天在校时间5小时,家庭作业1小时左右。

2,才艺玩耍运动(五周):
   运动:跆拳道课15*1.5小时;游泳课8*1.5小时,去游泳馆游泳玩水4次,每次1.5-2小时。
    科学实验课3次,每次1.5小时;思维绘画课5次*2小时;在家画画做彩泥做贺卡等8次,同时伴听英文故事。
    体验创意空间活动5节:1小时乐高拼插,1小时头脑开发创意,1小时科学实验,1小时厨艺,1小时美术;
   活动:郑州艺术宫看玩偶剧《雪孩子》;给弟弟上纯英课2次,每约次半小时。参加班级读书会3次。去轻院操场玩2小时;在文化公园捡树叶玩2个多小时。

3,语文(五周)
   伴听:约4小时,交叉听《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中小学生古诗词朗读和讲解。
   阅读:约6小时,交叉翻看《巧奶奶的故事篓子》《三十六计》《亲亲宝贝丛书 彩涂版故事大王》《棚车少年》中文版第3本;每周做读书卡一张。
   朗读:只朗读了一次老师要求的《小学生必备古诗》,读了1遍录音1遍(有几首不会背的);读书会的材料(弟子规前三分之一、三首关于秋天的诗)。
    视频:看电视节目《中华第一课》

    学习:每周一次1小时左右。因为开始两周没有课外学习,结果课堂听写每次都有三四个错字,后面每周就专门抽出1小时时间复习,让她给我复课、复习前面所学、听写(提前让用几分钟看一遍),并让她记下周要学的课文一的生字,稍微讲了讲字的结构,让她在纸上写3遍,7个字写完后让她用一分钟通看一遍,听写7个词,全对。

4、数学(五周)
    《口算题卡》,p1-50页;    盲算(听题口答、看题口答、规律题列等)共10次,平均每次约15分钟。
   试听平行线三年级数学课“对应关系”一次,1.5小时(很喜欢)

5.英语(五周):
    听音频:约43小时,初章书《the boxcar children》4本泛听一遍,《magic tree house》第42-46本泛听一遍;fry朗读的英音《哈利波特和魔法师》1遍。绘本《科一》7-17本2遍;动画片《小乌龟学美语》音频若干遍。
    看视频:比较少,按记录计算共约8小时。《小乌龟学美语》24-29集若干遍
    在线外教课:0.5小时×29节。
    阅读:共约9小时,二上课本朗读三四次;科普绘本《科一》第7-12本朗读或阅读;《the boxcar children》1-2本泛看一遍。看《magic tree house》第43本。
    学习:中旬开始每天记忆并听写单词约20-30分钟,共13次,不算重复复习的共约200个单词;试听剑桥三级备考课一次40分钟;京妈讲语法课1次1.5小时。

子云 发表于 2017-10-8 14:22:48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9 19:01 编辑

2017-10-8日周日
    国庆八天假,俩娃跟着爸爸妈妈会朋友、回姥姥家、回爷爷家。因为大部分时间都下雨,没怎么户外,基本是在室内和表兄弟姐妹们玩,和朋友家孩子玩。
    只去了亳州曹操运兵道和花戏楼参观,并在充气城堡玩。

    学习:
    学校作业只数学口算题卡常规,和语文一张手抄报,放假首尾两天做了。
    学而思推出很便宜的国庆短期班,报了4门:
    国学课3大节每节1.5小时:明月几时有、小君话中秋、嫦娥奔月去;
    数学花园探秘3节每节40分钟,数学尖子班3节每节1.5小时;
    英语自然拼读3大节每节2.5小时:元音发短音、元音发长音、字母组合。

10.8日盲算Day15
    听算破天荒做了17分钟,后面明显脑子发木的感觉。主要做乘法,基本顺畅,没有明显卡的地方,乘法口诀运用的算是很熟练了。之后做了10道连加题,也还可以。
    专心致志做听算,目前来看,也就能承受15分钟。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0 07:18:18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10 07:40 编辑

    最近的早课申爸一再强调朗读课本的重要性,语数英三科课本。今天要求做个实验,反馈一下。

2017-10-9日周一
笑朗读反馈:
    1、英语朗读,1-3单元,新旧都很流畅,没有错字。
    英语课本对她来说太简单,只每学期刚发新书时通读全本几遍,基本没有生词。没听过课本音频。

    2,语文
    找了一篇没学的新课文,刚开始读很流畅,但漏字填字严重,第一段就两处错的。喊停,对她说要统计她朗读情况给申爸看,再次读就比较谨慎,读的慢多了,全对,流畅。旧课文两篇,流畅、磕绊一次。
    语文从5.5到7岁4个月,一直坚持朗读国学和古诗文,平均每周四五次。从2017年3月起有大半年没怎么朗读了。不主动。
    语文一到六年级课本2015年暑假伴听五六遍,1-2年级课本朗读三四遍。这学期刚发新书时把语文课本全本通读过两遍,基本没有不认识的生字。平时在家很少朗读课本(除了老师要求新课预习读3遍),在学校一周2次早读是读课本。

