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5:13:53

如何让自己不抱怨,享受生活,感受幸福.....

本帖最后由 iceami 于 2016-5-20 15:42 编辑

敲字之前,先来一段摘来的文字
关于“追求快乐”   ------摘自《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序言部分
   许多读者来说,曾国藩对他们的榜样作用主要体现在意志力的磨炼上。  前几天在一个电视台做节目,聊曾国藩。说起曾国藩如何自我完善,脱胎换骨,一位嘉宾说,现在不要再提倡什么“自我磨砺”了,多累啊。人活着,要顺着自己的本性,怎么快乐怎么来,不要成天那么“拧巴”着。
  这是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认同的一种说法。快乐至上。
  不过,“快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上大学的小表妹放寒假回来对我说,她们寝室里,只有她一个人每天去图书馆。剩下的三位,每天都“长”在床上。每个人都弄了一个小床桌,坐在床上,上网,看电影,看网络“穿越”小说。坐累了,躺着,躺累了,再起来坐着。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这种状态,连上厕所都不想动弹。一看到她回来了,室友对她开玩笑说:“你可回来了,去替我上趟厕所吧,我憋了半天了。”大学四年,起码一多半时间都是这么过来的。  看到小表妹成天坚持学习,她们其实也很自责,经常开玩笑说:“你批评批评我吧,我怎么能这么堕落呢?我爹妈要知道我拿着他们的钱成天这样,不得气死啊!”
  我听了一点也不惊讶,我的大学时期,大部分学生就是这样。不过我们那时互联网还没普及,同学们把时间都用在泡录像厅和在寝室打麻将之中。一打就是一个通宵。学校保卫查寝,外寝室的人就用床单从窗外把自己从三楼吊到二楼,屡屡上演大片镜头。
  这,算是“顺其自然”,怎么快乐怎么来了吧?可是,这样的生活快乐吗?显然一点也不快乐。事实上,进入大学以前,这些学生都处于家长、学校的严厉管束之下,在“高压锅”里生活了十多年,一进大学,压力散尽,束缚全无,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奔向“快乐”了,结果,却仍然是不快乐。这些大学生一边“狂欢”、“放纵”,一边生活在自责之中,想要摆脱这种生活状态而没有力量,普遍具有抑郁倾向。他们活得可能比中学阶段还要痛苦。每到考试、毕业之前,一些大学都要传出“大学生坠楼”之类的消息。
  快乐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你直奔主题,扑它而去,它就像镜花水月,你永远也抓不到它。如果你掉头朝“反方向”走去,不想着它,它反而会悄悄来到你身边。  这个道理,既复杂,也简单。
  1965年,毛泽东与斯诺聊起过什么是“舒服”,什么是“不舒服”。毛泽东说,现在,生活好了,不打仗了,有时候病也来了。出门也不骑马,坐汽车、火车、飞机……。想当年在延安,在战争中,每天走十里路,骑二十里马,非常舒服。简单的生活,对人反而好些。
  有一次,毛泽东带着一些人爬庐山。有几个年轻人走了不久,觉得太累了,就坐汽车先上山了。很久之后,毛泽东带着几个人爬得浑身是汗,到达山顶,瞥了先上山的人一眼,说:  “你们年轻人啊,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享受。”
  那意思,通过艰苦攀登,征服山峰,你才能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快意。坐着汽车舒舒服服地到达山顶,省略了艰苦,也省略了这种快乐。  确实,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正如同没有高就没有低,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一样。没有挑战,没有阻碍,没有困难,也就谈不上快乐。
  因此,毛泽东说:“世界一切之事业及文明,固无不起于抵抗决胜也。”青年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中,十分推崇这样两句话:“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毛批注说:“至真之理,至彻之言。”这其中必有他深刻的生命体验。事实上,人类世界的所有成就,所有杰出人物,都是在重重困难的磨砺下成就的。只有培养起强大的意志力,你才能享受壮丽的人生。

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5:34:28

本帖最后由 iceami 于 2016-5-20 15:43 编辑

这是我14年12月份摘来的文字,那个时候的自己无比的迷茫,感觉一切看不到希望,不快乐不幸福。。。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个最不幸的人......


然后我又看到了白岩松《你幸福了么》代序里的一段话。。。。

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5:38:34

文章摘自白岩松《你幸福了么》 代序部分
幸福在哪里(代序)三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四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 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 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都信人民币吗?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
  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可是,幸福在哪里?