    晚上通读了一遍语文课本,从开始识字一到现在学的第六课,书上的所有内容都读:每课的标题、课文、二类字、一类字每个组两个词、一类字笔画、课后积累(读一读),单元练习的所有内容。课文部分很带感情,其他部分听着也很认真的感觉。读了整整半小时,表示“累坏了”。

    3,数学课本以前没有读过。今天第一次读,读最近学的一单元“测量”,用时25分钟。所有的文字和练习题都读。没有异议,直接就读了。

    今天确认他们学校早读的情况,每天安排20分钟。周一升旗无早读,周二英语早读,周三数学早读,周四周五语文早读。
    所以在家可以错开安排,语文安排周一到周三,英语周四周五,数学周六周日。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1 08:55:51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11 09:07 编辑

    昨天群里聊特长。我仔细想想,笑笑似乎没有哪项特别突出的,可以称为“特长”的项目。

    后天培养的项目,能表现出持久兴趣的,也就画画,从不到两岁开始迷上涂鸦,4岁多开始在思维绘画班学习,到现在8岁。创造力、表现力、色彩感方面,只能说比我这等艺术盲强吧,没见比同龄一起学画的孩子强哪儿去。

    运动方面,不擅长,虽然最近一年着重抓运动,但只要需要训练的科目,都不认真,比如游泳、轮滑、跆拳道,所有上课的教练都反映她练习很不认真,老想玩。体能方面,没有横向比较,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比较好,嗯,和我比。走过两次5公里亲子马拉松,走过20公里远足,爬过几次山。都比较轻松。所以,或许可以考虑从培养耐力着手,培养意志力?

    语言方面,英语从2岁多开始,比周边同龄孩子强一些,但放到北京上海,也就个一般娃。哪怕是和我们用过的时间精力比,也是一般。这一方面是父母能力的局限,一方面是环境的局限(内地二线城市,在家学到一定程度,需要找机构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机构,而且身边同龄孩子差距过大),更重要的是,她的模仿力和记忆力一般,而对学习语言来说,这是硬伤啊!
    国学,算是小时候用力最多的,但是忘的厉害,而且日常表现不出来。不过,如果某段时间接触这方面比较多,她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面,表现确实比较突出,比我这能通背某些古籍的人反应还快。但平时就有点木木的感觉。

    擅长分析总结,逻辑思维能力强,这一项确实突出,算不算个特长?
    对各学科,对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保持着极大的兴趣,这算不算个优势?
    但智商在优秀孩子圈子里,太过一般,只能说刚过线。126的分数,也就前10%吧!所以,跟一群优秀孩子PK,先天劣势在,后天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不同智商分数的意义
智商分数等于或者超过的人数百分比(人口分布的百分比%)*智商分数等于或者超过的人数百分比(人口分布的百分比%)*
16099.9910050
14099.39538
135989027
130978518
125948011
12089756
11582703
11073652
10562621
*注:例如,智商分数为160的人,有99.99%的人,智商在他之下,或者最多和他相同。
   
    我们只能踏踏实实,走体制内高考的路子了。潜移默化中建立远大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她的长项,通过体育运动磨练她的意志力耐力和坚持的品格,考个985,并把中文和英语两门语言都学到比较高的层次,大学毕业能去世界名校开几年眼界。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3 10:35:31

   昨天看到小区门口那家培训机构贴出招聘启事,进去问了一下,简单聊了聊他们的理念和做法。又勾起了我多年前上课的厌烦感——当年,在学校,在培训机构,整天讲讲讲,成绩成绩成绩,厌烦得要命,又勾不起一点新奇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哪怕过了这么多年,一旦勾起,还能感受满满的负面情绪。
    这么多年,经历了带自己孩子,每天大量看书看论坛学习、实践并写日记总结,“学而知之”或“困而学之”,和大量的爸爸妈妈们印证、讨论、互相学习,每个阶段后,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吸引人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不断的攀登。

    而多年的实践比较来看,我也可以毫不谦虚地说,那种短期抓成绩的急功近利做法,不要说对孩子长远影响了,就是从他们最重视的成绩来看,一旦到了小学高年级之后,他们也是远远比不上我们的做法的。
    可惜,从市面上的培训班看,家长们认可的,仍然是几十年前那一套“灌输、喂饭”机制。唉,短视的令人无法直视。
    一个好现象是,那些优秀的学校里面,倒是不断地往好的方面,重视孩子长久能力的方面改革。那些远的,什么“海量阅读”实验,就不说了,就说我家妞班里的数学老师,那种类似“翻转课堂”的做法,老师很少灌输,就是讲题,也多半让学生讲,就极值得提倡。
    说来,这也是我们的幸运啊!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3 16:43:13

申爸:
    小学的数学,低年级的核心就是盲算;到了十周岁,就是口述心算。把这两个机制以正确的打开方式用上,瞬间孩子的数学学校学习成绩就满格了。严谨一点,十岁后的那个假期。开学的时候,侧重盲算;假期集中精力突击口述心算。
    数学的线路图里面呢,只有课本和学校发的口算本。不需要别的任何学习资料。

    十岁以下的小孩子,假期就不用搞数学了;腾出时间去搞英语和语文。孩子处于语言发育的敏感期么。
    朗读是另外一项“常设”项目。语英数三科的课本,要朗读。新三旧一,课本上所有的字,都读。坚持读,形成习惯。朗读习惯了之后,孩子大了,闹心,学不进去,一朗读,就静下来了。到了今天,大申八年级了,还朗读课本。朗读课本。朗读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用来支撑孩子课堂的。妈妈都想让孩子“课堂积极参与”,你跟老师叮嘱“多提问”,是没用的。你需要有手段,在家里能影响课堂的手段。朗读、盲算、口述心算,都是这方面的手段。

【孩子教育的路线图,语数英学习】--2017.09.13(2)
http://www.hgs99.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58&fromuid=54
(出处: 花果山社区)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3 18:52:12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13 19:06 编辑

莫让神童悲剧再次上演
萧愚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还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帮助孩子社会化的地方。所谓社会化,包括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友谊的建立,同侪间的竞争,自我认知等等。这些技巧和知识不是在家里就能学到的,必须到社会上学,而显然,学校是社会上最安全,最适合孩子完成社会化的一个场所。这种经历,是你日后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那么,聪明学生为了社会化就这样在学校里白白浪费时光吗?当然不是。美国一些聪明学生是这样做的。他们往往提前选修一些更高级的课程,比如,自己喜欢擅长的化学就学化学课,喜欢英语就提前学英语。但他们并非所有科目都超前,也不追求跳级。这样,既让自己吃饱了,又可以与伙伴们打成一片。

    此外,一些有特殊爱好和才能的学生不妨可以剑走偏锋,拥有一技之长。而不是把很多时间都花在每分必争上。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3 18:55:00

    申爸体系从应试的方面来说,用5.5-7.5岁的伴听和高年级阅读提前搞定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古文,用朗读语文课本搞定语文,用盲算和口述心算搞定数学,用蓝精灵和哈利波特搞定英语,用论语来构建孩子的价值观,用大量高质量资料打好基础,孩子将来想研究什么都可以。妈妈坚持执行,四两拨千斤,不吼孩子,高效达成阶段性目标(如中考)同时省下大量课外班和刷题时间,可以做孩子有兴趣的事(阅读等)。落实到日常,还是要制订自己孩子的计划并执行,隔一段时间重读一下小学生家长指南和论坛毎日一课以拾遗补缺。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3 18:56:17

“巧算24点”游戏:
    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低年级孩子要求简单一些,只要求用数字0-9。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3 19:05:08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13 19:20 编辑

    9.30号:午睡后妞妞心血来潮,要编一个故事《four kids' adventure 》,让我给她打开喜马拉雅,就赶我到楼上去。我听到她在楼下哇啦哇啦地说,一直到2点半该上学了,我喊她才暂停,说:“讲完两章,第三章讲到一半了。”让我给她写上标题保存。我一看都26分钟了,感情还还是个长篇小说的节奏?仔细听听,几乎就是神奇树屋、棚车少年、哈利波特的综合体。

    10.12号:笑笑平生编的第一本英语小说结束了,约有两万字。她说这是她准备编的系列小说的第一本,就像《神奇树屋》和《哈利波特》一样。昨天她已经开始讲系列小说的第二本了我只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起我当年高中时模仿金庸写武侠,简直弱爆了好嘛

    昨晚睡前笑笑雅兴大发,又开始“吉林姐姐讲故事”节目了。吉林是她给自己起的名字。

    笑笑如果纯自由,时间完全由她自主安排的话,一般就是开着播放器画画玩玩具。偶尔雅兴大发时,就突然想讲些东西。
    不过学校作业和当天商定的任务倒肯完成,从不讨价还价。当然,其实我觉得她真的算是比较好学了,在她这个年龄和性格。所以,我会注意尽量让她有纯由自主安排的自由时间。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3 20:20:57

    在快到8岁的时候,笑笑的英语有两项突破。
    一个是听力,上了个大台阶,能听美国原版中长篇小说了,《哈利波特》,挺入迷的。和听中文版一样入迷。刚听完第一本,开始第二本。当然,哈利是个长长的坡,从能听第一步,到听完最后一部,中间也要经历比较长的阶段。不过,她可以“愉悦享受”地听,至少我可以不用太操心了。
    一个是口语,自己用英语编了个系列小说,第一本2万字左右已经结束,昨天兴致勃勃的开始第二本了。嗯,给弟弟用全英上课,上数学课、手工课、绘画课等,可以半小时以上一句中文都没有。
    阅读方面,按读的材料说,根据兰斯分级还有别的指数,应该能达到美国孩子平均二升三年级的水平吧。

    当当的第一年英语启蒙实验也结束了,达到甚至超出原定目标。

    在过去8年我一直写的有教育日记,每一步都有详细或简略的做法、总结。我想下一步把这些经验推广出去,用在更多的孩子身上。用什么方法一般家长的接受度更大呢?