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5:51:52

看到梁老的一段话,和白岩松的分析。。。

又有了一种释然,原来迷茫的不只我一个人,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同时又看了申爸的这篇回帖

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http://love-freedom.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28
(出处: 爱和自由育儿论坛)


申爸说(yzhang4):工作是因为工作好玩儿。
点开链接,可以看看他们怎么聊的,这个话题聊了19页186层....

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6:01:28

古语云:人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少有人走的路》说的更加直白: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人生苦难重重,这不是消极,而是承认客观规律,不然古人云的“人之不如意十有八九”从哪儿而出

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6:20:18

本帖最后由 iceami 于 2016-5-20 16:22 编辑

为什么要接纳人生苦难重重这样的事实

不是为什么要,而是我发现真的有这样一群人,真的是享受其中,不然哪里来的毛主席的那句至理名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逗其乐无穷......”

也是申爸说的,“工作是因为工作好玩”

还有阿西莫夫,那个享年72岁,出了476本书的知名科幻作家,在他的自传中,早期5点起床,尽早开始工作,工作的时间尽可能长,尽量不休节假日,他说长时间工作对他来说从未感觉有什么不好,他从来没有采取过以下的态度“我童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已经很努力的工作过了,现在我要轻松一点,睡到中午再起床”。所以才有的一生467本书,意味着每年出书6.5本,也就是每两个月就要出书一本,这还是从0岁开始算。。。。   文字来源《人生舞台-阿西莫夫》12长时间工作p46-p48


对于我来说,还真的这样的人,他们真的不以为苦,反而乐在其中.....


还有新凤霞,我近期看了她的大部分文字。。。感慨颇多,阿西莫夫和新凤霞对于我的更多启发在于教育孩子,这里不多说,说说我自己在意识到这个人生苦难之后,自己如何去扭转追求幸福....

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6:29:01

意识还是意识,你意识到了,不代表着你就能事事如意,我们面对着那十之八九,怎么克服而乐在其中....

对于我来说,被安排惯了的孩子,真心没有经历过坎,遇到各种问题,都有老爸老妈在后面解决。。。。结果是步入社会之后处处碰壁,什么都干不好,自己有一颗火热的心,但根本无从下手。。。大学时或者更早,在高中,我就发现,我总有一些瓶颈期,我即无论如何都突破不了....不自信....也来了各种自我否定,诸多抱怨....


我也是这几天突然有了顿悟,突然明白《少有人走的路上》支招“给与足够的时间”是什么概念


1、图景
2、砸通
3、除了工作8小时,24小时都在琢磨




(真心不喜欢少有人走的路,外国人的逻辑乱的很,不过这个两个概念真心给与我诸多的帮助)

iceami 发表于 2016-5-20 16:37:11

1、图景
    360主页、hao123主页、大家网首页。其实这种导航页就是一个图景概念,给你一个全貌。
    于孩子,申爸多次突出图景概念
    于我们呢做事,也是如此,为什么有一些人做事情要能想出之后好几步...一些人就不行,只顾眼前。。。。这也是对一件事情图景的概念,就是全局概念,占位不高的概念


2、砸通
   申爸说大申,对于现在的电影一看就说出来这又是借鉴了哪个民间故事....大申被半人高的民间故事砸通了.....
   与我们来说,怎么能做成一件事,砸通,文件政策事情聊天视屏各种各种相关的东西,砸通砸通,也适应了上面那句哈“给与足够的时间”

3、除了工作八小时,其他的时间,吃饭睡觉走路都在琢磨.....
    也是“给予足够的时间”的另一表现。不过这件事情不是被迫的,而是你下意识的,不想琢磨都在脑袋里琢磨的事情。看看那些领导负责人,哪一个不是那般忙碌,回家也在琢磨工作的事,花果山的哪一个扛旗的不是脑袋里不是时刻琢磨着花果山.....

责任,你想把事情做好,做到让自己满意.....

果果阳阳妈 发表于 2016-5-21 05:26:16

正好半夜失眠,是因为孩子的教育。
看到这篇忍不住要回帖。
几年前,也是在非常迷茫感觉不幸福甚至感觉都要抑郁的时候,看的《少有人走的路》(同样觉得书本表达不够好但是启发比较大),同时也看过罗素的《幸福生活》,似乎感觉好了一点点。
从此以后就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或许找到了就会快乐。于是一直在努力,但那似乎是个永远都达不到的彼岸。

后来,如你,看到申爸说的,工作是因为工作好玩儿。可是我一直都处在一个不喜欢但是不能轻易放弃的工作岗位上,除了偶尔的成就感,很多时候内心会排斥工作的部分内容。
再后来,我还看了申爸推荐的《旁观者》,里面有个关于商业交易的故事,发现我的这份工作,我就想:其实也有机会做到好玩儿,只是自己还没有跨过那个门槛。
现在依旧在原来的岗位,依旧迷茫,只是没有了抑郁。