    以前前后混儿教、花果山,基本都是把方法、资料什么的,分享出去。但是,能坚持做的家长太少太少,半途而废,浪费了。

    我现在要是开英语班的话,打算这样:
    第一年纯听说阶段,一周一次课,针对七八岁孩子的课,讲的容量大一点。
    要求在家每天看相应的原版动画、听相应的音频(不要求孩子跟读什么的)。每天不低于半小时。建打卡圈家长记录。
    上课就相当于讲解、点拨、复习回顾。这样的模式,如果在家不听不看,就一定跟不上。
    如果能做到,一年半听说启蒙结束,达到当当现在日常英语天天往外流的地步,应该没问题。

    我不想走商业模式,自己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心思也不在那上面。
    就在自己家里,客厅和楼上书房,一个月4次,每次2节课。一个月200元。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一个朋友说人的本性是,收费贵的为了对得起自己的钱,往往能下比较多的功夫。收费便宜,反正就那一点钱,浪费了也不心疼,在家不跟进,到时候孩子效果出不来,不砸你牌子吗?
    做口碑阶段,效果有重要啊!

    欢心英语的模式,也是首重听说,后期才加读写,不重应试。
    他们最高级别15级的目标:
    听3小时以上原版小说
    阅读1万字的原版书
    口语不间断地说30分钟以上
    写不低于300字的英语短文。

    共大约1500个课时,所有的上课录音都要在家至少听一遍,那就是双倍时间。全部下来约10万块钱。
    笑笑在听、说、阅读方面,已经达到他们的目标了。应该节省了有七八万块钱吧。哈哈。

    而且我们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用来伴随聆听、看视频,纯粹的愉悦。另三分之一是讲解、亲子阅读,6岁以后有少部分跟读。也相对比较灵活。
    至于当当的英语启蒙,因为还没到需要“专心学习”的年龄,那更是纯愉悦模式。

    就是不知道这种模式和效果,能多大程度上迁移到别的孩子身上?恐怕核心在父母身上。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4 17:19:31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1-17 14:58 编辑

盖兆泉老师的一篇讲座:


我所认为的到位的启蒙(0-8岁):
学前有大量听力输入,积累了3000听力词汇量;
一到三年级打好phonics 拼读拼写基础,能自主阅读分级读物、初级章节书;
三年级末,能自主阅读Lexile 500-700原版书(中级章节书),词汇量达到4000-5000词。听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惊叹:都到这个水平了,还只是启蒙吗?是的,我认为这些属于启蒙阶段。启蒙之后的路,还长着呢。

启蒙之后的常见问题
一、8~15岁,阅读到了平台期;
二、后续泛读缺乏指导;
三、无法做到精读跟进;
四、写作方面更是不知如何引导;
五、可支配的学英语时间变少。

在 中国国内呢,三年级也是一个节骨眼。在全国范围内,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课内英语的水平很低,课外全靠家长,造成家长的焦虑。利用年龄红利、启蒙到位的孩 子,很多已经开始自主阅读原版英文小说,走到了这个节骨眼,而家长无法辅导了,社会上适合这些孩子的课程寥寥无几。接下来,孩子是否“泯然众人矣”,还是 接续保持领先,与英美保持同步,在更高程度上考验家长的见识和能力。

下面讲第一个策略Beat them in volume, 就是在阅读量上的超越。6-11岁的母语学生,爱读书的一年读了43.4本书,不爱读书的读了21.1本书;12-17岁的母语学生,爱读书的一年读了 39.6本书,不爱读书的读了4.7本书。看完了母语学生的阅读量调查,我们总结一下,母语学生阅读量,好的学生大约在40本左右,那么我们作为中国学 生,想要超过他们,一年的精读+泛读量不能低于40本。

下面讲第二个策略,就是“学得”和“习得”各50%,即寻找合适的课程和老师。


家 庭里的学习只能管到B1水平,B1水平是我看到的家庭作坊的最高水平。要想更进一步,必须报班。语法、精读这些枯燥一些的内容,需要在班里学,口语也要有 练的场合。说到B1水平,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知道,要衡量英语水平,必须有参照的标准。在中国我们可以说:我大学4级水平。但出了中 国,这个标准没人能听得懂。在国际上,衡量英语为外语,最权威的标准是欧框。

B1水平是PET水平,家庭作坊最高管到这了。

下 面让我们详细看一下各个阶段的阅读重点,3-5岁是亲子阅读(shared reading),6岁是自然拼读(phonics readers),7岁为分级读物(graded readers),8岁为(early chapter books),也就是早期章节书,9-12岁是章节书(chapter books)。

浪漫阶段(the stage of romance)


在青春期前,小学生的学习处于浪漫期。浪漫期的特点是学生要自由、自主学习。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多泛听、泛读,尽量按大量、可理解等自然习得的原理学习。


精确阶段(the stage of precision)到了青春期,上了初中(或者,更宽泛一点,下调到从10岁开始),浪漫还可有,但主要学习目标要转移到精确性上了。从语言学习来说,提高语法精确性,进行赏析性、批判性的阅读,写作方面的训练是重点了。在此阶段教学是具有专业性的,没有经验的家长无法操作。

概括/综合运用阶段(the stage of generalization)过了8岁,也就是9-15的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学科英语、学术英语、新闻、历史,要加大语言精确性,增加Non-fiction,也就是非小说类的阅读。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英语思维,是用英语来学习时建立起来的。Think in English,你不能总想日常琐事吧?但凡深入一些的思考,就要动用知识面和专业术语了。您需要用英语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我不同意只能用母语建立世界观、知识面、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观点;也不同意母语能力是外语能力的天花板的观点。我主张让孩子建立双语人的思维:即,既能用汉语思考,也能用英语思考,两种语言视场合转换自如。父母是孩子建立双语思维的最重要的助力者。

这世界上的学术知识,90%都是以英语记录的,不会阅读英语,就是21世纪地球村上的文盲。

为孩子选择材料的原则有两个,第一个是Language rich,第二个是Literary + Content。也就是说只看热闹的打斗电影就不要选了,选文字多的,对白多的。同时要选择文学和内容都丰富的。

研究表明,母语学生要想在学校里取得成功,他们要听1000小时的朗读,就是别人读给他们听,大家想一下,对于母语学生来说尚需1000小时,对于我们外语学习者来说,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所以我认为有声书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利器,让我们拥抱audio book

我们要区分一下精度和泛读, 精读需要老师讲解,泛读需要孩子独立阅读,精读需要阅读难一点的书,泛读需要读容易且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精读训练孩子的精确性,泛读训练孩子的流利性。精 读追求语言的质,泛读追求语言的量,精读注重知识,泛读注重速度,精读属于学得,泛读属于习得。精读最好在课内进行,泛读最好在课外家庭里进行,精读在学 校进行,泛读家庭里进行,比例我推荐精读占阅读的20%,泛读占阅读的80%。所以最主要的建议是把精读交给老师,家庭里开展泛读。

下 面我举一些机构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机构我都没有考察,所以我的推荐是不负责任的,我只是听说过这个机构。比如说在北京有厚海原版英语,在北京和上海 有伊莱英语(5-12岁),他们能测Star Reading 和AR值,您要是想要了解您孩子的阅读水平,可以去伊莱英语去测试。博图教育(13-18岁),讲学术英语的,还有一些网课,不如爱优思英语网络课程,主 讲加州教材的。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4 17:50:52

    把孩子培养成自主学习者,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网校的一个主线。
    孩子成为自主学习者,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1、求知欲   就是学习兴趣,能够发现知识内在的吸引力。喜欢探索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与真相。这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的求知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opb.html

    2、责任感
    奥巴马面对全国学生的演讲。如果站高一线的话,家长对孩子的管,就不仅仅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是为孩子自身以及社会。

    3、高级思维能力
《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reqm.html

    “创造型聪明”的孩子,很容易发展成自主学习者。这类孩子即便老师不教,他自己也会去琢磨规律,研究规则,找捷径,找窍门,自己规划学习。

    自主学习者有两个方面,一是意愿(will),二是方法(skill)。有针对性的在这两方面下大功夫。
    首先在意愿方面,特别注意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其次在方法方面,关键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费心型的孩子,除了费心之外别无选择。别总想着走省心型孩子的捷径。
“省心型孩子”和“费心型孩子”,
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ckm.html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4 17:51:01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18 10:14 编辑

萧愚:【聪明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执行型的聪明学生,一类是创造型的聪明学生。

执行型的聪明学生一般学习比较专注,对听课比较感兴趣,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做事情比较仔细,乐于完成作业,作业认真,记忆力好,喜欢学校。

创造型的聪明学生喜欢琢磨问题,善于归纳总结,喜欢自学,学东西快,善于反省、反思,对听课不大感兴趣,敢于挑战老师,不大喜欢机械重复,喜欢创意,喜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执行型学生在中国是宝贝,人见人爱,创造型学生在中国是异类,得看老师的偏好。在美国,执行型学生不招人待见,创造型学生被另眼看待,就像生活在天堂。