前几天,因为孩子的脾气暴躁的问题,我昨天和一位心理学老师聊天,老师说可能家长的问题更大。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到,很多时候我缺少爱的能力,缺少柔软的内心。因为很多时候我需要看起来很坚强。
我随口说了句:“人生原本就是辛苦的啊”,虽然我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在说这句话,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一定是消极的。因为最近心很累。
也想到或许是下一个飞跃前的黑暗,三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已经逐渐练习到一些回路,了解到一点点,人生的坚持,辛苦之后,才会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可是老师说:“人生哪里会都是辛苦呢,我们可以学会玩耍啊”。
虽然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至少说,有机会把辛苦的路途变得更有意思些 。和申爸说的把工作做成好玩儿的事情应该是一个道理吧。

写着写着,也突然有些悟,或许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内心不够轻松。常常感叹自己低水平的创造力,无趣的人生。甚至和孩子玩儿的时候都会因为不会玩耍而沮丧。可是如果换个角度,学会心赏(熙妈,笑妈好样儿的),看到自己每天的一点点进步,是不是逐渐的会好起来呢?
完整的大图景对我们妈妈们来说已经太难,团妈这里说的砸通每一个事情,似乎可以做更多的努力。
例如,今天去看了一个偶剧,就有很多启发。如果去砸通这个偶剧,有可能可以给自己和孩子们带来很多乐趣。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申爸一再说,我不管妈妈们,可是妈妈们的状态也一定是和孩子的教育分不开的。至少我就是,伴听跟了一年半了,目前阅读也算顺利,但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的问题又来了。脾气暴躁,不自信,于是才开始再反省教育中出现的其他问题,也顺路开始焦虑。真希望也有大牛们能补上这一课。
这样才能够把心逐渐安顿下来,把能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依旧怀抱梦想,去追逐内心的远方。

果果阳阳妈 发表于 2016-5-21 18:09:31

刚看到冬冬妈妈的发言:
申爸还记得我们讨论的陈六子吧.

真正自我实现的人,不是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似乎比其他人更迅速更正确地看到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也较少地受愿意欲望焦虑恐惧的影响,也较少受由性格所决定的乐观或悲观的倾向影响,无论从当时已知的什么样的事实出发,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准确率似乎总是比常人要高.

社会性不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他们实际上从不允许习俗惯例妨碍他们认为非常重要或者根本性的事情,他们事实上是独立于惯例习俗的,但也绝不是外表豪放不羁经常反抗权威的人,他们不会将区区小事小题大做。普通人一般愿意遵从习俗,而这种人更愿意遵从的是内心的道德良知。

普通人工作的动机是为了使自己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在奋斗,他们却在尝试在发展。

他们注重个性发展、个性表达、成熟,但不会纠缠在非现实性的神经质的不必要的罪恶感里。

他们的工作是自发的以问题为中心的,他们自身对自己来说一般不是问题,他们一般也不太关切他们自己,他们或者,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内省和慎独。

这些人通常有一些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这些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

这些任务未必是他们喜欢或自己选择的,这些可能是他们所感到的职责义务和责任,这是“他们必须做的工作”,而不是“他们想要做的工作”。这些任务是非个人或者自私性的,更确切的说,它们与人类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或家庭的少数几个人有关。这些人习惯于生活在可能的最宽广的参照系中,他们似乎永远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活动于其中的价值体系宽宏而不狭隘,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是以世纪为尺度的而不是权宜之计。

总之,无论多么朴实,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意义上的哲学家。

在人际关系里,这些人在传播着一种宁静感,摆脱了对紧迫事务的焦虑,而这使生活不仅对于他们自己并且对于那些与他们有联系的人都变得轻松了。

以上的“他们”,是多么有感染力的存在,这是我在马斯洛的书里发现的“自我实现的人”。

团团麻麻 发表于 2016-5-23 13:45:08

谢谢果果阳阳妈妈,都从未想过会有人留言,总感觉我是花果山最边缘的人,申爸说,他不管妈妈只管孩子,所以群里感觉都是自我成长好的妈妈。你的回帖让我知道,我的方向没有错,而且这条路上也许真的是育儿的必经之路。有时感觉特无助特累特迷茫,我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爱上工作生活孩子,也许说的,可能心一直不放松吧,我再试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让自己不抱怨,享受生活,感受幸福.....