不过,从2000年左右开始,执行型学生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开始过剩。

了解你的孩子是哪类聪明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是创造型聪明,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集中精力去钻研的兴趣爱好,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就足够了。对他们来说,高考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不值得花费全部精力在这上面。

如果你的孩子是执行型聪明,你就要提早给孩子进行职业设计。对这种孩子来说,一项具有竞争力的技能和技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特别需要有自己的专长和突出的技能,如果仅仅有一个文凭的话,对他们而言,一旦自己的技术或者技能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往往毕业即失业,可能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学历或者重新学习技能赢取竞争力。】

    我给笑笑读这一段话,“有两种学生,一种是喜欢琢磨问题,善于归纳总结,喜欢自学,学东西快,善于反省、反思,对听课不大感兴趣,敢于挑战老师,不大喜欢机械重复,喜欢创意,喜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没读完,笑笑就咯咯咯地笑起来,说:“你就是说我的吧?”
    我把这段发到发小群里,也都认为笑笑属于典型的创造型聪明学生。
    “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集中精力去钻研的兴趣爱好,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就足够了。”这点我需要谨记,过段时间就要提醒下自己。看到别的“执行性聪明”的孩子在学校里的优秀表现,心里要淡定。
    同时,要提醒孩子,至少要遵守学校的基本规则,不妨碍别人,努力做到课堂三句话“坐端正、眼睛看老师、举手回答问题”——嗯,前两句是不变的,后一句会根据她状态的变化而变,比如,这学期变成“快点收拾文具”。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4 17:53:48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18 10:24 编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的种子,向善的种子,智慧的种子,教育就是要唤醒这些种子。如果说家长有一门必修课的话,这个课就是有关“唤醒”。
   仅从智慧种子的唤醒来说,求知欲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研究意识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良好心智模式的培养。这些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唤醒”。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4 17:53:59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23 15:27 编辑

    前段时间我心态有点急躁了。包括在孩子和学校的衔接方面,也包括在家的学习方面。反映到英语上,就是在孩子终于爬上一个坡后(能听原版《哈利波特》,能做长时间的纯英语表达),没有留孩子享受在山顶的乐趣,而是着急慌忙的想带着她爬下一个坡:拼写、应试。而后一个,对娃来说,本来就是个很大的拦路虎,应该在备足能量的状态下开始做更好。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该欣赏一下风景了。​英语方面,就慢慢的听《哈利》,编她的长篇故事吧!    阅读可以用一个假期集中突破,写作和应试也可以通过集训来突破。而听力和口语,是需要慢慢用时间来积累的方面,厚积才能薄发。
    平时少少的跟着京妈每周一节语法课,做基础的练习;每周拼写记住25个单词;适当做些简单的精听听写训练——为下个阶段的爬坡积蓄能量。

享受学习,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萧愚
    学习英语,可以用来享受。比如,终于可以听懂外国人讲的故事了,终于可以看懂外语卡通片了,终于可以做出课件了。​这就是一种学以致用的思路。
    学习的节奏特别重要。爬坡到了一定阶段,可以停下来,开始享受时间了。就像王维的那首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该欣赏一下风景了。​
    怎么享受呢?找一些简易的材料。先听这些。这段时间,放弃挑战的思维,进入一个享受的状态。
    集中挑战之后,进入舒适区,享受一段时间,舒适区待多久。可以综合考量。不必过于吝啬,给孩子多一些享受的时间。​

    这个过程,至少有三个好处。​
    1、反刍巩固学习过的内容。语言的特点就是容易遗忘。遗忘是有时间表的,大脑不是电脑硬盘,记住了还会忘记。所以,及时的巩固是很重要的。​
    2、积累新知识。通过大胆猜词,适当查词。掌握了更多新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3、心理能量的积累。在舒适区享受了一段。对下一阶段的挑战跃跃欲试。可以开始下一阶段,有一定难度的集中学习。​

    集中挑战一段时间,然后进入舒适区享受一段时间,然后再挑战,再享受。循环起来,这就是享受学习的节奏。

    康德有句话:​
​    不论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看作工具,永远把自身就看作是目的,也就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一旦我们把我们的行为只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我们就不可能是自由的,而是受目的所控制。行为本身就是目的才有可能达到纯粹的自由。​

    享受学习视野里,学习行为本身,就是目的。我学习,是因为学习本身是让人高兴的事情。我爱学习,我享受学习。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能力,取得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这个时候,我的学习,又成了实现好成绩的工具。在我这里,目的和手段是统一的。正因为这样,我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我不是学习的奴隶!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4 17:54:55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1-17 14:59 编辑

萧愚:
    儿童早期至少有六个学习领域(语言,数学,情感与社会能力,身体发展,世界认知,创造性发展),外语在其中,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项。所以过度投入并不可取。
    英语属于工具性的能力,在能力图谱中属于从属性的。决定一个人高度的,还是思维性能力。要把孩子的头脑,从大量记忆,书写等工具性能力中解放出来,去发展思维性能力。包括,观察,探索,思想,创造,感受力等等。
    之所以谈了很多英语,不是因为觉得英语最重要,而是希望,能够尽快从英语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去搞更重要的东西。
   赌博式的应试。只要你思路清楚,完全可以避免被裹挟。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方法,即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呢?
    孩子的目标可以定得很高,北大清华,哈佛耶鲁都可以,但前提是一定要守住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
    我的孩子的睡眠时间要保证多少,
    运动时间保证多少,
    学习方法是不是更有效率的,
    思维能力是不是得到很好的开发,
    亲子关系是不是融洽的,
    孩子的负面情绪是不是能够得到及时疏导。
    孩子的个性和人格尊严是不是能够得到尊重。
    ……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4 18:02:13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28 12:30 编辑

四、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规律
    为什么说要潜心育人?潜心是一种境界,现在有几个人可以潜下心来做事?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

    你看,为什么当作手段了?使劲培养,培养好了以后我得高额奖金。这是他获得奖金的手段、获得名誉的手段,于是难免浮躁。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是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是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勤奋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8 14:30:41

反馈一下
我家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每天能详细描述在学校里都做了什么,吃了什么。早餐吃什么喝什么,之后做什么,玩了什么。如果是她喜欢的课比如手工,她会详细描述,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第三步……

快7岁上小学,知道什么是考试了。似乎从第二学期学校开始有单元测,每次回来在路上她就会告诉我今天单元测了,错了几处,是因为什么什么错的,她本以为什么什么,结果什么什么。

似乎也是从一年级第二学期起,她都是自己判断大约什么时候会测下一单元,问为什么,她会说:因为我们今天把这一单元最后一课学完了,按老师一般的安排,会用一节课讲练习,一节课阅读与说话,一节课复习听写,我们周一有几节几节语文课,周二有几节几节,所以大约会在周三或周四单元测
诸如此类

当然不是每次都说,而是我问起时。
他们老师在学期一开学的前两天,一般不上新课,会讲本学期整体的课程安排,一单元大约用多少课时,课文多少,练习多少,口语表达多少,之类。
我妞对这种记得特别清。
我小时候似乎也是这样。做什么事都要先在心里有个整体的规划,走到哪一步,心里要有数。

就是比较擅长提纲挈领、分析总结。
对具体细节性的事物、知识,就比较模糊。比如,课堂听写从来没全对过,单元考试之类哪怕都会,也最多97,98分。
嗯,综合性的大考会好些。

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孩子,尤其是男孩,似乎都说不清这些,很多连刚上了什么课,留了什么作业都记不住。
这个很多家长简单地归于“听课不认真”。
我妞安慰他们说:没事,他应该是在静默期,他脑子里知道,就是说不出来。过两年就好了。

另外,对具体的知识类,我妞似乎需要的驰豫时间比一般孩子要长。如果要求当天学会,或者当堂反馈这种,她就太难为了。非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做到“学校意义上的会”。
这个不知是否和我家从小伴听、熏陶、亲子阅读讨论、游戏,通过这种“无为式学习法”,来获取知识有关。

子云 发表于 2017-10-18 14:37:13

原版动画片选择《蓝精灵》的原因:
1、提供了最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所谓的“语速过快模糊不清”)。
2、内容积极健康。
3、配乐有大量古典音乐。
4、整体感觉恬静美好,不刻意调动孩子情感中枢来吸引孩子观看。

子云 发表于 2017-10-23 09:20:14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23 14:26 编辑

    这几次班级活动,我发现笑笑“不懂怎么和同伴交往,融不进集体活动”这个迹象很明显。

    我也不知道A天性的娃是天性不合群,还是受我的影响。我青少年时候吧,有时候觉得不屑于参与,觉得花时间去跟人混群,不如独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有时候想参与,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参与。
    不过为了孩子,我已经尽量注意改变了,至少班级活动都很积极地组织和参加,也愿意为孩子邀请她同学朋友和家长一起活动。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会不自觉地暴漏出自己“好为人师”的毛病而讨人嫌呢?

    笑笑很多时候看起来是想和同伴玩的,就是不知道如何融入的感觉,不知道怎样把握一个度。还有一点,今天她和说:“觉得自己和同伴得有20年的隔膜,因为人家喜欢聊的最近20年的新事物,游戏呀动画片呀什么的人家说的我都不知道。我聊的话题人家都不感兴趣。”
    嗯,就笑笑喜欢和我聊的话题来看,可能一般孩子确实不容易感兴趣。这种感觉在我整个青少年时期我都有体会过。现在知道了,还是自己所处的圈子太低,圈子中的共性自己不喜欢,而现实中高的圈子又因为资历能力和经历的原因够不上。所以经常苦闷。

    针对孩子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也很困惑。改变孩子的天性和兴趣点,去迎合身边的圈子,做起来太痛苦,是我尝试过而不愿意让孩子再尝的。那么,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以吸引同样优秀的人呢?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她不因为曲高和寡而苦闷,不要因为清高或者别的什么被同龄人排斥?
    还有,在这几次集体活动中,我观察她是很想做主导者,想带领人群,做什么怎么做,可是没有公信力,别人都不听她的。这让她也很烦躁。


    我又想起我了。我也很不喜欢当观众,要么参与,要么就远离。

子云 发表于 2017-10-23 15:17:01

本帖最后由 子云 于 2017-10-23 15:18 编辑

    这两天我跑了几家我们附近做的比较好的机构,四家吧,两家英语培训,两家全科的,了解他们的理念和做法。并和一位老师谈我们的理念和做法,她表示说我们的做法,在小范围内做实验可以,推广的话,受众面太小。嗯,我还没提伴听之类的,只是就从大家比较关心的,比较容易出成绩的,英语和数学入手的来讲的。

    其中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针对1-5年级孩子,就是针对学校课本,再讲一遍。一个月前我刚接触他这个,嗤之以鼻。就像我妞当时说的:“我们课本学校都讲过了,有什么必要来这里再学一遍呢?”
    结果发现,人家做活动一批预定招600学生,几天已经报名800了。据一个参加过上半年活动的朋友说,活动结束转化报课率有20%吧,按那个机构的规模讲,人数已经相当不少了。
    我真不知道一般家长是怎么想的了。难道就是为了课内成绩?觉得学校老师教的学不会,就报学习班?

    我觉得好的,接受的人很少。或者说嘴上说认同,但是就不跟着做。而我以多年经验判断没什么用,或者短期有用长期甚至有害的,反而驱之者众。搞得我对自己靠做教育培训赚钱很没有信心啊!曲高必和寡,坚持自己的理念,难就难在这里啊!

    群内讨论:
    其实 家长大部分都是无能为力的,有几个人有心思像我们这样学习、讨论,家长太累 ,经济压力也大 。

    大部分家长和孩子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 如果最终脱离不开应试教育 而应试就是要求成绩 用成绩说话。

    我和你说,你家孩子不出成绩,你和别人说长远来看有益,没人会相信你的。校内成绩这么小不算数的,没有说服力!小的娃就要各种牛逼证书有说服力。

    我周边的培训机构(上海郊区),上课内容就是一半课内知识一半课外拓展。数学是课本加奥数、英语是课本加青少年新概念、语文就是课本加阅读理解或者作文。三门功课都是这样安排,90分钟,差不多一半对一半。我了解的都是这样。很火的。
   这个确实吸引家长,其实普娃才是培训班挣钱主要来源。
    学校学了的,培训班也开同步课。比如用剑桥少儿英语教材的,kb2 kb3只靠课堂根本不行,课下不补,孩子不会啊,家长们就得报班。


子云 发表于 2017-10-23 15:23:24

京妈:
    作文我同意申爸哈妈的意见,不用着急,不用考虑文采啥的。但有两点我很重视,第一,扣题。这对审题有要求。第二,逻辑性,说人话。意思表达要清楚。
    我以前写论文,论文的一个引言导师逐句给我改,改了一个月就两页纸,导师的意见是:这句话你为什么放在这,和前后句什么关系。这两句话根本不是因果关系,你为什么来个因为所以。

    上面那个成语题目,我倒觉得不能说明什么,都是文学常识而已。主要看这个孩子阅读量如何,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会不会思考。再大一点其实就是看作文。
    学而思就是教这些文学常识,学过就知道,没学过就是不知道,但是一教就会了。当然如果没学过就知道,说明这个孩子之前的阅读量非常广,那个是真厉害了。
    时间花在哪,就在哪里出成果。不花时间都厉害那真的是天才。

    我们语文也就是基础知识打牢一点,文学常识慢慢积累,作文不要跑题就行。

子云 发表于 2017-10-23 15:32:52

    周末做作业盒子的语文(考察名著那几个作业),我让她自己读题,读得磕磕巴巴的。我觉得我家在国文方面,之前做的有偏差,过于重视不接地气的国学和古诗文,有点忽视现代文的朗读了。
    1,还是要抓课本朗读,或者新语文读本、韩兴娥编的书之类的积累朗读。
    2,国学古诗文还是用来听,听音频,听妈妈讲。兴之所至可以读,不勉强。

    另外:
    3、写字,写字还是要好好抓一抓。上周和她商量通了,选一个书法班好好练一练字。
    4、作文,低年级作文不用强调。抓好朗读即可。可以口头作文。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笑笑0911小学生活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